王山:新时代诗歌创作要“融入”和“守正”
8月18日至22日,《诗刊》社第38届“青春诗会”在衡举行。曾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主编、2021年到中国诗歌学会担任党支部书记、秘书长的王山也来衡参会。
8月20日晚,在“重新聚焦乡土,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新湘派乡土诗研讨会之后,记者采访了王山。就新时代诗歌创作,王山谈了一些看法,他认为诗歌创作要走一条既开放又坚持的守正之路。
如何把个人写作融入新时代
王山说,“融入”很关键,“新时代”和“个人”缺一不可,“在中国今天奋勇前进的征途上,我们看到复兴希望和蓝图远景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感受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包括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记者注意到,在参加新湘派乡土诗研讨会时,王山认为,“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过程中,仅仅有一种正确的、响亮的、口号、目标和理论又是不够的。写作是一个比较个人化的行为,还需要遵循文艺规律去进行创作。”会后,王山跟记者进一步阐释了他的意见:“哪怕我们的工业发展多么迅速,但我们某种意义上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哪怕很多农业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但他们跟农村这片土地依然有着千丝方缕、割舍不断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诗人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关乎国家、社会、民族。写作是一个个性化的行为,需要一定时间的采访采风、沉淀沉积,我们要尊重这个文艺创作规律。当个人小我、小爱转换为对国家、社会、民族的大爱,才能放射出光芒,才能像一滴水汇入大海,获得不枯竭的动力。”
“中国诗歌地图直播间”面向基层
王山谈到,目前,中国诗歌学会正“紧紧围绕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开展工作”。
他说,每周六,中国诗歌学会开设的“中国诗歌地图直播间”,有兴趣的诗歌爱好者不妨去逛逛。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关于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意见,“中国诗歌地图直播间”以区县为单位,邀请基层诗人做客直播间分享、朗诵诗歌。诗评家还会当场点评。这样,一是提升了地域性诗人队伍知名度和影响力,彰显了一个地方的文化,二是推动诗歌创作,三是搭上了社交新媒体平台,增强了诗歌活动的参与度。
在诗教方面,中国诗歌学会诗歌教育委员会也正在做一些工作。王山说,中国诗教传统源远流长,诗教里有语文教育、美学教育、价值观教育。“比如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和这片土地的关系,个体和集体的关系,什么是美丑,如何表达我们的快乐,如何表达我们的哀伤……”王山介绍,主要是做两个方面的诗教,一是古典诗词,二是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的现代诗。现在正在开展全国大学生诗歌五年计划以及一些诗歌的诵读和朗读计划。
地方需要一批路子正的诗歌创作群体
王山希望能有一个伟大的诗人群体出现在新时代,而不仅仅是一两个诗人。
王山谈到了衡阳和衡山:“每个地方的人,要有对自己地方的文化自信。衡阳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不仅仅是自然的,更多是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人们心向往之的,不仅仅是她海拔的高度,更是她精神上和情感上的高度和远方。“
王山认为,地方文化的彰显,靠的是努力实力,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不能抱着冲锋式的、大跃进式的态度,而是需要执着、孜孜不倦,既开放又坚持的守正态度!” “一个地方需要一批诗歌创作的路子走得很正的创作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