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里窥见生命与自然的交响
——读王晓波诗歌近作有感
在纷繁的诗歌世界里探寻,王晓波的作品宛如隐匿于山林间的清涧,不张扬却自有其澄澈与深邃。当我初次邂逅他的诗作,便被那字里行间涌动的情感与哲思紧紧抓住,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开启一场灵魂的对话。
就拿他最近发表在《中山日报》的这首小长诗《把自己活成一片云——与王维跨越时空对话》来说(载2025年7月4日“作品”副刊),这首诗歌打破了时空的壁垒,让诗人与王维在文字的天地里相遇。它并非简单的致敬,而是借王维的人生与诗境,映照出自己对生命、才华与自由的思考 。诗里,王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人,他笔下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成了与王晓波交流的桥梁。“世人说我诗中有画”“可画中亦有诗啊”,这一问一答,不仅是对艺术境界的探讨,更像是在喧嚣尘世中,对纯粹与本真的执着追寻。诗歌不仅仅是对“诗佛”王维及其诗歌的赞美,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如以“把自己活成一片云”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自在随性的人生态度,使诗歌具有了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诗坛,题材和风格趋于多样化,该诗以与古代诗人对话的形式创作,为诗坛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思路,启发当代诗人可以从历史文化中挖掘素材,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展现独特的诗歌魅力。当代诗人可以进一步挖掘古典文化资源,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创造出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时代特色的作品。
从这首诗延伸开去,王晓波的诗歌世界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他的诗集《山河壮阔》,他的笔触,时而细腻地描摹生活中的琐碎日常,时而又豪迈地勾勒自然的雄浑壮阔,总能在平凡与伟大之间找到奇妙的平衡。在《新月》里,他聚焦于打工者与家人分别的场景,祖父或祖母那“一滴浑浊的老泪/落入我的行囊”,质朴的文字里饱含着无尽的牵挂与不舍,让每一个游子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亲情的重量 。而在描绘自然时,他又展现出别样的大气。“金黄的葵花海洋”“山风低沉的呼啸”,这些意象带着扑面而来的生命力,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在城市的喧嚣中,依然能听见自然的呼唤。
王晓波诗歌中的情感,是饱满而真挚的,不掺一丝杂质。无论是对爱情、亲情还是对世间万物的关怀,都能让读者感同身受。《爱回来过》中,对逝去爱情的凭吊,“爱不曾老去,它‘跑得比漂浮的叶子快’,依然如‘她’,如‘信仰’‘一般年轻’”,这般深情的诉说,触动着人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明白,即使爱情消逝,那份美好的回忆与信仰也会永远留存 。这种情感的表达,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无病呻吟,有的只是一颗赤诚的心,在生活的磨砺中,依然能发现美、感受爱。
他的诗还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真相》里,他直面人生的复杂与无奈,“人生本是白纸一张/不透光的纸/正面光亮灿烂/背面阴暗隐晦”,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人生的真相。但王晓波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选择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用“爱意万千”作为对生命的回应。这种对生命的豁达与热爱,让他的诗歌有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激励着读者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依然能保持乐观与勇敢。
读王晓波的诗,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他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历史的厚重;又引领我们回归生活,品味日常的温情;还带我们走进自然,领略山川的壮美。他用诗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不断探索、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诗歌宛如一股清泉,润泽着我们干涸的心灵,提醒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原载:《中山日报》2025年7月28日《文化周刊》
附录:王晓波诗歌12首
1.把自己活成一片云
——与王维跨越时空对话
案头《辋川集》翻到第三页时
墨色突然活了——
是终南山的雾漫过宋版书的折痕
你挟着松烟墨的清苦,从“空山”里走出来
竹杖点地的轻响,惊起
砚池中沉潜千年的月
“右丞先生的诗,总像未干的画”
我指给你看平板电脑里的动态《雪溪图》
雪落溪石的轨迹,在像素里
复现你当年挥毫的节奏
你抚须而笑,指节沾着
辋川别业的苔痕:“老朽不过
把山风叠进平仄,将松涛
揉进墨团”
话题落在“才华”二字时
窗外的玉兰正抖落晨露
你说十九岁写《桃源行》
笔锋挑开桃花的刹那
连蝴蝶都惊得停在句读间
“那时总怕才尽——”
你望向案头未干的《送元二使安西》
水纹在宣纸上洇开,“可后来懂了
才华原是天地借我手中的笔
写它未写完的诗”
我想起你画《袁安卧雪图》
雪压竹枝,却偏生一枝红梅
破雪而出,像句突兀的感叹
“世人说我诗中有画”
你指尖轻点平板,动画里的雪
正从终南山巅飘向汴梁、临安、纽约
“可画中亦有诗啊——
那幅《雪中芭蕉》,有人骂我
‘失画理’,却不知
我偏要芭蕉替雪,说尽
天地不言的痴”
我们说起“天才”的重量
你说当年在长安,应诏作乐鉴赏
《霓裳羽衣曲》终了时
玄宗说“此曲只应天上有”
你却望着檐角铜铃轻摇头:
“哪有什么天才?不过是
把晨钟暮鼓听进骨头里
把春山秋水,酿成
舌尖的月光”
手机在此时弹出文友消息:
“您的《论王维诗画交融》
被收入《唐诗研究年度报告》”
你凑近些,老花镜滑到鼻尖
看屏幕里自己的名字
在学术术语里浮浮沉沉
忽然轻拍我手背:“莫慌着
给才华贴标签——
当年我写‘行到水穷处’
不过是跟着溪水走了步
哪知道,这一步
竟跨进了千年后的课堂”
风掀起你的《辋川图》手卷
画中鹿柴的炊烟,正与我
电脑里播放的《鸟鸣涧》古筝曲
缠成一缕。你说:
“真正的才华,该是
山不觉得自己高,水不觉得自己深
我只是个传声筒——
把松针上的露,写成诗
把溪涧的石,画成画
把月出惊鸟的刹那
谱成曲”
此时阳光漫过《王右丞集》扉页
你的影子与我重叠在
“诗佛”二字上。我忽然明白
所谓才华横溢,原不是
刻意要成为山,成为海
不过是
把自己活成一片云
自在舒卷时
恰好托住了
天地的月光
松针上闪烁的光芒开始凝结
像枚琥珀,封存着
两个身影:一个执卷,一个抚琴
中间流淌的,是
一千三百年的风,和
从未褪色的,山河的心跳
2.新月
背离山村的前夜
你没有意恐儿迟归的叨念
只有一滴浑浊的老泪
落入我的行囊
失落挫败
想到它
再苦再累也撑挺过去
八、九年的打拼
儿已不知
世上何事谓艰辛
离城返乡的前夜
抱着才满周岁的孙儿
你用粗拙的手
抚爱着她幼嫩的脸
望着我
心疼的一句
“在外奔忙,别担搁了孙儿!”
望着你渐弯的腰背
真害怕孙儿的体重
把它压成半弯的新月
3.爱回来过
再美的鲜花也会凋零
再美的青春也会老去
再美的影剧也会结局
可是爱说
在你累了 在时光停滞
神思空白 无言的时刻
风说
爱跑得比飘浮的叶子快
爱回来过
爱说 你如她一般年轻
爱说 她回来过
爱说 你如信仰一般年轻
在黄昏 在黄叶
倦意飘荡的一刻
在人们感到
生命如白开水
一般 凉时
爱说 她回来过
有缘的人 总会遇见
爱回来过
我想
你定如她一般美好
4.真相
人生本是白纸一张
不透光的纸
正面光亮灿烂
背面阴暗隐晦
打开天窗说亮话
其实打开心窗
所说的,仅仅是
自己所敢于亮出来的
漂亮话
命运喜爱捉弄人
其实命运难以捉摸
人生在世
其实人情如纸般薄
一点即破
世态炎凉、沧桑、易老
总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其实,一叶遮目
往往有眼不识泰山
人生在世,其实
其实良机稍纵即逝
其实错误在所难免
其实唯有死亡无法错过
5.鸟鸣声擦亮城市的天空
爱坐在靠近窗口的书桌
阳光斜着可以洒落的座位
捧读随手选取的某本诗集,春风化雨
静默无声的文字,万里送行舟的意境
山川大河,迂回辽阔
鸟鸣声正擦亮远方的天空
6.你说出了风的形状
安静地,听凭风
在你我四周
若南若北,随心所欲地飘荡
听凭天空,把远方归还
远方青翠,无拘无束地纯粹着
简单地快乐着
眺望江风,一瞬间转变成海风
你说出了风的形状
此刻,我心随风
7.晚风
夜已沉默,带走一盏渔火
你从满天繁星中走来
谁在前方不停呼唤,我听见了
水流汹涌着追逐着远方
昨天太短暂,从不敢奢求永远
永远,也许不会很遥远
此时寂静,我们在晚风中相依
时间正在浪花中穿梭
8.山夜
天色暗淡,已晚
山河昏沉,夜幕遮蔽
“簌簌”四野寒风凛冽
悬崖峭壁,如树立起
一张黑色大被
山沟沟空空荡荡
黑暗吞没了来时的道路
湿冷缓缓而来的夜气
沉重,而使人恐惧
一切温暖的事物都被砸碎
“哪里,可以是藏身之地?”
水流声,时隐时现
一点二点三点四点
闪烁不定,算不清的
萤火虫身影
延着水声流动,此时
寂静而不寂寞
9.野狸岛
今夜披星来访,微风中
小岛抖去一身浊尘相迎
海天浩瀚,岁月激荡
野狸岛以五层画舫为餐桌
茗茶剪烛的顷刻
苍茫风雨骤降
谁能猜破这天地无常
撑一把绸伞迎风而行
远近渔火点点,白浪
涛涛拍岸,心心相近
想说的太多,却是
忘言于潇潇春雨
伸手接一掌春风
嘘!驻足瞿然倾听
俩双雨鞋在小岛上空回响
海天是如此的亲近
小岛是你的,我的
10.谷雨
掬一捧春雨
一口饮尽四月天
你是一座
无法攀爬的天梯
青萍点点的湖面
繁华与凋零共存
此间山青水碧
捧一卷诗书
煮一壶春茶
远近春雨连绵
如你的泪痕
怜人心底爱意万千
四季中,你是唯一的情书
最爱你那万紫千红的迷人模样
谷雨,我永记得你所有的模样
11.海天间
风中的稻香掺杂着淡淡咸淡水味道
临海一陇陇金黄稻田在快速后退
眺望汽车前方的海天
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向前延伸
在涯口,闲谈伶仃洋的往昔与今朝
一群群白鹭鸟展翅
在我们的右侧上空盘旋
温顺有礼地哼唱着
听不懂,也分不清楚
欢快的鸟语曲调,或许是
它们在争鸣着什么
感染此间,每一份空气
每一分空间,都不是往昔的伶仃
海平面上,连绵柔和的海风
浩荡的流云 ,瞬间不断幻变
人与海天和世间万物
那么的辽阔和宁静
12.黄昏的声音
我所知道的金秋十月黄昏
湖水和莲蓬
一样茂盛,湛蓝
秋雨,秋凉,离遥远还有多少距离
大自然悬赏给尘世的礼物
彩霞满天,生命何其轻盈
时间会平息一切,终归寂静
日子崭新,万物各有各的前程
王晓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诗歌学会第二、三届主席,中山市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山市文联主席团成员,2015年12月主持创办大型诗歌季刊《香山诗刊》。著有《山河壮阔》《骑着月亮飞行》《雨殇》《银色的月光下》等5部;主编《那一树花开》《诗“歌”中山》《中山现代诗选》等13部;曾获人民日报作品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中山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中山文艺奖、香山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