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黑白底色里的童心与乡愁——评洪锦坤《童年》二首诗

2025-09-03 07:58:35 作者:邹一群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邹一群,现任中航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超级抗原全球应用功勋专家、中国中医药杰出贡献人物代表,同时担任沈阳协合生物制药集团专家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及智库专家。

  洪锦坤的《童年》二首诗,以极简的意象与克制的笔触,将童年记忆锚定在 “黑白” 底色中,既藏着成长的细碎肌理,也裹着亲情的沉重余温,在具象与抽象的交织里,写尽童年记忆的复杂质感。

《童年》
洪锦坤

一堆,儿童漫画书
找不着,玩具的童趣
只有九宫格和毛笔
描摹,填满黑白的童年

没有玩具带来乐趣
养成,辨别黑白的能力
喜欢跟着妈妈喝kopio kosong
不喝白开水,黑白分明

经历披麻戴孝,穿黑白校服
九块方格,日日夜夜
在梦里描摹,黑白的未来

注: 
马来西亚语kopi-o kosong即无糖、无奶黑咖啡。

  一、《童年》:“黑白” 符号里的成长印记

  这首诗以 “黑白” 为核心线索,将童年日常的碎片化意象串联,让 “童趣缺失” 与 “认知养成 ” 形成微妙对照。“九宫格和毛笔” 取代漫画书与玩具,看似消解了童年的玩乐属性,却以 “描摹黑白” 的动作,暗写童年在规训中形成的 “辨别黑白” 的认知能力——这既是对文字、秩序的启蒙,也是对世界最初的判断方式。

  “kopi-o kosong(无糖黑咖啡)” 的意象尤为精妙,它以饮品的 “黑白分明” (黑咖啡与白开水)呼应前文的九宫格、毛笔,将味觉记忆与视觉记忆绑定,让 “黑白” 从具象的物件(校服、方格)延伸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结尾 “梦里描摹黑白的未来”,则让童年的 “黑白” 底色超越了时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印记,简单的意象里藏着成长的重量。
 

  《童年》(散文诗)

  埋藏近一甲子的童心,在春天惊蛰中再次惊悚。那是一条没有阳光味道的路,遥远,山丘是尽头。
  重回见不到天日的枯井,没有阳光的照射,拥入没温度的阴影。据说,父亲从村中井里被拉上来,来不及跟我们告别。
  拨弄了久集的枯叶,童年的河流流动了。古老的留声机传来妈妈的心恸,她一针针绣着莲花,我木讷的眼光透过妈妈的垂泪,坠落。

  二、《童年》(散文诗):乡愁与亲情里的 “未完成” 记忆

  若说第一首是 “黑白秩序” 的童年,第二首则是 “阴影与泪水” 的童年,它以 “惊蛰” 为引子,唤醒埋藏近一甲子的童心,却也揭开了童年记忆里的伤痛与遗憾。“没有阳光味道的路” “见不到天日的枯井”,以阴暗的意象铺垫出记忆的沉重基调,而 “父亲从井里被拉上来” 的场景,虽未直白写悲伤,却以 “来不及告别” 的留白,将生离死别的痛写得克制又戳心。

  诗中的细节充满情感张力:“拨弄久集的枯叶” 让 “童年的河流流动”,以自然意象的联动写记忆的复苏;“妈妈一针针绣着莲花” 与 “垂泪”的对比,将母亲的隐忍与悲痛具象化,而“我木讷的眼光坠落”,则以孩童的视角写出面对苦难的无力感。整首诗没有激烈的抒情,却以 “留声机的心恸” “绣花的针脚”等细碎场景,让童年记忆里的亲情与乡愁变得可触可感,那份 “埋藏近一甲子” 的童心,终究是带着伤痛的、未完成的牵挂。

  两首诗虽同写 “童年”,却各有侧重:前者以 “黑白” 符号写成长的启蒙与秩序,后者以 “阴影” 意象写亲情的遗憾与乡愁,共同构成了洪锦坤对童年记忆的立体书写——它不只是无忧无虑的过往,更是带着伤痛、秩序与牵挂的生命底色,在极简的文字里,藏着最厚重的人生况味。

   202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