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周占林

做为诗人,我们不能缺席

也读王久辛抒情长诗《致大海》

2006-07-31 作者:周占林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著名诗人、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长诗《致大海》在《中国作家》和《中国诗歌网》刊发后,在诗坛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贯穿全诗的恢宏气势和深刻意蕴令人为之一震。中国诗坛,终于又聆听到一种久违了的声音。  胡锦涛

 著名诗人、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久辛长诗《致大海》在《中国作家》和《中国诗歌网》刊发后,在诗坛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贯穿全诗的恢宏气势和深刻意蕴令人为之一震。中国诗坛,终于又聆听到一种久违了的声音。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文艺界引起了高度关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相继举办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胡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强调了中华民族应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问题,而且全面阐述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建设文明民主国家,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更对我们今后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并号召全国作家、诗人以“八荣八耻”为准则进行自律,沉下来走出去,积极深入生活,关注现实人生,努力创作出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体现和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做为《中国武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王久辛大校正是以一个军人及诗人的良知和强烈忧患意识,在诗歌创作中努力实践和实现了人品与艺品的和谐统一。他的抒情长诗《致大海》,便是他用一个战士的姿态,演奏出的时代的最强音。我认为,他的一句话更能贴切地反映出他创作此诗的动机:“做为诗人,我们不能缺席!”
  做为中国诗歌网的主编,我有幸提前见到了王久辛的《致大海》,并且第一次,在电脑上一气读完了如此篇幅的诗歌。
  《致大海》视角独特、视野开阔,全诗以大海为意象,用“爱”贯穿始终,或高歌、或鞭挞,或追忆、或展望,用笔深情缜密,意境深邃悠远。读来让人有种荡气回肠、淋漓尽致的听觉和视觉感受。我想,社会正需要这样鼓舞人心的厚重作品,人民正需要这样优秀的精神食粮。感慨之余,最急迫的心情就是把此诗尽快在中国诗歌网做为重点作品推出,并在中国诗歌论坛中发了一个主帖且总固顶,发动诗友们就此诗展开讨论。我以为,无论网友们对此诗的评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对于作者和我来说,都是一种收获。
  而此诗推出后不到一个月,《光明日报》发表了我国著名文艺理论评论家雷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一文,我敏感地捕捉到这一瞬息的欣喜,联想到王久辛的长诗《致大海》,便第一时间把此文转发至中国诗歌网。自从这两篇诗文在中国诗歌网刊发后,收到了许多朋友发来的电子邮件,他们在信中称道:这是近年来所看到的最让人振奋的两篇力作。做为诗人的王久辛,在看到雷达的文章后,也很快写出了《对文学尊严的捍卫》一文,“我读罢雷达先生的文章,好似久旱禾苗逢喜雨。这篇文章是对30年来中国文学的一次厘清式的总结,这是以极大的理性与睿智为文学的崇高事业发出的黄钟大吕式的声音。他提醒中国作家,尤其是最优秀的作家与诗人们,文学不是游戏,也不是个人情绪的宣泄,它是关乎每一个人的灵魂,关乎整个民族灵魂的不朽盛事,不能无立场写作,不能放弃责任与道义。”我想,对于具有史诗性的长诗《致大海》,在王久辛的这段述说中,诗人想通过诗歌向我们传达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致大海》和《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的出现,绝对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诗人和评论家用他们敏锐的眼光,诚挚的热情,神圣的使命感,发出了两种相同的声音,这是文学的一次庄严回归,更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欢迎大家对长诗《致大海》展开讨论,并将所感所思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论坛:/cgi-bin/bbs/topic.cgi?forum=2&topic=22155&show=0跟帖,优秀的评论在本书的单行本出版时一并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