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赵振王

诗香更浓伴茶香:诗集《春暖花开》序

2011-11-30 作者:赵振王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在前往丽江参加2011年度滇西创作年会的途中,杨荟能把《春暖花开》的诗稿给我,嘱作序。一脸的真诚,澜沧江可以作证。为同龄的朋友作序,觉得为难,却不便怠慢。我不善推辞,客套中应允就成了“必须”的事情。
 
  在前往丽江参加2011年度滇西创作年会的途中,杨荟能把《春暖花开》的诗稿给我,嘱作序。一脸的真诚,澜沧江可以作证。为同龄的朋友作序,觉得为难,却不便怠慢。我不善推辞,客套中应允就成了“必须”的事情。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为诗集作序,少不了谈其人和其诗。荟能的诗歌之路,是从30年前作为供销社山区购销店的职工,在一豆油灯下书写故土,感悟人生开始的。先后在《诗刊》、《星星》、《边疆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诗作,最后以诗歌的创作成就了县文联的主席。以诗歌出道,30年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几十年的积累和积淀,该是蓄势已久,水到渠成。
  为荟能的诗集作序,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故土与我一衣带水,在相同口音、习俗的天空下,我们以基本相似的生活环境成长,澜沧江南逝的涛声和巨浪一起灌输和养育了我们躁动而善良的心灵。在离海很远的滇西,我们都把澜沧江视为海水,江水在雨天的浑浊或者枯季的青蓝,都让我们产生过无尽遐想。最初的遐想,就是诗歌的可爱元素,血液一般流淌在我们的骨骼间。
  荟能的诗集分别为“春暖花开”、“我的村庄”、“婚姻如鞋”、“天地间的花朵”、“树的眼睛”和“山上的鱼”六辑。看得出来,这样分辑的目的是便于阅读。从便于阅读的意义上说,我给诗集这样初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村庄里有一桩桩脚踏实地如鞋亲近土地的婚姻,被天地间的花朵簇拥着,以树的眼睛欣赏着山上的鱼。这纯属于个人俏皮的解读,仅供读者在此一乐。
  朴实,自然、随和,是荟能从性格到诗歌的优点。朴实中凝结着真诚,彰显着他对“故土”、“父亲”等等这些元素、意象的悲悯情怀。对母土的坚守,诗句中透射着对亲情、友情、爱情和人生解读、诠释和透视。踏踏实实的足迹,平平常常的心态成就了荟能的诗歌创作。因为对衣胞之地的眷恋,思索的深处就有了诗的灵性在他的笔下不断鲜活起来。通过阅读,我发现,平凡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诗意业绩更显丰满厚重,就更让人心服钦佩。我相信,如果他的诗歌带回老家,坐在火塘边朗读给妈妈或者父老乡亲的时侯,是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可以理解的那种明快风格,具有“大众性”的特点。一直以来,我固执地认为,诗歌是必须有读者和听众的。那种纯心灵的写作,作为诗歌的一种探索,未免不可,诗人却不可都去效仿,而让诗歌失去明明白白的读者群。“母亲站在江东的老家/我站在江西的城里/各含一口澜沧江水/就吹出一道彩虹/父亲从虹上走下来/用胡须扎了母亲又扎我/痛得我蹭破了梦……”在这首《父亲》里,胡须完全是思念的根须,深深扎根在怀想的沃土里,每时每刻都在长着不屈的嫩芽,伸着坚韧的枝条,开着艳丽的花朵,结着诱人的果实。同时,必须指出,荟能的诗歌拘泥于传统叙事方式、表现格式和抒情态势,而缺少了点空灵的感觉。诗歌本身的跳跃、含蓄、想象等特性以及诗人对诗歌语言的琢磨、形成和提炼过程还有提升空间,这些不足或略有遗憾的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加以克服、抑制和超越。
  在千年茶乡——昌宁,喜闻“昌宁文化丛书”将在2012年春季面世,集体出征,近十本个人著作同时亮相,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在昌宁大地上绝无仅有的文化自觉的大事,这是昌宁文学的盛宴,我心里为这样的事情感到振奋。我也期盼通过荟能的诗集《春暖花开》,让诗香常伴千年茶乡,愿昌宁文化香气四溢。
  季节,并不是以秋天结束又以春天开始的,春暖花开却是人们永远不变的一种憧憬。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结尾: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
9 7 3 1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