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生命的一味补药》
——评李群的《活着就是春天》诗集
2019-02-18 10:35:21 作者:赵永富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李群先生的诗,是生命之诗,也是命运之诗,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安然。生活没能给你想要的,是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的黔中,已是朔风凛冽,万木萧疏。有幸收到李群先生从黔北给我邮递来的诗集——《活着就是春天》!
和李群先生认识是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开播的时候,那时还是暖春,我作为中国公益网全国大学生新闻艺记者对先生进行了专访。受访中,先生很是谦和,当然,与他认识这么久,一直以来他都是谦和的。那次专访,主要是针对先生的诗——《活着就是春天》的创作背景和先生与《活着就是春天》的背后故事。采访后,我才知道,《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以及李群先生与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渊源颇深。
一转眼,《活着就是春天》的诗集已经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二零一八年的冬天,阴雨绵绵,坐在火炉旁,静下来,打开《活着就是春天》,似乎有春风袭来,春天的气息一下扑入眼帘,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字里行间里,是人间冷暖,是万物的挺拔。
李群先生来自福建,工作在遵义。特别是多年来,他虽然身患疾病,长期带病工作,但他一直坚强着坚持下来,并把生活过得很有声色。工作至今被记功、嘉奖和评为各种先进共30余次。为鼓励自己和他人与病魔进行抗争,李群自2014年起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代表作《活着就是春天》在全国引起广泛共鸣,受到全国广大读者喜爱。“活着就是春天”这一名句话,成为全国成千上万磨难者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座右铭”,其因此李群先生被誉为“春天诗人”。这样的人生履历,加上两地人文环境,孕育了李群先生诗歌的种子,造就了春天诗人李群先生的水墨气魄和灵魂。
李群先生的诗歌,励志的居多,确切的说,他的诗歌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现身说教等方式对他人进行心理帮助,近年来已为全国各地260余位人生磨难者打开了心结,甚至让9位企图放弃生命者打消了轻生念头,被称为“民间心里医生”。
有生命力的、正能量的文学才是蓬勃向上的文学,李群先生的诗歌里将自己的精神和意志的因子融入了其中,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把对生命积极向上的姿态体现在每一行诗的骨架里。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寓意性,读之,仿佛跟随着那些文字,一次次地品味精神的粮食,同时,解读着一个热爱生命和生活地精神内涵,更是一次次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诠释了一群像李群先生一样的人,叙述出阳光的温度和人间的温情。
2018年5月8日,李群先生应邀参加遵义市红十字大病救助基金启动仪式,7月2日应邀在清华大学参加电影《我不是药神》首映式典礼,9月19日应邀参加2018“国际慢粒日”暨第六届全国慢粒医疗大会。每次活动,李群先生都给人们讲述了他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在他的生命里,有很多这样的历程,每一段都是一次重生,每一次重生都是一种获得和懂得,不然不会有这样的生命感悟和修行。
李群先生的《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中这样说道:“春天来临时,我没有像小鸟一样,受宠若惊。”这充分说明了在病魔中的消磨和抗争,重生后归于人间的平静和坦然。“过往的繁华和绽开的绿叶,村庄里的母亲和阳光下的孩子,以及那些,我依依不舍的万物生机,都是我双手抚摸的人间。”这是对生命的向往、渴望及无限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平凡而高尚的爱和情操。
“昨夜,我梦见一位刚刚离去的伙伴,他是那样留恋活着的时光,从他渴望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什么是生命与轮回。”这是把自己对生命个体、诗歌创作的理解投注到字里行间,将其对生命、生活的思考纳入到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照之中。
“哪怕是一年四季,哪怕是艰辛繁忙,哪怕是24小时苦累加班,每步执着的跋涉,每一朵飘来飘去的云彩,每一个日落日出,都是春天。”这更为直接地表达个体心性,是一种敞开自我的写作,这样的诗行,更清晰地映现了李群先生的身影、体验、记忆与感情。
“我也曾在梦里去过天堂,那里虽然不再有疼痛和绝望,却没有了,果实金黄和彩云飞天,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一种过往的伤痕,李群先生在抚摸过去的伤疼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或者换句话说,写他自己在抚摸自身心灵的痛处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过去的伤心处。或许很多人生的真谛,只有从死亡边缘活着回来的人,才真正领悟。
诗歌的生命力在于找到表达自己,特别是寄托心灵的深刻方式,从诗行中,李群先生找到了,因而率真而淋漓。
无论李群先生面临怎样的命运窘迫和精神痛楚,他确实是对自身处境与情感的深切体味。在以诗歌写作深入心灵困境的同时,也在深深眺望和探求着同时代人的精神出路。比如他所写的“静止和永恒,是这样的孤孤单单,生与死近在咫尺,开与落只是瞬间,长路漫漫,天堂和阳光也都不远。”就是从小我中去,展开同命运人的心声和他们的心灵的共振。
“秋水微凉,旭日和暖,我从天堂活着回来,才知道,人间到处是春天”,对生活平凡而朴素的追索,即是人生的升华,是以个人和群体融合、个人和人类融合,个人和宇宙融合,以此来感悟尘世的奥秘,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在万千世界之中,领阅生命的意义,这是他生命的坐标,当然,这已成为他的一个精神坐标。
就像于娟教授在病痛中说的一样,“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他人的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李群先生的诗,恰好抛开这些杂念,从内心之处,直观于生与死。
是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回顾和思考人生,去发现自己是有多么爱生命中对我们如此重要的人们。生与死的休憩,大抵只有亲历其间的人,才有可能感悟得出的深度。李群先生诗歌言语朴实感人,能感受到与病魔斗争中对人生的渴望。他的故事,也为正在拼搏奋斗的年轻一代予以思考。
在生命的流光里,他用尽深情的力气敲下这些灵动的文字,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挚爱,致最爱的家人、朋友,《活着就是春天》部分诗行是李群过去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刻用轻松的文字记录下对生命的感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大悲大痛,大喜大乐,痛得很心酸,乐得很心疼。
这些诗句,应该说的是我们在夜色里找到的阳光,也就是人生中的勇敢和力量。人生的意义,我从小学就开始找,现在很多,我们不曾明白,也许是个人有个人的标准吧。勇敢地承担,面对一切,不愧为人。李群先生的诗句,确切是他的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李群先生的诗里总有知性的光芒,这是他疼痛后思索的结果,也是他精神释放诗意的呈现形式,他痛并思索着。如他所在《北京的彩虹》描述一样:“我关心的不是眼眼前的美景,却是彩虹的背后是否还有彩虹,是否也有如此美丽的色彩,一样公平地眷顾着那里的普天大地……”同时暗示了他对自己的苦难习以为常和超然的心理。
在苦难中,我们离幸福都很遥远,我们每个人害怕错过幸福的列车,又担心幸福失之交臂后的失望。然而,对于李群先生的命途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是幸运中的不幸。但他始终坚持把诗歌写成了一味补药,把幸福的原点拉近。他在《北京西站,我生死存亡的列车已经开过》中所道出的心声,“我想和许多慈祥的陌生人合影留念,我想大声告诉他们,我生死存亡的列车已经开过,并将和春天一起再次盛开。”或是如此!
李群先生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一个诗歌的行者,大家的感情交流的方式是诗歌,我们与此有着无可厚非的归属地和共鸣之处。比如《初夏过华北平原》,他对“命运”的感受——“我的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奔跑,可车厢里的人间还是如此摇摇晃晃,它叫我明白人生的道路纵是平坦,也可能会有让人意外的颠肺流离。”是美好干净的,我也是如此,当然,他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与我们达成共识或者某种交流。
李群先生的诗,多数来解读,应该是对生命的正视,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珍重。至少他是用最认真的态度去行走生命的每一步,不然怎会有像史铁生、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一样的精神所在?可以说李群先生,他已经把生活感悟当成诗的感悟,诗的感悟当成生活的坐标。《春天即将过去》中他们样说“对着我面前每一个新鲜的日子,像对着一面面哈哈镜,在微笑里自恋,或者真心感动,或者深情缅怀。”这既是对命运不公的抗击调侃,也是对暗色的过往一种真切回顾。
矛盾、纠结、压抑的感情特点是写作者在困惑中的共性,无论是李群先生还是我,都存在这样的迷惑和无奈,如是《飞进水中的鸟》——“这里不是天空,不具备飞翔的空气……”。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区别于其他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之上,在这里的“鸟”,被寥寥几笔,疲惫,无奈,无助,甚至绝望,委婉曲折、缠绵悱恻。
李群先生的诗,是生命之诗,也是命运之诗,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安然。生活没能给你想要的,是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李群先生也好,还是我们每一个人也罢,我相信,如果是事与愿违,一定是命运另有安排!
其实,命运是最不讲理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是那么截然相反。傻蛋、笨蛋、浑蛋,却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司命者,造化弄人!人生来有命,为人一世,孔子叹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面对命运的多灾多难,会无力,无助,甚至死亡。我曾经有过面对命运的安排而显得脆弱无比,也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现在也会面临如此的窘境。李群先生而言,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我们认命,但我们不惧怕命,也不弃命。正如李群先生所坚持的《风往北吹,想起套路》——“这个过程周而复始,长年累月没完没了,谁都知道这种循环深藏瑕疵,却开不出任何有效的的药方。起初我一直水土不服,后来渐渐习以为常,只是许多事总让我哭笑不得,我必须努力做好‘三陪’!”又如《黄昏与清晨》——“在没有停歇的行走中,我每天都开启黎明的锁,明亮却一直被人视而不见的风……”把行走的路途,遇到的暗夜,坦然的敞开,不忌讳任何声色的坦露出来,或许是一种释然吧。
有人说,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公平。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算命先生的意思就是人各有“命”!孟子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我从天堂活着回来,才知道,人间到处是春天!”
所以,《清晨》——“其实,这还不是昨天说的那个明天,这个清晨,我站在旧欢如梦的渡口,看着对岸的人向我挥手致意,不再留恋脚下的泥土……幸好,有这个新的清晨来临
,让我又开始心潮彭拜,我看见的露珠依旧那样清新,微风依然那样和畅,我想我还会是那只百灵鸟。羽毛诱人,动作轻盈,我想我会给林海带来全新的歌唱,或许声音不那么悦耳、动听。但我拨动琴弦的样子却会很专心,我每天都会深情酿造一股音乐的甘泉,在人间缓缓流淌。”
活着就是春天,愿岁月如是美好,愿阳光普照大地,月色里有静美的微笑……
作者介绍:
赵永富,笔名湘诺贵州威宁人,1992年生,青年作家、诗人,中国作协、上海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第五届高研班学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会员,威宁作家协会会员。2015年创办公益平台“全国大学生新闻艺”,2018年该平台挂入中国公益网,成为其子媒体平台,2018年创办公益文学平台“镇宁文学”,由镇宁作家协会主办,但属于赵永富个人的公益服务。任“中国公益网全国大学生新闻艺”、“镇宁文学”主编。2015年开始创作,2016年开始发表作品,四川南边文艺出版个人诗集《予爱芛鸣》。曾获贵州省大学生第三届“文渊杯”文学大赛三等奖、四川省第二届“大美四川”文学大赛三等奖、云南高校“年味.乡音”全国大学生文学大赛诗歌二等奖、第一届“普安红”全球茶诗大赛佳作奖。作品发表在《威宁日报》《毕节日报》《今日兴义》《黔西南州日报》《黔中早报》《乌蒙新报》《西海文艺》《黄冈周刊》《散文诗月刊》《当代教育》《贵州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青年报》等!诗歌作品入选全国90后诗歌大展《诗歌地理》、全国90后诗歌大展《威宁诗刊》、《青年诗人年鉴》2017卷等!
和李群先生认识是在《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开播的时候,那时还是暖春,我作为中国公益网全国大学生新闻艺记者对先生进行了专访。受访中,先生很是谦和,当然,与他认识这么久,一直以来他都是谦和的。那次专访,主要是针对先生的诗——《活着就是春天》的创作背景和先生与《活着就是春天》的背后故事。采访后,我才知道,《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以及李群先生与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渊源颇深。
一转眼,《活着就是春天》的诗集已经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二零一八年的冬天,阴雨绵绵,坐在火炉旁,静下来,打开《活着就是春天》,似乎有春风袭来,春天的气息一下扑入眼帘,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字里行间里,是人间冷暖,是万物的挺拔。
李群先生来自福建,工作在遵义。特别是多年来,他虽然身患疾病,长期带病工作,但他一直坚强着坚持下来,并把生活过得很有声色。工作至今被记功、嘉奖和评为各种先进共30余次。为鼓励自己和他人与病魔进行抗争,李群自2014年起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代表作《活着就是春天》在全国引起广泛共鸣,受到全国广大读者喜爱。“活着就是春天”这一名句话,成为全国成千上万磨难者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座右铭”,其因此李群先生被誉为“春天诗人”。这样的人生履历,加上两地人文环境,孕育了李群先生诗歌的种子,造就了春天诗人李群先生的水墨气魄和灵魂。
李群先生的诗歌,励志的居多,确切的说,他的诗歌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现身说教等方式对他人进行心理帮助,近年来已为全国各地260余位人生磨难者打开了心结,甚至让9位企图放弃生命者打消了轻生念头,被称为“民间心里医生”。
有生命力的、正能量的文学才是蓬勃向上的文学,李群先生的诗歌里将自己的精神和意志的因子融入了其中,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把对生命积极向上的姿态体现在每一行诗的骨架里。他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寓意性,读之,仿佛跟随着那些文字,一次次地品味精神的粮食,同时,解读着一个热爱生命和生活地精神内涵,更是一次次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诠释了一群像李群先生一样的人,叙述出阳光的温度和人间的温情。
2018年5月8日,李群先生应邀参加遵义市红十字大病救助基金启动仪式,7月2日应邀在清华大学参加电影《我不是药神》首映式典礼,9月19日应邀参加2018“国际慢粒日”暨第六届全国慢粒医疗大会。每次活动,李群先生都给人们讲述了他与病魔斗争的过程,在他的生命里,有很多这样的历程,每一段都是一次重生,每一次重生都是一种获得和懂得,不然不会有这样的生命感悟和修行。
李群先生的《活着就是春天》这首诗歌中这样说道:“春天来临时,我没有像小鸟一样,受宠若惊。”这充分说明了在病魔中的消磨和抗争,重生后归于人间的平静和坦然。“过往的繁华和绽开的绿叶,村庄里的母亲和阳光下的孩子,以及那些,我依依不舍的万物生机,都是我双手抚摸的人间。”这是对生命的向往、渴望及无限的追求,同时也是一种平凡而高尚的爱和情操。
“昨夜,我梦见一位刚刚离去的伙伴,他是那样留恋活着的时光,从他渴望的眼神里,我读懂了什么是生命与轮回。”这是把自己对生命个体、诗歌创作的理解投注到字里行间,将其对生命、生活的思考纳入到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照之中。
“哪怕是一年四季,哪怕是艰辛繁忙,哪怕是24小时苦累加班,每步执着的跋涉,每一朵飘来飘去的云彩,每一个日落日出,都是春天。”这更为直接地表达个体心性,是一种敞开自我的写作,这样的诗行,更清晰地映现了李群先生的身影、体验、记忆与感情。
“我也曾在梦里去过天堂,那里虽然不再有疼痛和绝望,却没有了,果实金黄和彩云飞天,没有了亲人的陪伴。”一种过往的伤痕,李群先生在抚摸过去的伤疼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人类情感的共通之处。或者换句话说,写他自己在抚摸自身心灵的痛处时,不经意间触及到了过去的伤心处。或许很多人生的真谛,只有从死亡边缘活着回来的人,才真正领悟。
诗歌的生命力在于找到表达自己,特别是寄托心灵的深刻方式,从诗行中,李群先生找到了,因而率真而淋漓。
无论李群先生面临怎样的命运窘迫和精神痛楚,他确实是对自身处境与情感的深切体味。在以诗歌写作深入心灵困境的同时,也在深深眺望和探求着同时代人的精神出路。比如他所写的“静止和永恒,是这样的孤孤单单,生与死近在咫尺,开与落只是瞬间,长路漫漫,天堂和阳光也都不远。”就是从小我中去,展开同命运人的心声和他们的心灵的共振。
“秋水微凉,旭日和暖,我从天堂活着回来,才知道,人间到处是春天”,对生活平凡而朴素的追索,即是人生的升华,是以个人和群体融合、个人和人类融合,个人和宇宙融合,以此来感悟尘世的奥秘,更是一种生命的体验。在万千世界之中,领阅生命的意义,这是他生命的坐标,当然,这已成为他的一个精神坐标。
就像于娟教授在病痛中说的一样,“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他人的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李群先生的诗,恰好抛开这些杂念,从内心之处,直观于生与死。
是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回顾和思考人生,去发现自己是有多么爱生命中对我们如此重要的人们。生与死的休憩,大抵只有亲历其间的人,才有可能感悟得出的深度。李群先生诗歌言语朴实感人,能感受到与病魔斗争中对人生的渴望。他的故事,也为正在拼搏奋斗的年轻一代予以思考。
在生命的流光里,他用尽深情的力气敲下这些灵动的文字,其实是对这个世界的挚爱,致最爱的家人、朋友,《活着就是春天》部分诗行是李群过去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刻用轻松的文字记录下对生命的感悟,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大悲大痛,大喜大乐,痛得很心酸,乐得很心疼。
这些诗句,应该说的是我们在夜色里找到的阳光,也就是人生中的勇敢和力量。人生的意义,我从小学就开始找,现在很多,我们不曾明白,也许是个人有个人的标准吧。勇敢地承担,面对一切,不愧为人。李群先生的诗句,确切是他的人生意义的一部分。
李群先生的诗里总有知性的光芒,这是他疼痛后思索的结果,也是他精神释放诗意的呈现形式,他痛并思索着。如他所在《北京的彩虹》描述一样:“我关心的不是眼眼前的美景,却是彩虹的背后是否还有彩虹,是否也有如此美丽的色彩,一样公平地眷顾着那里的普天大地……”同时暗示了他对自己的苦难习以为常和超然的心理。
在苦难中,我们离幸福都很遥远,我们每个人害怕错过幸福的列车,又担心幸福失之交臂后的失望。然而,对于李群先生的命途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是幸运中的不幸。但他始终坚持把诗歌写成了一味补药,把幸福的原点拉近。他在《北京西站,我生死存亡的列车已经开过》中所道出的心声,“我想和许多慈祥的陌生人合影留念,我想大声告诉他们,我生死存亡的列车已经开过,并将和春天一起再次盛开。”或是如此!
李群先生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一个诗歌的行者,大家的感情交流的方式是诗歌,我们与此有着无可厚非的归属地和共鸣之处。比如《初夏过华北平原》,他对“命运”的感受——“我的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奔跑,可车厢里的人间还是如此摇摇晃晃,它叫我明白人生的道路纵是平坦,也可能会有让人意外的颠肺流离。”是美好干净的,我也是如此,当然,他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与我们达成共识或者某种交流。
李群先生的诗,多数来解读,应该是对生命的正视,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珍重。至少他是用最认真的态度去行走生命的每一步,不然怎会有像史铁生、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一样的精神所在?可以说李群先生,他已经把生活感悟当成诗的感悟,诗的感悟当成生活的坐标。《春天即将过去》中他们样说“对着我面前每一个新鲜的日子,像对着一面面哈哈镜,在微笑里自恋,或者真心感动,或者深情缅怀。”这既是对命运不公的抗击调侃,也是对暗色的过往一种真切回顾。
矛盾、纠结、压抑的感情特点是写作者在困惑中的共性,无论是李群先生还是我,都存在这样的迷惑和无奈,如是《飞进水中的鸟》——“这里不是天空,不具备飞翔的空气……”。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区别于其他事物,把自己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之上,在这里的“鸟”,被寥寥几笔,疲惫,无奈,无助,甚至绝望,委婉曲折、缠绵悱恻。
李群先生的诗,是生命之诗,也是命运之诗,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安然。生活没能给你想要的,是因为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李群先生也好,还是我们每一个人也罢,我相信,如果是事与愿违,一定是命运另有安排!
其实,命运是最不讲理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又是那么截然相反。傻蛋、笨蛋、浑蛋,却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司命者,造化弄人!人生来有命,为人一世,孔子叹曰:“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面对命运的多灾多难,会无力,无助,甚至死亡。我曾经有过面对命运的安排而显得脆弱无比,也显得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现在也会面临如此的窘境。李群先生而言,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我们认命,但我们不惧怕命,也不弃命。正如李群先生所坚持的《风往北吹,想起套路》——“这个过程周而复始,长年累月没完没了,谁都知道这种循环深藏瑕疵,却开不出任何有效的的药方。起初我一直水土不服,后来渐渐习以为常,只是许多事总让我哭笑不得,我必须努力做好‘三陪’!”又如《黄昏与清晨》——“在没有停歇的行走中,我每天都开启黎明的锁,明亮却一直被人视而不见的风……”把行走的路途,遇到的暗夜,坦然的敞开,不忌讳任何声色的坦露出来,或许是一种释然吧。
有人说,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公平。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算命先生的意思就是人各有“命”!孟子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我从天堂活着回来,才知道,人间到处是春天!”
所以,《清晨》——“其实,这还不是昨天说的那个明天,这个清晨,我站在旧欢如梦的渡口,看着对岸的人向我挥手致意,不再留恋脚下的泥土……幸好,有这个新的清晨来临
,让我又开始心潮彭拜,我看见的露珠依旧那样清新,微风依然那样和畅,我想我还会是那只百灵鸟。羽毛诱人,动作轻盈,我想我会给林海带来全新的歌唱,或许声音不那么悦耳、动听。但我拨动琴弦的样子却会很专心,我每天都会深情酿造一股音乐的甘泉,在人间缓缓流淌。”
活着就是春天,愿岁月如是美好,愿阳光普照大地,月色里有静美的微笑……
作者介绍:
赵永富,笔名湘诺贵州威宁人,1992年生,青年作家、诗人,中国作协、上海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第五届高研班学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会员,威宁作家协会会员。2015年创办公益平台“全国大学生新闻艺”,2018年该平台挂入中国公益网,成为其子媒体平台,2018年创办公益文学平台“镇宁文学”,由镇宁作家协会主办,但属于赵永富个人的公益服务。任“中国公益网全国大学生新闻艺”、“镇宁文学”主编。2015年开始创作,2016年开始发表作品,四川南边文艺出版个人诗集《予爱芛鸣》。曾获贵州省大学生第三届“文渊杯”文学大赛三等奖、四川省第二届“大美四川”文学大赛三等奖、云南高校“年味.乡音”全国大学生文学大赛诗歌二等奖、第一届“普安红”全球茶诗大赛佳作奖。作品发表在《威宁日报》《毕节日报》《今日兴义》《黔西南州日报》《黔中早报》《乌蒙新报》《西海文艺》《黄冈周刊》《散文诗月刊》《当代教育》《贵州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青年报》等!诗歌作品入选全国90后诗歌大展《诗歌地理》、全国90后诗歌大展《威宁诗刊》、《青年诗人年鉴》2017卷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