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2023年7月出版
我和你
都是宇宙飘来的两粒尘埃,
是光的粉尘,是前世的相约,
在时间的长河里偶遇,
出生又死去,
然后,变为暗物质,
向高天升去。
在大雪飘飞的日子里,
请伸出你的手;
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
请伸出你的手;
在大风刮过的日子里,
请伸出你的手;
在阳光普照的日子里,
请伸出你的手;
接住我的体温和气息,
接住我的灵魂,
——我的至爱,
我的亲人呵!
2011 年 5月一稿
2011 年 10月二稿
2011 年 10月下旬三稿
2021 年 4月重写
原载《绿洲》《绿风》诗刊
入选《2012年中国年度最佳诗歌》
李光武诗歌九人谈
李小雨(著名诗人、《诗刊》原常务副主编):诗人们固守在西北一隅。其中,以李光 武的诗为领军。他写下了《祖国颂》《致中国》等重大主题的诗作,以第一等的襟抱,提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即《中国化超现实主义诗歌论纲》。他的长诗《荒原》,以语言风暴和宏大视野,席卷了当今世界关于核武器、金融危机、战争与和平等重大主题和人类的思考。
郑兴富(著名评论家):李光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新疆诗坛上的年轻诗人。他承继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新诗的传统,融入了新边塞诗雄浑、刚健的风骨,又大胆吸收了世界现代派诗歌的某些长处,经过 20多年的艰辛努力和苦苦探索,把西部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层面,丰富了西部诗歌的内容,拓宽了西部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他已成为西部诗坛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诗人。在西部诗坛上,甚至当今诗坛上我们还很少读到对祖国爱得如此之深的佳作。它显示了李光武诗歌创作的特殊意义。李光武是一个具有创作个性的诗人,无论是对生活的发现、诗情的深度、所吟唱的生活幅员的广度、抒情方式独特转换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不与前辈诗人和同代诗人重复混合。他善于集众流之长,糅合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各流派优点而共冶一炉,自成一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写都市生活的作品中,《都市的春天》是李光武重要的代表作。这里“春天”是一个象征意象,它暗隐了“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我们伟大祖国经历了漫长的坎坷和曲折的道路,终于迎来了繁荣昌盛、社会安定祥和的太平盛世。全诗奔放不羁却不散漫松懈,恣意挥洒却不芜杂凌乱,寓谨严于疏放之中,以大开大阖、纵横恣肆的思辨和意象组合给人以振聋发聩的艺术效果,震撼读者的心灵。所以,《都市的春天》真正显示了李光武在诗歌创作中的才华和实力,无论在思想上,或在艺术技巧上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显示出这首抒情长诗的生命力。李光武诗歌评论者颇多,20余次获得全国大奖,他的创作历程和作品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他目前创作势头非常之好,如最近发表的长诗《荒原》,引起了极大反响,是里程碑式的巨作。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佳篇,因为他是独特的,他是一位夸父一样终生都在追赶太阳的诗人。
韩子勇(著名评论家):在当代的诗人中,李光武是我最关注的人物之一。他对当前诗歌的某种重要突破和前卫的诗歌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譬如,用小说笔法写抒情诗就是光武的一大发明。最早知道李光武,是通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疆日报》等报刊的几篇长篇报道。那时中国正兴起一股西部热、新疆热,其他省份大学生纷纷进疆,一时间热血沸腾,让人感动。当时的情景,真让人缅怀呀。李光武的诗有一种理想的光彩,这种理想的光彩既是心灵的又是审美的,它与思辨的理性特点相区别,因而有着更高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种理想的光彩在现实的文学创作氛围中也是一种久违了的品格。李光武的描写倾向是积极的,描写对象的选择和描写过程本身都带有浓厚的趋美性,它的精神亮度、理想光彩和浪漫情调相统一,都带有生命颂诗的特征,因为他所注重的是生命和生活的另一侧面,在这个侧面李光武所获取的表现深度令人欣喜,由此构成了李光武诗歌创作艺术品位的社会保证。这已经是一种操守和信仰,是风中的旗。
“春天来了/大河在睡梦中翻了一个身/撞倒了一片又一片/尖叫的野花”。和30 年前相比,《荒原》中的李光武,思情更广阔、心绪更激烈:宇宙、地球、时间、亚细亚、人类以及危机……他有太多太大的主题、太重太深的忧思。光武在荒原,披发跣足,大声说话。
章德益(著名诗人):忧患,浪漫,土地情怀,历史意识,民族认同,是李光武诗歌中基本的人文基调与血色内容;这些基调与内容笼罩在李光武全部的写作中,成为他有异于新疆其他诗人的一种标识,一种信念,一种孤独的实践。进入李光武的诗歌就是进入一片广袤的大地,进入一条大河的源头,进入东北的黑土地和西北的黄土地,进入这两片土地遥相呼应中的种子的秘语与葵花的河流,进入燃烧在这大地之上的太阳的旋涡。骨气在诗质中鼎沸,血色在诗墨中倒映。一切还有良知的心灵都会为这样的诗歌感动。我祝愿李光武能永葆那么一颗赤子之心,能永葆一腔对中国的爱。中国当今诗坛缺少的正是这一点。而能永葆者即为像我这类人所推崇的真正的诗人。
葛红兵(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评论家、作家):诗人、诗评家李光武和诗人秦安江,首先自觉地实验和倡导中国本土化的超现实主义诗歌,这着实让我震动和感奋。李光武倡导的中国超现实主义“本土化六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我为他们真诚、敏锐、果敢而义无反顾的先锋诗艺探索而感动。新疆20世纪80年代就曾出现过“新边塞诗歌”,在全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谭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诗人、评论家):李光武是一个本色诗人、诗评家,他的诗评带有一种别林斯基似的激情。他对现当代诗歌乃至中外诗歌史都相当熟悉,那种宏观理解和把握,那种纵横捭阖的学理气度,灼灼逼人。他的诗歌理论是能经得起推敲和琢磨的,比如他的超现实主义诗歌“本土化六原则”,就是他全面而辩证思索的结晶。他反复强调本土化的超现实主义诗歌应该“中国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他的眼力很敏锐,一下就看清了以往超现实主义诗歌的实质,寻找到了通向人类与自然、宇宙和谐感应交流的语言桥梁。
彭惊宇(诗人、评论家):在新疆当代诗人群体中,一直以来,李光武都是一位勤于新诗理论思考,并在其诗歌理论支撑的框架下,大胆地进行探索与革新的诗人兼诗评家,他同时张开了诗歌理论与实践的双翼,这就使得他有可能比别人飞得更稳健、更高远。继早先完成的《中国古典诗歌对世界诗潮的影响》《世纪黄昏中的中国新诗》等纯诗歌理论之后,2003年至 2006年这两三年时间里,李光武又先后完成了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深厚学理基础的诗学论文《中国超现实主义诗群在崛起》《中国化超现实主义诗歌论纲》,犹如一块块巨石投向了华夏诗坛,一时间引起 了颇为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在刊物上也曾因此进行过一整年的学术讨论。李光武的中国本土化超现实主义诗歌“六原则”理论,以及在那篇洋洋洒洒一万六千字的《中国化超现实主义诗歌论纲》中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论阐述和构建,对中国当代新诗的掘进性和前瞻性的贡献,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即可显示其理论探索的价值。从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论和实践者,到批判现实主义诗歌的理论和实践者,再到中国本土化超现实主义诗歌的理论和实践者,李光武张开他的“双翼”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诗歌艺术的自我超越。李光武发表的长诗《荒原》,从整体面貌和气质上来看,是世界诗林里完全独立于艾略特《荒原》之外的又一崭新的东方文本。
李东海(诗人、评论家):诗人李光武在诗歌和人生的道路上,一直走在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大道上。大学毕业后,他怀揣梦想,离开了黑龙江,奔赴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创办教育。作为诗人的李光武更有一颗地地道道的赤子之心。诗人在他的诗集《边地诗篇》中,开篇第一首诗就是《祖国颂》,宏大的叙事场面和高亢的抒情,让这首长诗跌宕起伏:“我是你仓颉造出的第一个文字/神龙潜渊,昆山崩裂/鬼神在夜雨中哭泣”。
这就是《祖国颂》的主题和风格。对于祖国,诗人的感受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渐次升华和理性飞跃。诗人李光武,不仅是书斋里的一个“秀才”,还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战士”。他是一个践行者,他把自己的理想以“深入实践”的方式,一点点地推进下去。所以祖国在他的心里,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说说而过的“共同词”,而是铭刻心里的精神支柱和飞翔蓝天的思想动力。
一个大一的学生,面对辽阔的江山,面对刚刚腾飞的祖国,唱出了一个有志男儿对于母亲的爱和期望。那时,诗人李光武也就是 20多岁,但一心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诗人,也推动着诗人形而上精神的不断提升:“我已是大西北的内陆河/以我全部的忠诚和热情/流向你绿风着不上颜色的旷古荒漠”。
诗人李光武在《布尔津之歌》中对于相对很小的新疆布尔津的抒情和歌唱:
“布尔津呵,布尔津/轻轻地唤一声你的名字/就像唤一位我至爱的亲人”。
布尔津,是一条河的名字;布尔津,是一座山的名字;布尔津,是一位母亲的名字;布尔津,还是一首诗的名字。诗人李光武对于大主题的叙事抒情和对于小主题的描写歌唱,都让我们充满了敬意。
李光武是用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气节书写诗歌的人。他以自己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气质,带着自己的妻子和诗歌,走过了西部荒原和废墟,成为中国当代浪漫情怀的行吟者。
杜芳清(著名作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岁月中,中国当代诗坛的一颗蕴含着独特才华、独特气韵、独特风格、独特思考的亮星总在我身旁、在我眼前闪烁。这颗能启人宏志动人魂魄的中国当代诗坛远远闪耀的“亮星”就是为中国当代和未来诗坛和人类命运的悲哀和希望而一边负重工作一边深沉思考的诗人李光武。李光武诗歌的方向就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方向。
记得多年前编辑他的《示儿》,是写给他的征儿和征儿的同代人的。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太阳的尿布晾在天上/那是一片片五色的云/征儿的尿布晾在地球上/那是一面面飞扬的旗”。
在理论上,李光武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化超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创立者和奠基人。这是他对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荒原》是里程碑式的诗篇,必将传世。因为它以诗歌巨子的广袤情怀、彻悟和大悲悯,表达了核阴影下人类共同的理想,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人的本质和宇宙洪荒的无尽思考和烛照。它的诗行和梦想超越了种族、国界和肤色,因此是世界的;它是一位中国诗人发出的声音,因此它又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