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在诗歌中的红头巾
2006-08-25 作者:王顺彬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次
女诗人关雎有一张美丽的红头巾。 这红头巾飘扬在沈阳,飘扬在白山黑水,终于有一天,这红头巾飘出了山海关,飘到了新疆。 我这次到新疆是参加《诗刊》举办的“21届青春诗会”的,关雎则是“诗歌万里行”的成员。我
女诗人关雎有一张美丽的红头巾。
这红头巾飘扬在沈阳,飘扬在白山黑水,终于有一天,这红头巾飘出了山海关,飘到了新疆。
我这次到新疆是参加《诗刊》举办的“21届青春诗会”的,关雎则是“诗歌万里行”的成员。我们同行,我们各乘一辆车,我们素昧平生,我们然后相识。返回重庆后,我收到关雎传来的一组诗歌新作,读后眼睛一亮。这组诗全是写她在新疆的感悟,每一首都能勾起我的联翩回忆。
组诗中有一首《秋天的胡杨树》。两节,10行,而包容量却较大。记得从乌鲁木齐至轮台途中小憩,我们下车后,一齐看茫茫戈壁,身边即是一大片胡杨树。据说,胡杨树“存活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这个“三千年”的精灵,发人深思。关雎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秋天的胡杨树比喻成“披着金色袈裟的僧人”。她去除了感情上的蔽障,用空明澄彻的心芒直指灵魂图景的空白,提出了顿悟式的疑问:“能否在一棵最沧桑的脊背/刻下记忆的心经/并祈祷所有的种子/与我一起离开枯裂的疼痛……”其声,如裂帛,能锥骨。
同类型题材的还有《天山神木园》。我们没有想到,在天山脚下,戈壁深处,居然有这么多的参天古树。在这里照像的人特别多。唐晓渡、王小妮、李自国等10余人都在这里合了影。关雎欲把我纳入照片,疾呼:“顺彬来!顺彬来!”美妙的声音仿佛“上了釉,上了香”。她的这首诗,也是触动了苦难之后的了然之作。她把这些神木想象成“一个个硬朗的汉子”,想象成“旱地菩提”。她追问:“此刻,谁在盘起一头青丝闭目合掌/想皈依在你的身边”。她希望拂开尘缘,奉行佛法,“做个静默的关雎/让隐匿的心向更深处隐匿”。
关雎的这两首诗,充满激情,十分真挚。激情是一种燃烧性、奔涌性或放射性的饱和情感,来得迅猛,一泻千里,光芒万丈。它能让死水生澜,让沉默说话。它极有感染力,颇具回生术。真挚是诗歌的重要审美标准,是诗人的道德内容,是空灵的心境和天然的抒写。阿诺德认为,诗人应该以诚实为本,衡量诗歌的优劣,应看它是否具备真挚的表现和庄重严肃的诗风。关雎接受了这些,关雎表达了这些。
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关雎的爱情诗打动了。《喀什的红头巾》,是“一面示爱的旗”,使她的情感得到归依,从此,“安于寂静的枝头”。沉寂或隐匿得更深,只是关雎的一个方面,而她的另一个方面却是奔放、狂热的。她经受不了爱的诱惑,因为爱和被爱都是神圣的。她坦言“如果这诱惑注定与我有缘/就让这命运的血色/渗透我的今生和来世”。关雎的诗风不属内倾型,是一种张扬的外泄。她对生命的体验决定了她的抒情格调。她把爱情视为生命渴求,在字里行间灌满了热呼和欲求,融入了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以不可阻塞的岩浆喷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独立的意蕴。我不禁回忆起了喀什的一个场面。在宾馆吃完晚饭出餐厅门口时,我碰上了关雎。她着装的显著特征是黑风衣、黑披风、红头巾。她突然出现在黑夜,闪耀的红头巾如同玫瑰之光。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唔,维吾尔族姑娘来了!”关雎连问:“像不像?像不像?”我答:“非常非常标准,如果你不说话,完全的维吾尔!”想不到,关雎的红头巾竟是如此的多情。
而《神秘的大峡谷》和《奥依塔克的雪》,又以坚实、直接、冷隽的语言,为大自然和诗歌打造了褐红或钢蓝的色彩。但仔细读来,词语间仍隐藏着爱情的火焰。在《神秘的大峡谷》里,“有股气息冉冉而来/从我脚底有力升腾/让我震撼于雄性的质美/感叹自己手无寸铁的柔弱”。这种沉郁顿挫的疑问,不仅让人看到了她内心的自忖和反思,而且还让人领略到西部诗中应有的壮美和爱意。于是,她开始情深意切地歌咏:“当年一只牛骨发簪/可在此划出丝绸之路/敲响艰辛跋涉的驼铃/从此散开的长发/化作溪泉流淌至今”。关雎在天地的经纬和历史的伤痕中,找到了有心的造化,发出了“无须问路/我已熟知通向神秘”的感叹。在《奥依塔克的雪》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围炉相守的恋人/以话取暖/与屋外的纯结保持和谐”。我认为这是精神的对话,品质的温馨。关雎的“承诺体贴”因“无比的爱”而战胜了磅礴的寒冷。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及当时在奥依塔克看雪的一段情景。我们去看冰川,要翻几个雪坡。雪太大,白茫茫地遮住了视线。但是,我和李小雨、杨志学、郁笛继续往前走,都想隔冰川近一点。途中,遇到返回的关雎和娜夜。关雎说:“看不到冰川,距冰川还很远,我和娜夜返回了。”大概是为了转移看不到冰川的遗憾,李小雨叫了起来:“这个景色不错,雪打在雪松上,雪松像一头直立的银狮。”我说:“来照张相吧!”只听“咔嚓”一声,关雎的红头巾就锁定在镜头里了。
关雎是美丽的。关雎的红头巾从此也就美丽地飘扬在诗歌之中,为她造成一种特有的象征。在爱情的支轴上,在诗性的探索中,我祝愿关雎的红头巾飘扬得更远,飘扬得更为好看。
这红头巾飘扬在沈阳,飘扬在白山黑水,终于有一天,这红头巾飘出了山海关,飘到了新疆。
我这次到新疆是参加《诗刊》举办的“21届青春诗会”的,关雎则是“诗歌万里行”的成员。我们同行,我们各乘一辆车,我们素昧平生,我们然后相识。返回重庆后,我收到关雎传来的一组诗歌新作,读后眼睛一亮。这组诗全是写她在新疆的感悟,每一首都能勾起我的联翩回忆。
组诗中有一首《秋天的胡杨树》。两节,10行,而包容量却较大。记得从乌鲁木齐至轮台途中小憩,我们下车后,一齐看茫茫戈壁,身边即是一大片胡杨树。据说,胡杨树“存活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这个“三千年”的精灵,发人深思。关雎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秋天的胡杨树比喻成“披着金色袈裟的僧人”。她去除了感情上的蔽障,用空明澄彻的心芒直指灵魂图景的空白,提出了顿悟式的疑问:“能否在一棵最沧桑的脊背/刻下记忆的心经/并祈祷所有的种子/与我一起离开枯裂的疼痛……”其声,如裂帛,能锥骨。
同类型题材的还有《天山神木园》。我们没有想到,在天山脚下,戈壁深处,居然有这么多的参天古树。在这里照像的人特别多。唐晓渡、王小妮、李自国等10余人都在这里合了影。关雎欲把我纳入照片,疾呼:“顺彬来!顺彬来!”美妙的声音仿佛“上了釉,上了香”。她的这首诗,也是触动了苦难之后的了然之作。她把这些神木想象成“一个个硬朗的汉子”,想象成“旱地菩提”。她追问:“此刻,谁在盘起一头青丝闭目合掌/想皈依在你的身边”。她希望拂开尘缘,奉行佛法,“做个静默的关雎/让隐匿的心向更深处隐匿”。
关雎的这两首诗,充满激情,十分真挚。激情是一种燃烧性、奔涌性或放射性的饱和情感,来得迅猛,一泻千里,光芒万丈。它能让死水生澜,让沉默说话。它极有感染力,颇具回生术。真挚是诗歌的重要审美标准,是诗人的道德内容,是空灵的心境和天然的抒写。阿诺德认为,诗人应该以诚实为本,衡量诗歌的优劣,应看它是否具备真挚的表现和庄重严肃的诗风。关雎接受了这些,关雎表达了这些。
我不得不承认,我被关雎的爱情诗打动了。《喀什的红头巾》,是“一面示爱的旗”,使她的情感得到归依,从此,“安于寂静的枝头”。沉寂或隐匿得更深,只是关雎的一个方面,而她的另一个方面却是奔放、狂热的。她经受不了爱的诱惑,因为爱和被爱都是神圣的。她坦言“如果这诱惑注定与我有缘/就让这命运的血色/渗透我的今生和来世”。关雎的诗风不属内倾型,是一种张扬的外泄。她对生命的体验决定了她的抒情格调。她把爱情视为生命渴求,在字里行间灌满了热呼和欲求,融入了肉体的我和精神的我,以不可阻塞的岩浆喷涌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独立的意蕴。我不禁回忆起了喀什的一个场面。在宾馆吃完晚饭出餐厅门口时,我碰上了关雎。她着装的显著特征是黑风衣、黑披风、红头巾。她突然出现在黑夜,闪耀的红头巾如同玫瑰之光。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唔,维吾尔族姑娘来了!”关雎连问:“像不像?像不像?”我答:“非常非常标准,如果你不说话,完全的维吾尔!”想不到,关雎的红头巾竟是如此的多情。
而《神秘的大峡谷》和《奥依塔克的雪》,又以坚实、直接、冷隽的语言,为大自然和诗歌打造了褐红或钢蓝的色彩。但仔细读来,词语间仍隐藏着爱情的火焰。在《神秘的大峡谷》里,“有股气息冉冉而来/从我脚底有力升腾/让我震撼于雄性的质美/感叹自己手无寸铁的柔弱”。这种沉郁顿挫的疑问,不仅让人看到了她内心的自忖和反思,而且还让人领略到西部诗中应有的壮美和爱意。于是,她开始情深意切地歌咏:“当年一只牛骨发簪/可在此划出丝绸之路/敲响艰辛跋涉的驼铃/从此散开的长发/化作溪泉流淌至今”。关雎在天地的经纬和历史的伤痕中,找到了有心的造化,发出了“无须问路/我已熟知通向神秘”的感叹。在《奥依塔克的雪》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围炉相守的恋人/以话取暖/与屋外的纯结保持和谐”。我认为这是精神的对话,品质的温馨。关雎的“承诺体贴”因“无比的爱”而战胜了磅礴的寒冷。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及当时在奥依塔克看雪的一段情景。我们去看冰川,要翻几个雪坡。雪太大,白茫茫地遮住了视线。但是,我和李小雨、杨志学、郁笛继续往前走,都想隔冰川近一点。途中,遇到返回的关雎和娜夜。关雎说:“看不到冰川,距冰川还很远,我和娜夜返回了。”大概是为了转移看不到冰川的遗憾,李小雨叫了起来:“这个景色不错,雪打在雪松上,雪松像一头直立的银狮。”我说:“来照张相吧!”只听“咔嚓”一声,关雎的红头巾就锁定在镜头里了。
关雎是美丽的。关雎的红头巾从此也就美丽地飘扬在诗歌之中,为她造成一种特有的象征。在爱情的支轴上,在诗性的探索中,我祝愿关雎的红头巾飘扬得更远,飘扬得更为好看。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