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玮玮:试论冰虹的诗化小说《诗人的相思》
2017-09-14 作者:李玮玮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诗人的相思》是女诗人冰虹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文中的诗人疯狂迷恋其所恋慕的女子的美丽,对其思之如狂,后来终于在女子死后于梦境中得到启示,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诗人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
“静谧的月夜,她像一个仙女飘然而来。”开门见山,女诗人冰虹以一个简洁的开头拉开了这场爱情的帷幕。
“好美呢!”
“真的好美!她就像浸着露水的最新鲜的花朵,美得让诗人不敢拥抱她,唯恐把她碰坏了。他呆呆地看着她,晕头晕脑地陶醉在幸福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次写这女子之美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诗人之眼之心写的。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这与诗人的诗集《夏水九叠》中以海之痴恋衬虹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鲜嫩、脆弱,连拥抱她都不敢,唯恐把她碰坏了。”就像那柔柔弱弱的绛珠仙子林妹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像真挚唯美近似神话的梁祝,凝泪而成,化蝶而飞。
“过去,他认为这个世界上诗最美。现在他以为这个世界上她最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比空灵朦胧的诗更美,必然如榴月般皎洁、迷情、神秘吧!“她像一个天使一样对他微笑,迷人的光彩令他目眩。星星也会看到,他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黯然失色的样子。”后一句当然也是写爱恋之人之辉光,使星月为之逊色。但已经开始有些隐隐透露出诗人的天真幼稚了。这是一个伏笔。
自古红颜多薄命。“几个月后,他听到一个消息,对他犹如晴天霹雳:她死了!”
“她的生命真的这么短暂吗?所谓红颜薄命在她身上应验了吗?但,那是真的!她像一朵最艳丽的花儿凋谢了……”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女子的死因小说中并没有交代,但隐隐地,透着对诗人这种非理性的爱的惩罚。波普说过:“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这里看不到热恋中的诗人对恋人冷静理智的思考,只有一味的狂热,倘若上天是明智的,那么必不会让这种昏头昏脑的爱情开花结果。女子的死是对诗人的第一个惩罚,而第二个,下文会有揭示。
“他痛苦得发狂,满怀忧伤,心灰意懒。”这属于直抒胸臆部分,这里相对来说比较简洁。详略得当。
“他看着迤逦的青山峻岭在明镜般的天空下泛着金黄的色泽,那舒卷的云儿正曼舞着飞向天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来诗人看到熠熠生辉潇洒灵动的景色万物时,必然想到了翩若惊鸿的她吧!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余华的《古典爱情》中,痴情的柳生每一次思念小姐惠之前,总会看到河里那天白色的妩媚扭动的鱼。境由心生,在思恋成痴的人儿眼中,何处水西不泪垂,何时明月不照人?所以,“他心中的凄凉油然而生。”乐景写哀情。“为什么她会乘风飘去,她的生命会这么快凋零?想念她!他愿她化作一缕风儿,再翩然飘来。他愿为她永远在寂苦凄情中等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前面所写的女子之美,不正是为下文美人逝去之惋惜、诗人失爱之伤痛做了铺垫吗?
“她的离去,让他的世界变得荒颓萧疏苍白无力。他一直追问着冬风:她在哪儿?在哪儿?如果她在天堂,那里一定会有幻境般迷人的美梦,带着异花的薰香,充溢着奇妙的歌声。如果她真的在那里,我要把生命缩短为一瞬,去那神秘至极的泛着红光的梦境会她。”这份等待的凄苦,让我想起了白朴的:“润濛濛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粧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东风苦寒,秋雨憔悴,哀景写哀情。杨妃逝去衾被冷,明皇独听梧桐雨。曾经沧海难为水,玉人已逝,残生难捱。
“而那幽怨的天光正为他浸满抑郁的色彩,温情的喷泉反衬着悲伤。他仿若听到她说:从来没有天堂,因为你不在我的身旁,”啊,最苦不过相思苦,爱深了,人就怕了。古人有词:“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不如不遇倾城色,一遇玉人误终生。没了你,生活毫无意义;没了你,分分秒秒都是那样难熬。“一切就都变成了幽暗的坟地,苍白荒唐的影子,到处都是寂寥的亡灵,到处都是阴霾的腐败,是我难以忍受的哀伤。”《古典爱情》中心灰意冷的柳生打算守着惠的坟墓度过残生,而在《诗人的相思》中,这位单恋失爱的诗人,又何尝不怅惘断肠呢?美人如花隔云端。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然而,在爱的炼狱中炙烤的人儿是无惧刀山火海的恐惧的。你看:“他攀上断裂的悬崖,忧愁在脚边低头踯躅,在无限辽远的天穹深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断裂。悬崖。天穹。海南有个地方,叫天涯海角,极其偏远,却每年都有情侣来此,定情,忘情,望断天涯路。金庸作品,小龙女定下那与杨过的十六年之约,纵身一跃,断肠崖下挽住了仙子翩跹的身影;西子湖畔,白娘子撑起那薄薄的纸伞,走向许仙的一生,断桥边流传了凄美的绝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看到她寂寞的身影,无语的漂流。他追逐着她的背影,徜徉漂泊。”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他像追逐美和真理一样追逐他,虔诚如浮士德,何其相思,何其悱恻!
不如不遇倾城色,一遇玉人误终生。没了你,生活毫无意义;没了你,分分秒秒都是那样难熬。“一切就都变成了幽暗的坟地,苍白荒唐的影子,到处都是寂寥的亡灵,到处都是阴霾的腐败,是我难以忍受的哀伤。”《古典爱情》中心灰意冷的柳生打算守着惠的坟墓度过残生,而在《诗人的相思》中,这位单恋失爱的诗人,又何尝不怅惘断肠呢?美人如花隔云端。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然而,在爱的炼狱中炙烤的人儿是无惧刀山火海的恐惧的。你看:“他攀上断裂的悬崖,忧愁在脚边低头踯躅,在无限辽远的天穹深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断裂。悬崖。天穹。海南有个地方,叫天涯海角,极其偏远,却每年都有情侣来此,定情,忘情,望断天涯路。金庸作品,小龙女定下那与杨过的十六年之约,纵身一跃,断肠崖下挽住了仙子翩跹的身影;西子湖畔,白娘子撑起那薄薄的纸伞,走向许仙的一生,断桥边流传了凄美的绝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他看到她寂寞的身影,无语的漂流。他追逐着她的背影,徜徉漂泊。”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他像追逐美和真理一样追逐他,虔诚如浮士德,何其相思,何其悱恻!
“终于,他随她飘入了一处迷宫。”终于,相思成痴,如愿以偿。这让我想起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聊斋》的未了情缘的艳鬼芳魂,也往往是居在那亭台楼阁、珠帘玉榭中,等待那尚在阳间的情郎的到来。不知道诗人冰虹是否也是从中得到的启发。“他有些迷惑。起初他们非常快乐,因为他们再次相见了。后来却有些害怕,因为是一种迷路的感觉。他们乘着闪光的小舟,泅渡了波光粼粼的天河。”这是一段对幻境的描写。是的,他有些迷惑,就像游历仙境的宝玉一般。也像《牡丹亭》的游园惊梦,那受春光所感的杜丽娘,竟然梦会潇洒倜傥的柳梦梅,真是玄幻奇妙。银河迢迢暗度,共乘小舟,共度天河,像牛郎织女一般。但是!“那里的人来来往往,向他们点头致意。但是有一个青年并不这样做,他死死地盯住她,因为他也爱上了她,并且比诗人爱得更深切!他几乎一下子就迷上了她,在他的胸膛里,自由的意志愤然涌起,他刺杀了诗人。她成了这恐怖场面的唯一的目击者,这一切好像都来自永恒的天意。”或许冰虹受西方文学影响也是很深的,诗人在梦境中游历天堂,有我国古代陆游的纪梦诗托梦言志的成分,也有但丁《神曲》中的虚幻意境。自由的意志,刺杀,我猜想这里更多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我认为,这篇小说里的“诗人”是腐朽爱情观念的代表和化身,而“青年”是先进,正确的爱情观的代表。波普说过:“理性是罗盘,欲望是暴风雨。爱一个人,不应该是只爱她的容貌,这只是对女性的占有欲和玩弄,实际上是男权社会的落后产物,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之一。所以说,“青年”比“诗人”更爱女子,虽然诗人为她痴狂,也不过是停留在对女子外表美的迷恋上。这好像来自永恒的天意,其实是暗示了作者的立场:仅仅立足于对外表美的欣赏的爱情生命力必然不长久!
“在诗人倒下的一瞬,诗人听到她说:幸亏我已死掉,如果你只是爱我美丽的容貌,那么我告诉你,美丽的容貌会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失的,那时你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是的,须知红颜弹指老,纵使女子不死,待琦年玉貌不复存在,诗人的爱情还在吗?这里显示了这篇诗化小说的哲理性,美丽的容貌终于不能俘获长久的爱情。冰虹是想以这篇小说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即反对一味的狂热和肤浅化的认识,追求心灵的默契和交流。
“当诗人睁开眼睛时,发觉这只是一个相思梦。”这梦包括什么,是月夜诗一般的女子降临呢?还是女子死后诗人相思成寐呢?我们无从得知。不过有时梦是启迪的形式之一,宋江梦会九天玄女,端的是梦中得道领略真知。在纷纷扰扰的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在梦中醉里,或许无意点化。
“也许这个故事仅仅存在于一首诗里。爱,光辉,快乐,暮色,晨曦,不幸,痛苦的碎片,巨细俱全。梦幻与现实合而为一。”这是最后一段。
冰虹作为一位才貌双全的诗人作家,一直笔耕不辍,并且反对肤浅的关系和爱情。这篇小说正是表明这一立场的。而在另一杰出的中篇小说《小狐狸的星辰》中,她以梦呓般的语言吐露了自己对真爱最真挚的信仰:“梦中,小狐狸一直跑啊,跑啊,一刻也不停息。它要飞向一片幸福爱情的自由天地·······就是爬,它也要爬到真爱那里。”这才是最真心的告白啊!
总起来说,这篇小说是先抑后扬的基调,而且作者设计了一场“谋杀”。早在小说前半部分可看出,作者极力写了女子之艳丽迷人、诗人恋爱之痴迷,却看不到热恋中的诗人对恋人冷静理智的思考,只有一味的狂热,这就为下文诗人的遭受重创、醍醐灌顶埋下了伏笔。后半部分作者安排了一个梦会逝者的情节,狠狠地给他泼了两盆冷水:一是他所爱的女子不仅没有与之成眷属反而死去,二是在梦境中被具有自由意志的青年刺杀。关于刺杀,我把它看做作者蓄意安排的一场“谋杀”,我的理解是:这篇小说里的“诗人”代表单纯狂热的对外表的迷恋,这是缺乏生命力的;而“青年”代表成熟理性、自由平衡注重心灵沟通的平等之爱,这样的爱情才具有长久生命力。所以,“诗人”被“青年”所刺杀,就代表着平等之爱对肤浅之爱的替代。爱情固然令人如饮佳酿般醉倒,然而我们生活在世间,应用感性生活,理性生存。只重外表的肤浅、明显不平衡的狂热之爱终会被理性、尊重、注重心灵沟通的平等之爱所取代,我想,这正是冰虹想要告诉我们的。
(《诗人的相思》选自《冰虹小说经典》第一版,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