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诗同题翻译》第27期 A Farewell
2020-08-18 08:46:09 作者:中诗翻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英诗同题翻译》第27期
A Farewell
栏目主持:杨中仁、项少晶
A Farewell
栏目主持:杨中仁、项少晶
本期评审:李正栓教授、张智中教授、柏敬泽教授、黄焰结教授
本期朗诵:晚枫老师
本期书法:蔡铁勇老师
本期译者:(以收稿先后顺序排列)
1. 吴伟雄
2. 王成杰
3. 王毅
4. 鲁跃峰
5. 薛琴
6. 蘭若
7. 杨秀波
8. 张琼
9. 赵宜忠
10. 杨中仁
编者语: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苏格兰农民诗人,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他复活并丰富了苏格兰民歌;他的诗歌富有音乐性,可以歌唱,不仅为英国文学增添了魁宝,最终沉淀为世界文学遗产。彭斯生于苏格兰民族面临被异族征服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充满了激进的民主、自由的思想。他的诗歌体裁多样,以抒情短诗为主,也善写讽刺诗和叙事诗、有歌颂家乡的秀美,有抒写劳动者的纯朴、友谊和爱情。本期选译的“A Farewell”(又名My Bonnie Mary和Silver Tassie)是一首离别情诗,共收到十五篇译作,经过李正栓、张智中、柏敬泽、黄焰结四位教授专家顾问盲评推荐,在此推出十篇,以飨读者。特别感谢四位专家在百忙中劳苦劳心的审阅,也感谢晚枫老师和蔡铁勇老师为本期奉献的朗读和书法。
评审专家简介(排名按笔画顺序):
李正栓,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荣誉博士、博士生导师。省高校教学名师、省中青年社科专家五十人工程人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翻译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诗歌翻译与评论,聚焦邓恩研究、彭斯诗歌汉译、典籍英译。
张智中,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翻译系主任。已出版编、译、著9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翻译与科研多种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哲社重点项目1项。汉诗英译多走向国外,获国内外著名诗人和翻译家广泛好评。译诗观:但为传神,不拘其形,散文笔法,诗意内容;将汉诗英译提高到英诗的高度。
柏敬泽,广西师大退休教授。退休前曾为中国译协理事、专家级会员,获中国译协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教育部全国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译协副会长。
黄焰结,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为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安徽工程大学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2015年入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省学科(专业)拔尖人才。
A Farewell
R. Burns
Go fetch to me a pint o' wine,
An' fill it in a silver tassie;
That I may drink before I go
A service to my bonnie lassie:
The boat rocks at the pier o' Leith,
Fu' loud the wind blaws frae the Ferry,
The ship rides by the Berwick-law,
And I maun leave my bonnie Mary.
The trumpets sound, the banners fly,
The glittering spears are rankèd ready;
The shouts o' war are heard afar,
The battle closes thick and bloody;
But it's not the roar o' sea or shore
Wad make me langer wish to tarry;
Nor shouts o' war that's heard afar—
It's leaving thee, my bonnie Mary.
晚枫老师英文朗诵A Farewell:
朗诵者:晚枫(QUN GRACE LIU),原北京语言学院英语教师,自由翻译,爱好诗歌创作与翻译。在《世界诗人》《诗殿堂》《诗历》《大风诗歌》《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0卷)》等刊物发表多篇创作和翻译作品。另出版有英译新编历史剧《黄叶红楼》以及合编翻译教材《汉英笔译全译实践教程》。现居加拿大。
蔡铁勇老师书法展示:
书法家:蔡铁勇,字堂荣,号东海居士,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在福建省福州市从事外贸业务,平时爱好双语书写,以“丹翔和鸣,双语共雅”为座右铭,丰富业余生活。
版本1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吴伟雄 译
一品脱酒请捎备,
佳酿斟入银酒杯;
要在随军出征前,
干杯敬我好宝贝。
战船泊港海涛激,
烈风码头逐浪疾,
船沿圆顶山麓去,*
我得离开好玛丽。
号角震天旌旗扬,
戈矛列阵寒光亮;
远处鏖战传呐喊,
战斗激烈血腥涨;
不是惊涛拍岸急,
令我渴望多停立;
不是遥闻厮杀声,
是要离开好玛丽!
*Berwick Law是一座圆顶小山(据维基百科)。
译论:克服难点译意境:Berwick-law是个难点。其实,Berwick Law是 North Berwick Law的简称,一座圆顶小山:贝里克圆顶山。North Berwick是距爱丁堡25公里的海滨小镇。(详见维基百科)汪榕培教授(2000:V)认为,翻译原则是“传神达意”,“译诗重要的是表达意境,不是传达每一个细节,逐字逐句地翻译诗歌绝对不会产生好的译本”;诗歌翻译“不是‘学术翻译’,而是‘文学翻译’”。不才仅译Berwick Law为“圆顶山”,是仿汪教授的“虚化”译法。在“不影响对诗歌的理解”的原则下,力求简明扼要,而“圆”可寓“团圆”,有助渲染意境——诗中说话人却马上要与恋人告别,沿着圆顶山边随船远去。头节的the pier o' Leith,是爱丁堡港口区的拉斯港口码头,仅译“码头”。
再造韵式留音效:原诗各节韵式均为:abcb defe。拙译再造韵式,祈能保留音效,各节韵式均为:aaba ccdc。拙译难为“好译本”,期望方家给指正。
译者:吴伟雄,英语译审。中国译协四、五届理事、 “资深翻译家”。长期从事地市外事工作,曾赴五大洲20多国任随团翻译或参加国际会议。曾任北理工珠海学院教授,授英汉互译及诗歌鉴赏等课程。在翻译核心刊物发论文16篇,出版翻译研究编著5本。研究兴趣:诗译鉴赏、应用翻译。
版本2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王成杰 译
去,给俺弄斤酒,
银杯,满上!
临走了,喝一个,
为了俊老妹儿,俺要上战场!
小船在码头直晃悠,
渡口那边,大风一个劲儿地吼,
战舰要奉命启航了,
玛丽小美人儿,哥就不能陪你喽。
咚咚咚,战鼓响;呼啦啦,大旗飘,
枪矛铮铮亮,准备已做好。
杀声震天,大老远就听见,
一仗干罢,那血就淌个没完。
俺迟迟没走,为啥嘞?
不是怕那惊涛拍岸,
也不是听见了远处拼杀的呼喊,
俺是舍不得你吆,好看的玛丽小天仙!
译论:首先,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长于民歌。民歌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我用了大量具有乡土气息的方言口语元素。有些地方还进行了调整,如1品脱约等于568毫升,我译成“斤”。其次,保家卫国,是爷们儿的阳刚;对所爱之人依依不舍,则是男子汉的柔情。我力求将二者结合好。例如,“满上!”俩字,简单直接,就是要表现爷们儿的豪迈;反之,末句的“吆”字,透出的则是带着乡土味的情意绵绵。另外,在以乡土化语言作为表达载体的同时,我力求表达语言的生动与变化。如,分别用“俊”、“好看的”等词汇描述玛丽之美;分别用“老妹儿”、“小美人儿”、“小天仙”等词汇作为称呼,等。至于用韵,尽量保留,以体现民谣宜于吟唱的特点。
译者:王成杰,男,笔名浣石,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目前在牙买加蒙特哥贝讲授对外汉语,从事文化传播工作。多涉猎文学创作、翻译研究、文化比较、书法等领域,作品散见于各种报章及网络媒体,获奖若干。微信w954250722
版本3
离别
彭斯 作
王毅 译
给我打来一品脱美酒,
满上这银杯,
我好出发前,
和心爱的姑娘喝一杯。
船儿颠簸在利斯港,
渡口的狂风呼啸而来,
轻舟乘风驶过贝维克劳湾。
离别心爱的玛丽姑娘,让我怎不黯然神伤?
号角嘹亮,旗帜飘扬,
长矛排排,闪闪发亮!
远处传来战场的嘶喊,
战斗结束,血腥惨烈!
然而让我眷恋这里的,
不是咆哮的海浪,不是迤逦的海岸,
也不是害怕远处战场的厮杀呐喊,
而是不想离开你,我心爱的玛丽姑娘!
译论:诗人即将离开伊人,奔赴战场,心中无比惆怅。诗文以口语题写就而成,情感跌宕起伏,既有描写对爱人依依不舍的情意绵绵,又有刻画战斗场面的高亢激昂。因此译者采用白话体进行翻译,以长短句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情感的跌宕起伏。希望能够将原诗的内容及意义再现一二。
译者:王毅(1988-),山西农业大学教师,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版本4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鲁跃峰 译
拿酒来,要一品脱,
倒进银杯让我喝。
动身之前告别酒,
宝贝恋人我为你喝。
利斯码头船摇摆,
风起渡口呼啸过。
贝里克领主命开船,
告别玛丽就得走了。
旗帜飘扬号悲歌,
排排长矛光闪烁。
血流成河战场近,
杀声阵阵撼寥廓。
不是海涛将我留,
不是海岸将我拖,
不是杀声留下我,
离开你宝贝我不舍得。
译论:彭斯是苏格兰民间诗人,虽然童年时期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但是,他从伟大的苏格兰民谣传统里学会了唱诗,写诗。所以他的诗虽然言辞淳朴,但是节奏感很强,音乐性很好,好多都以苏格兰民谣形式传唱开来,加之感情真挚,故十分感人。基于这样几个原因,我在翻译其诗歌的时候,尽量采用民间口语形式。所以虽然用字简单,但翻译的时候很注意节奏性,一定要朗朗上口,否则就丢失了彭斯诗的韵律之美,与音乐之美。但是做到很难,希望各位大家不吝指教。
译者: 鲁跃峰,退休英语教师,英文笔名Old Eagle Tree,汉语笔名老鹰树。祖籍山西,后家族迁徙到山东,工作在河南,退休后到北京打工。教授过莎士比亚戏剧欣赏表演、英美文学、叙事学、比较文学、话语分析、语言学、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片段多次获奖,有一些译著,翻译论文、学术论文发表。网上有各种文字发表。
版本5
别了
罗伯特•彭斯 作
薛琴 译
去给我取一品脱酒,
然后把银酒杯满满斟上;
这样,我走之前,就可以举杯
告别我心爱的姑娘。
小船在利斯码头摇荡,
因为渡口的风儿吹得有些疯狂;
大船驶过贝里克小镇,
而我,必须要离开我心爱的玛丽姑娘。
号角声声,战旗飘飘,
锃亮的长矛已经排列成行;
战场上的呼喊声远远地就可以听到,
战役结束了,遍地死伤;
但是,既不是大海和海岸的轰鸣
使我渴望在这里逗留得更长;
也不是远远传来的战场上的呼喊声--
而是要离开你,我心爱的玛丽姑娘。
译论: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的游吟诗人,其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人民性”。他的诗歌抒情直接而热烈,语言简单而美好,所以翻译的时候我尽量通过用押韵,素朴的语言,真诚的感情来保留这些风格。这首诗的参考资料相对较少,有些地方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到位:比如第一个诗节第四行的“a service”,应该暗含“告别仪式”的意思,我把它译成了“告别”。还有一个地方是第一诗节的倒数第二行,“rides by the Berwick-law”,在查阅了一定的资料后,我把这部分翻译成“驶过贝里克小镇”,但是也并不确定它的准确性。我不是翻译这个方向的,只是单纯地喜欢文学,所以无法讲出更多专业的翻译理论。其中一定会有许多翻译不到的地方,还请专家们批评指正。谢谢。
译者:薛琴:女。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师。研究领域:英语语言文学。
版本6
离歌
罗伯特•彭斯 作
蘭若 译
与我取来一壶酒,
斟满眼前小银杯。
临行之前需畅怀,
为护伊人辞不归。
犁市码头系战船,
渡口风号铁衣寒。
船过柏嵬不知向,
一别佳人万里旷。
战鼓响,旌旗扬,
长矛剑戟映寒光。
疆场嘶吼声百里,
将士战死血入泥。
不是江风与海啸,
阻我盘桓从军道。
亦非沙场戮掠声,
难舍佳人千般好。
译论:试用七言边塞曲式译彭斯这首《离歌》。将Pier O’ Leith音译成了犁市,将Berwick-law音译加意译成了柏嵬。用伊人和佳人来代指玛丽姑娘。
译者:蘭若:一个女教书先生。喜诗文,无所长。好美物,游四方。
版本7
道别
罗伯特·彭斯 作
杨秀波 译
去,给我拿一品托红酒来,
去把它斟满小银杯。
为了我的俏姑娘,
临走前我要饮尽这一杯。
小船在里斯湾码头晃,
劲风吹打摆渡人,
撑船的人儿是柏克劳,
我得离开我的俏姑娘。
小号吹响旗飘飘,
亮闪闪的标枪已备好;
战争呐喊远处闻,
战争结束血淋淋。
但不是海水、江水嚣
也不是远处战声高——
是因我要离开你啊,漂亮的麦蕊,
让我更想逗留多一秒!
译论:彭斯诗歌如民谣,流畅婉转声儿俏。俏生生的美颜小美眉,让英俊的小伙子怎舍抛?离别萧鼓声声敲,离人心上痛难消。饮尽一杯离别酒,情意深深怎画描?不恋故乡山水好,不是害怕前路渺,只是不忍离开你,娇娃照水柔风摇!心意追随足底莲,闭月羞花心底描。心尖柔丽语声俏,美眉十八花正娇。真想逗留多一秒,一秒离情雨潇潇!
译者:杨秀波,桂林理工大学教师。喜欢古典诗词、民歌民谣。
版本8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张琼 译
请来一品脱美酒,
斟满银色的酒杯;
临行干杯再开走,
敬我漂亮的宝贝:
船在利斯港颠簸,
劲风吹拂着渡口,
船沿圆顶山驶离,
我得告别好玛丽。
号角声声旗帜扬,
长矛齐备闪闪亮;
硝烟袅袅厮杀声,
战斗激烈而血腥;
不是大海的咆哮
让我渴望多逗留;
也非战争的喧嚣——
是要远离我甜妞。
译论:这首诗歌最为特别之处在于,世间最为温柔的爱情与最为惨烈的战争并置,这边是小船野渡,美酒佳人,窃窃私语,缠绵悱恻,那边是刀枪如林,旌旗飘舞,鼓角峥嵘,呐喊震天。诗中多苏格兰方言,此诗难于理解。如:
Berwick Law是North Berwick Law的简称,是一座圆锥形的小山;
maun, aux. <苏格兰>必须;
lang, adj. <苏格兰>长的,很久的,冗长的。
原诗一诗两节,每节前四行为抑扬格四音步,后四行节奏发生变化,反映诗人即将离开时心情难以平静。
译诗理清原诗思路,尽量语义连贯,情感一致。
译者:张琼,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肇庆市翻译协会会长。
版本9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赵宜忠 译
取酒一脱品,斟满银杯里。
行前干一杯,陪伴吾佳丽。
舟在码头摇,渡口狂风起。
船从克劳过,不得不辞你。
号鸣战旗飘,光亮矛排好。
遥闻呐喊声,血战将临到。
非海拍岸咆,盼守须臾少。
亦罔战呼嚣,玛丽告辞了。
译论:此诗是著名苏格兰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的优秀诗歌作品。其诗歌体现了他一反当时英国诗坛的新古典主义诗风,从地方生活和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以虔诚的感情歌颂大自然及爱情生活。这首诗歌里多处诗人采用了苏格兰语,翻译起来很难理解! 如 tassie=tass; lassie=lass; frae=from; maun=must; bonnie=bonny; blaw=blow; wad=would ; mak=make;langer =longer; Fu'-loud =full-loud 等。我翻译此诗想做一次尝试,将其译成两首《生查子》,词林正韵,固定的韵脚,用词的平仄,对我来说也是难于上青天!缘受每行字数限制,外国的地名只能略译: 如 pier o' Leith 爱丁堡码头,略译了爱丁堡,只译了码头;Berwick-law 维克劳 或 贝尔克劳 ,略译成“克劳”,因其不符平仄,无法变通,只好在此做以说明。缘乏译功,肯定错误百出,请方家斧正!
译者:赵宜忠,1966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英文专业,后又就读黑龙江大学和北京二外英文系。曾任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外办副主任,市译协副主席,省译协理事,市旅游局总经理,一直从事翻译工作。曾任美国L&A水处理公司驻大庆化肥厂总代表的首席翻译,也曾出任部委级领导,省市领导的翻译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现居捷克首都布拉格。喜欢翻译古诗词,曾译古诗词近千首,多首莎翁等诗篇,韵译毛泽东诗词百首,韵译古诗词150首,已经在美国出版,多篇现代诗歌,如阿紫的《翻阅阳光》《锦绣》闰龙的《我是雪花》,叶舟的《祖国在上》,玉扣子出版的《我住在鼹鼠的故乡》的英文翻译等。
版本10
告别
罗伯特•彭斯 作
杨中仁 译
给我去拿一品脱酒来,
斟满银酒杯;
临行前我要喝一杯,
为我美丽的姑娘祈福。
船在利斯码头摇摇晃晃,
渡口大风呼呼吹过,
大船经过伯威克劳山,
我就要离别美丽的玛丽亚。
军号嘹亮,军旗飞扬,
整齐排放的长矛闪闪发光;
作战的喊杀声在远处震天响,
战斗激烈,血染沙场;
不是大海或岸边的浪涛声,
也不是远处传来的喊杀声;
美丽的玛丽亚,是因为将要离开你,
才让我留恋不舍。
译论:彭斯这首诗歌里除了有不少苏格兰词汇,翻译时需要查阅字典和资料之外,还有些表达不太好处理,如“fu’loud the wind, berwick-law, wad make me”,这些词必须对上下文进行分析方可确认其词义,译者分别译为“大风呼呼,伯威克劳山,才让我”;原诗中有几处重复表达,如“bonnie Mary,shouts o’war”,译者认为这是作者的一种手法,所以在译文中也保留了这些词的重复,分别译为“美丽的玛丽亚,战场的喊杀声”;诗中“The battle closes thick and bloody”这句中的“close”意义很模糊,因为“thick/激烈”的状态应该是听到的,而“bloody/血腥或血染”的状态应该是嗅到或看到的,所以译文采用分译的方法,意译为“战斗激烈,血染沙场;”。原诗分两节,各节8行,每行基本为四韵步抑扬格,采用隔行押韵,具有鲜明的音乐节奏感,而译诗基本属于灵活的现代诗,在格律押韵上远逊色于原诗。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译者:杨中仁,译审,文学文化翻译爱好者。过往已成历史,余生将以教为职,以诗为友,以译为好。现为北理工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责任教授,《中诗翻译》版编辑,《英诗同题翻译》栏目主持人,《诗殿堂》汉英双语诗刊执行主编,世界华人文化艺术研究院译审。认为:翻译应在忠于原文旨意的基础上追求地道表达。主张“诗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
《中诗翻译》编委会
主办:中诗网
协办:译诗群、肇庆市翻译协会、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北理工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外国语院
总策划:周占林、冬箫、宛城卧龙(执行)
顾问:何功杰、吴兴禄、李正栓、张智中、毕冰宾、柏敬泽、吴伟雄、 赵宜忠、黄焰结、杨中仁、张琼
编委:宛城卧龙、冉瑞侠、杨中仁、项少晶、王如利、丁立群、晚枫、王琳、赵佼、岩子、陈赛花、杨景荣、馨阅、余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