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六文:投情双燕保护区
2024-12-27 11:04:13 作者:陈明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湖北省作协第五、六届委员。已出版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包氏佛诗的考索》《吴投文诗歌——百首精选 百味评赏》等十二部(三部中英对译),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三十余部。有两百余首(篇)译成英、日、希腊、俄罗斯、韩等文字,曾获《中国作家》2003年“全国评比”特等奖、希腊作家、艺术家国际协会2005年度“欧洲联盟杯”奖等多次。另有陈明火诗文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一行打理《岷州文学》杂志的志同道合者,也是长期矢志不渝地深耕诗文、且成果斐然的诗人、作家,去了岷县自然生态的乐园——双燕自然生态保护区,定然是:
秋心问双燕,
品致酬自然。
此行后,著名佛教诗人、主编包容冰,带回了以他那为人乐道的有佛味、佛色、佛香的风景中的风景诗——《燕子河畔觅古诗》。其他同行的作家、编委会编辑们带回了燕瘦环肥、各怀经纬的散文随笔:以诗意散文见长的贾学辉,带回了诱惑力极强的《双燕秋韵》;以“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的张重林,带回了“走进秋天”、感悟“人生如秋”的《秋赋》;以诗文并茂的孙建军,带回了“双燕采风行”的《双燕与秋色共舞》;以擅长古诗词创作的王循礼,带回了“不负此日之游也”的《双燕行》;以面对风景名胜却专注人的思情活力的李开红,带回了“成为人们最有效的解压药”的《问道燕子河》;以“觉有趣且有雅趣闲适之心境记录此行”的马慧琴,带回了《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
我在一一品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一诗六文:投情双燕保护区。
风景这边独好。
据载:双燕生态旅游保护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西距岷县城80多公里,景区奇石遍地,大小各异,姿态万千,有“蟾蛇相争”、“海狮卧地”等,更为壮观的是石群中溪水夺路、积水成潭的自然景观,听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让人顿生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的一股冲动。
在这样声名遐迩的双燕自然生态保护区,诗人包容冰与其他的几位作家能不心动么?由是,我们就可以静下心来,先品“一诗”,即一首将历史文化、风景等当“古诗”来写的佛诗;再品“六文”,即六篇散文,看看几位作家、诗词家是如何推出各自的“心动”之作的。
先品“一诗”。包容冰的佛诗《燕子河畔觅古诗》,在双燕自然生态保护区里,“觅”得风景中的风景——一道有历史文化意味的风景:
寻寻觅觅。燕子河照亮了我的前程
秋老虎跑不过漆军艺的宝马。燕子
何时去了南方,只剩下万古流的河水
依旧清澈见底。弹奏淙淙不息的古筝
那一年我来到沙金,穿过双燕自然森林
没有去沙里淘金,在土地眼一所小学停留半日
风光依旧旖旎。龙头上的一座小寺庙紧锁未开
有人提及到小南海,说那里有问道的长老
苦修多年。而今,尽管崎岖的沙土路难行
也未挡住我们奔赴的决心——
小南海的长老在弘福寺苦修
几座殿宇巍峨。院落杂草丛生凌乱
道长在观音殿敲响钟罄,来者焚香
一一行礼叩拜。千手千眼的圣哲
沉默不言,目光如炬。手机没有信号
二维码在那里如同虚设,我的小小心愿落空
和长老的短暂聊天对话,于是
我知道这里来过不少达官贵人
只因这里是自然森林保护区,诺言
都统统落空。全靠民间信仰者的善心
撑起一方净土,几栋寮房刚刚建起
我问道长,你修什么法门?
回答,什么都没有修
早晚课,上什么内容
回答,没有上早晚课
三清殿是老子的殿宇吗
回答,你是这么多年第一个
提到老子的人……
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
只见三清殿前横七竖八的彩旗
与一只小白猫跟在我们身后
好像多么亲昵,打滚示好
2024.09.09
面对着双燕自然生态风景保护区,如何写下自己的感悟呢?在包容冰看来,要写的东西很多,不如深入到风景区的内部去展示一下风景中的风景——即“觅古诗”,可以“觅”到一些“燕子/何时去了南方,只剩下万古流的河水/依旧清澈见底。弹奏淙淙不息的古筝”之古色古香、古韵犹存的历史文化与“燕子”的地域性文化。
一个“觅”字,能让我们联系到诗之首句的“寻寻觅觅”,想到宋代女词家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暗暗地强调了“我”之寻觅的重要性。由是,就有了“燕子河照亮了我的前程/秋老虎跑不过漆军艺的宝马”的诗性纪叙。而后,继续寻觅旧时的记忆:“那一年我来到沙金,穿过双燕自然森林”,找到了“风光依旧旖旎”中的小寺庙与“有人提及到小南海,说那里有问道的长老”。有趣的是,这次对一种特殊风景之追寻,全在于“我”有“奔赴的决心”。于是,就自然地引出了后面的四个诗节。
诗之叙述,包括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叙述,贵在一种艺术性的展示。
诗人包容冰在以下的四个诗节里,展示了“在弘福寺苦修”的“小南海的长老”的故事情节,而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千手千眼的圣哲沉默不言,目光如炬”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及“和长老的短暂聊天对话”、“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的味外之味、旨外之旨。
在诗之尾,诗人饶有兴趣地相告“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只见三清殿前横七竖八的彩旗/与一只小白猫跟在我们身后/好像多么亲昵,打滚示好”的一个个动人细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古意中的一份新鲜感。
诗写到了这份上,诗人包容冰也就巧妙地展示了双燕自然生态风景区的历史文化的大风景,使之悄悄地成为双燕风景区里的一道最亮丽、最难得的风景。
再品“六文”——指贾学辉《双燕秋韵》、张重林《秋赋》、孙建军《双燕与秋色共舞》、王循礼《双燕行》、李开红《问道燕子河》、马慧琴《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等六篇散文,所呈现出的六道迷人的风景散文。
贾学辉《双燕秋韵》——在特设的“秋韵”里,用艺术的诱惑力细味了“一切都是美好的进行曲”。
贾学辉的散文我读过了一些,总的印象是他没有像一般的散文作家那么按部就班地去描写眼前之所见所闻、或所感所悟,大都是一种结构自由与形散神聚的大散文写作。这就是说,他的散文中的天地很宽广,写时就显得很洒脱自如。比如他的这篇《双燕秋韵》的散文,没有局限于小巧精致的情感描绘,随时都在尽力拓展散文的艺术表现领域。
篇首,一动笔就以曾在双燕风景区所感受到的一些“遗憾”,作为这次“大家的心情是激动又踏实的”一种情感对比。这种写法,可说是有了先声夺人之妙。紧接着,在概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之后,便采用了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循序渐进的不同技法,把读者的目光与心光诱引到能“让人增添了几分灵秀,几分诱惑,浮想联翩”的不同风景的深处或最深处,去饱饮愈赏愈美的风景。
诱引或“诱惑”,是作家贾学辉的本事。
在此,我们若是依作家《双燕秋韵》之文脉而行,就会见到一步一景、一景一情、一情一悟、一悟一趣,能获取不同的美感与思情——
在“旖旎风光如画屏,美景撩人人自醉”里,以简笔扼要地叙述了“一双燕盘绕头顶来报凶信”的传说,交代了双燕村、双燕沟、燕子河的来历;在“金秋,是大自然的调色板”里,“呈现了万物的成熟与丰盈”与“天空和广场大眼瞪着小眼的惬意”的自然画卷;在“让秋染上雄厚丰满的苔鲜”的溪流里,可让人“真以为自己来到了洞天世界”;在“秋的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棉”里,能体悟到“宛如一片诗情画意的海洋”;在“集千沟万壑泉水的燕子河”,表明“燕子河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它是这片土地上生灵万物的共同记忆”;在狭湾的“迂回湾转,幽深幽近”里,突出了“那种辽阔、遥远、碧绿、起伏、恰似漂流在空旷的波涛大海”;在“莺歌沟的景色更加迷人”里,勾勒了“每一座山头都神态各异,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坐姿,如同几位修道大仙,时而侃侃而谈,时而静坐悟道”;在“最著名的便是仙女潭”的七仙女的故事传说里,增加了一层“把南海的秘密藏在心里”的神秘色彩;在“只有藤蔓拂面遍坡,只有一味的纯翠坦荡”里,引出了“以苦修行”、“恢复重建的弘福寺”的陈姓道人及“游人如织”的庙会;在“我们怀着亲近大自然的心情”里,面对着双燕风景区敞怀而歌“啊双燕,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神秘的处女地,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个陇上的‘九寨沟’,应该名副其实的‘千年药乡’”,拓展了“阳光如诗篇般悠扬”,“让人叹为观止”的双燕“好风景”……
所有这些,全是“双燕”风景的诱惑之所在,更是作家内心“秋韵”的诱惑之所在。
张重林的《秋赋》——有了赋笔,便可赋声,专为与双燕保护区的秋天而歌,进而为人生有秋天的收获而歌。
欧阳修《秋声赋》,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张重林《秋赋》,尽管少了欧阳修《秋声赋》的一个“声”字,照样有源自于秋天的声音、“我”的声音与所有旅游双燕风景区的游者的声音。而更重要的是,人生如秋天一样的一些已经“成熟”的声音。
一篇《秋赋》,可以看出作家张重林在谋篇布局上自有一套组构文章的方式方法。
作家先是从“迎着秋日的阳光”、“走近秋天”之泛泛的秋景之大处入手,表达了“唯一的心愿是采撷一串真实的足迹,哪怕是充满凄风苦雨”的秋情。仅这一句就把走近秋天之前的尘世的若干感受和盘托出了。其“采撷一串真实的足迹”,就是“我”相当珍爱在人世间来来往往的记录,不在乎苏东坡词中的“月有阴晴圆缺”,只在乎“满眼跃动着果实的饱满,有一种声音触及灵魂的根系”,或者说只在乎与秋天相关的“一个雨露的早晨”、“一帮八、九岁的小伙伴相约”的一些过往与“一种美好也飘然于心”的着意感怀。这,可说是“我”所期待的秋天,但还不是“我”所期待的全部。
那么,我所期待的“全部”在哪里呢?不用说,在双燕风景区。只因在那里,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像进入仙境一般”的秋色,甚至让“我”感受到:
人生如秋,历经春的耕耘,夏的生长,已积定了几许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这个季节,所有的平静或冲动,悲哀或快乐,交织在一起,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张重林《秋赋》里的这种“人生如秋”、“与自己心灵对话”以及有着“秋天的美”,都是一种暗示中的“成熟”。这样,一篇咏诵秋天与双燕风景区的秋色,尤其是“人生如秋”,就有了“秋的奉献”的宝贵价值。
孙建军《双燕与秋色共舞》——以古体诗、脱口而出的随行诗,牵着双燕风景区的一路风景前行,有一种“双燕与秋色共舞”时的“共舞”妙合、诗文融和。
第一首《雪藏深 乃绝伦》:“未入佳境闻鸟鸣,秋韵如诗满目清。移步三石奇世界,水天一色方识荆。山中有山乾宇大,景中有景存圣明。经典雪藏今朝示,得窥全豹慰生平”,引出双燕保护区“是血藏的经典,还要从她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说起”,显明双燕保护区的来龙去脉。
第二首未见诗题的无题诗:“一入双燕秋正酣,妙境如画起烟岚。下得深海觅珍宝,身入名山览奇观”,引出“进入保护区,宛若打开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长卷,瞬间就听到大自然的呼吸”,表显进入双燕保护区的抑制不住的情怀。
第三首《涉险远 瞻未见》:“奇峰夷水唱鹦哥,红桦碧浪隐弥陀。岷东南海紫气厚,天下名山僧占多。入深履远瞻见未,大壑长堑起旌戈。境造莲花瑞气象,屯马藏龙渡金波”,引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名句“非常之观,常在其险远”,意在“双燕沟的名字缘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显融双燕保护区“与世隔绝的秘境”。
第四首无题诗——转述:“‘小李白’王循礼的即兴咏双燕诗也脱口而出:奇乎妙哉!/在岷州,谦恭地俯下身子,喝一口燕子河的水,血流掀起长江的浪涛……”,引出“高原明珠,人间仙境”、“刹那间把游人带入到另一个童话世界”,显美燕子河、燕子崖、小南海、弘福寺等著名景点。
第五首《既名双燕 何日飞天》:“莫言马烨百缸银,坐拥宝山万金屯。绝代风华卷帙掩,盖头掀开倾国城。养在深闺浑不识,天下娘黛愧望尘。此生不做双燕客,枉作洗阳岷州人”,引出“秋正好,双燕待高飞”,显隐“新的感知和认识”,留下了深深的厚味。
诗文之妙合或情景交融,是《双燕与秋色共舞》的一大特色。其间,暗蕴着作家孙建军之人与自然所互依深恋的惬意。
王循礼《双燕行》——干净利索地纪“行”双燕保护区,“赏山水之奇”;不枝不蔓地示现了游者,“悟圣贤之意”。
双燕之行,晨出而暮归。赏山水之奇,悟圣贤之意,口而为言,笔而为文,以不负此日之游也!
这是诗人、作家王循礼《双燕行》一文之尾段,文字间,有的是古文之抑扬顿挫、古风之淳素质朴。整段文字,似乎所看重的就是两个字:“赏”、“悟”。在我看来,他的“赏”与“悟”如同并蒂莲,难以随意分离——只因“赏”,是有意义的“赏”;只因“悟”,是有意味的“悟”。
《双燕行》里,要“赏”的是走向双燕保护区时所见的水水山山:“申都河瘦得像一条溪流,欢笑着向漳河向渭河向黄河奔涌而去,偶有一片清澈的积水,倒映着白云蓝天和青山赤壁,以及伸嘴饮水的牛羊骡马(“赏”),煞是壮观(“悟”)”;“随着车辆在两山夹峙的山谷中驰行(“赏”),我们的心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装满了温暖(“悟”)”
《双燕行》里,要“赏”的在双燕旅游保护区的一些见景而生情的生动细节:“选好心怡的角度,把心怡的景物和历史古迹摄进自己的相册,留在记忆的深海(“赏”),“化成点点智慧的灵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和黑暗的角落以至于整个世界(“悟”)”;“友人们的心在餐罢后都飞向了隐在深山的小南海”、“车过沙金时,曾见日光下沙土如金,甚感奇怪”(“赏”或“悟”)……
在此,我们若是要想细察一下王循礼的“赏”与“悟”,还会获取一些隐秘所在:从“赏”与“悟”的局部(即寥寥数语或一语)而言,用了以局部的简叙代替了整体的描绘;从“赏”与“悟”的方式上看,写双燕保护区里的水水山山是明示,而写见景而生情的细节或细处则是暗示;从全篇布局的方式分析,是先分后总的组构,尤其是篇尾那“赏山水之奇,悟圣贤之意”的总述,值得我们去再“赏”、再“悟”!
李开红《问道燕子河》——“问道”,所看重的是人的一些思想活动,拨动的是人的内心情感之琴弦。
李开红的作品原先看了一些,包括近两天抽时间看了他寄来的散文集《洮河夜话》中的若干篇,但对他的素朴的写作风格留有印象。就像他的这篇《问道燕子河》,几乎拒绝了五花八门的风景描写,将着力点放在了不断地求索、追问或追求真理、道德及智慧的“问道”里,完成了人(来访问的“我”)与风景名胜燕子河(风景区的景物)的一次难得的心灵私语。他的这种写法,是让人的心情与景区的情景紧密相融,或者说是以访者流淌着的情意,面对着人尽皆知的双燕风景区的燕子河。
开篇,“浮躁的时代”——“不愁吃喝穿戴”、“人人心力交瘁”的人们,却“压力山大”,而去旅游自然风景区,则能获得“最有效的解压药”。李开红仅有只言片语,就把旅游双燕风景区与亲近自然的意旨提了出来,让世人觉得很有必要,应是无可非议的大好事。在此,他不言“我”已经是旅游风景区燕子河之一人,只言“我”在人世间的深刻感受,其实也暗示着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我”,已经远离忙忙碌碌,倾心亲近大自然了。若是再从他的“问道燕子河”之“问道”往深处追寻,“我”与亲近大自然者,走的是一条与一个觉悟者——“燕子河”相亲近的自我解脱之路。想想看,作家有了这样起笔,正文自然是将人情与景情深深地相融了。
文中,叙述了“我的邻居爷爷曾当过林场场长”、“向导福同先生的指引下”、“见到了翻山以来……七八户人家”、“二三十户人家”以及“在一个老伯的指引下”,看到了“六十开外女施主”、“身穿破旧皂衣,光脚踏拖鞋的老道士”等,全都是叙述人的活动轨迹,并以此间接地展示了双燕风景区,尤其是燕子河核心区的弘福寺与难以见到的“小南海”。看得出,李开红在篇末写到了有着神秘色彩的“小南海”,就是想留下“问道”中的回味:
留点念想也好,亦如画家的留白,文学的伏笔,都是为下次做美好的铺垫。
马慧琴《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用娓娓道来的“秋天的故事”,呈现了“文学之美”。
依我看,作家马慧琴的这篇散文的文题,可用于作为评论的文题或是评论的主旨,也就理所当然地以“讲述秋天的故事”与“以文学之美”而分述之。
进入双燕自然保护区,作家可说是一路“讲述秋天的故事”。其叙述顺序是:“在双燕景区”——“浏览了双燕沟峡谷”——“再往沟里走”——(穿插“在编辑部坐久了”)——“中午时分”——“途经马坞镇”——“到达狼渡滩湿地草原”——(穿插“早在五千多年前”)……作家叙述的方式(即顺叙里间有插叙),始终处于一种灵动的自然状态,既突出了主题、丰富了散文内容,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表达“讲述秋天的故事”之“文学之美”时,对双燕景区的每一次重点叙述,都采用了点染的方式,渗进了作家满心的美意与美味。如:“空气中弥漫泥土和草木的气味,清心淡雅”(第三节)、“掬一捧清澈的河水,清凉穿过筋骨”(第四节)、“用‘宁静平和’的词语形容美景在心,心悦舒服的感觉恰当融合”(第五节)、“微风柔和清新,不间断地问候扑面而来,亲切友好”(第七节)、“人生入秋,对秋天的情愫也是独有的”(第八节)、“文学人的心里,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灵魂和心灵补给的精神内含”(第九节)、“藏在世俗里的烟火日常,朴素且明亮”(第十节)……
在此篇主题的意义揭示里,作家马慧琴专注了“文学采风,不仅仅是汲取大自然精华,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解读岷县,从文学高度认知岷县,从文学视野走岷县、看岷县、写岷县。以文字之美,描摹大美岷州自然底色;以文学之美,大力宣传推介岷县;以文学之汇集起绿色发展加油鼓劲的磅礴力量!”这样一来,她就这么洋洋洒洒地“以文学之美”,一路精写秋天的双燕,一路讲心怡中的双燕,一路觉悟“秋天的故事”里富有象征意义里的双燕。
《岷州文学》的主编包容冰与各位编辑投情双燕保护区,拿出了自己各各不同的诗文,突然让我想起了我在一次“作家沙龙”之信口开河——“当我们写眼前的人、事、物等一些看得见的价值,亦或是写爱情、乡愁、营养、空气等一些看不见的价值时,首先是否可以这么问问自己:古今中外,比我优秀的诗人、作家都已经写过或即将写,我该怎么写?”我想,我的这个“我该怎么写”的问题,《岷州文学》的主编与编辑们,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诗文已经作出了回答。
除了以上提到的《岷州文学》的主编与编辑们,知道自己“怎么写”或怎么写好之外,还有我所熟悉的《岷州文学》的顾问、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呼岩鸾老先生与《岷州文学》编辑的画家漆军艺、书法家包福同等,亦会告诉我们“我该怎么写”。
呼老写的诗《时间给了我时间》(载《岷州文学》2024年夏季号),暗暗地告诉我们他在八十六岁的耄耋之年,能将一个无数诗人、作家、艺术家写过的一个大词——“时间”,写活了,甚至是写得逸趣横飞:
时间只有时间
时间最爱我了
时间给了我时间
我有时间上祁连山下祁连山
雪峰崩塌
我连一块石头也不是
我有时间上岷山下岷山
泥石流爆发
我连一粒沙子也不是
我有时间灰飞烟灭
一尘才起
大地全收
画家漆军艺,不仅画作全国闻名,他的散文《“洛克之路”》的营造艺术氛围之悬疑、井井有条的追索与景情相惬的感悟,给人有益的启迪。
书法家、作家包福同《向往西狭》(载《岷州文学》2024年夏季号),一如他的书法一样“下笔如有神”的精到描写,写出了西狭的气质与神韵。
我亦曾在业余当个好多年的主编与编辑。
在此,我也想与《岷州文学》的主编、编辑与顾问一起凑凑热闹,就像我在湖北省鄂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家乡峒山所写的一首不去关注眼前所看的风景名胜,只专心关注《看风景的……》(载《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年卷)的小诗,冒昧地放在此篇评文的后面。我想凭此以示:让所有喜欢亲近自然的或“看风景的”,把自己所看过的不同风景,把看过风景后的诗人、作家诗文中的心意,尤其是《岷州文学》的主编、顾问与编辑们的诗文意蕴,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全都带回家,让“梦中的风景”相伴日月:
看风景的,会把看过的细节
当做枝叶
插在头上、脸上
再插在心空,使之长成一棵
能制造芳香的树
看风景的,只知情溢风景
没注意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人把自己
也当做了
梦中的风景
秋心问双燕,
品致酬自然。
此行后,著名佛教诗人、主编包容冰,带回了以他那为人乐道的有佛味、佛色、佛香的风景中的风景诗——《燕子河畔觅古诗》。其他同行的作家、编委会编辑们带回了燕瘦环肥、各怀经纬的散文随笔:以诗意散文见长的贾学辉,带回了诱惑力极强的《双燕秋韵》;以“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艺文志》)的张重林,带回了“走进秋天”、感悟“人生如秋”的《秋赋》;以诗文并茂的孙建军,带回了“双燕采风行”的《双燕与秋色共舞》;以擅长古诗词创作的王循礼,带回了“不负此日之游也”的《双燕行》;以面对风景名胜却专注人的思情活力的李开红,带回了“成为人们最有效的解压药”的《问道燕子河》;以“觉有趣且有雅趣闲适之心境记录此行”的马慧琴,带回了《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
我在一一品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一诗六文:投情双燕保护区。
风景这边独好。
据载:双燕生态旅游保护区位于岷县的东部,该景区涉及马坞、锁龙、闾井、秦许、寺沟5个乡(镇),马沿、马烨两个国营林场,包括双燕——沙金景区、柯汰沟奇石风景区、狼渡渡湿地草原景区、扎角自然风景区、马烨仓风景区五个子景区,总面积6.4万公顷。双燕——沙金景区是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旅游区,该景区位于锁龙与马坞乡,距岷县城约100公里处,总面积36万亩,辖双燕、鹦哥、云洞、东沟、南沟、刘家沟等六条沟峡。景区树木参天,连绵不断,山峰独秀,鸟语花香,奇石小溪,鱼跃蝶飞,尤其是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使它成为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境内,有冬虫夏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生存着绿尾红雉和云豹等1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景区主要景点有南沟泻玉、神秘云洞、鹦哥碑峰、双燕幽溪、燕水溢彩、狮饮幽潭,独秀峰等。闾井柯汰沟奇石风景区西距岷县城80多公里,景区奇石遍地,大小各异,姿态万千,有“蟾蛇相争”、“海狮卧地”等,更为壮观的是石群中溪水夺路、积水成潭的自然景观,听之流水潺潺,看之溪水透亮,让人顿生放飞心情、回归自然的一股冲动。
在这样声名遐迩的双燕自然生态保护区,诗人包容冰与其他的几位作家能不心动么?由是,我们就可以静下心来,先品“一诗”,即一首将历史文化、风景等当“古诗”来写的佛诗;再品“六文”,即六篇散文,看看几位作家、诗词家是如何推出各自的“心动”之作的。
先品“一诗”。包容冰的佛诗《燕子河畔觅古诗》,在双燕自然生态保护区里,“觅”得风景中的风景——一道有历史文化意味的风景:
寻寻觅觅。燕子河照亮了我的前程
秋老虎跑不过漆军艺的宝马。燕子
何时去了南方,只剩下万古流的河水
依旧清澈见底。弹奏淙淙不息的古筝
那一年我来到沙金,穿过双燕自然森林
没有去沙里淘金,在土地眼一所小学停留半日
风光依旧旖旎。龙头上的一座小寺庙紧锁未开
有人提及到小南海,说那里有问道的长老
苦修多年。而今,尽管崎岖的沙土路难行
也未挡住我们奔赴的决心——
小南海的长老在弘福寺苦修
几座殿宇巍峨。院落杂草丛生凌乱
道长在观音殿敲响钟罄,来者焚香
一一行礼叩拜。千手千眼的圣哲
沉默不言,目光如炬。手机没有信号
二维码在那里如同虚设,我的小小心愿落空
和长老的短暂聊天对话,于是
我知道这里来过不少达官贵人
只因这里是自然森林保护区,诺言
都统统落空。全靠民间信仰者的善心
撑起一方净土,几栋寮房刚刚建起
我问道长,你修什么法门?
回答,什么都没有修
早晚课,上什么内容
回答,没有上早晚课
三清殿是老子的殿宇吗
回答,你是这么多年第一个
提到老子的人……
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
只见三清殿前横七竖八的彩旗
与一只小白猫跟在我们身后
好像多么亲昵,打滚示好
2024.09.09
面对着双燕自然生态风景保护区,如何写下自己的感悟呢?在包容冰看来,要写的东西很多,不如深入到风景区的内部去展示一下风景中的风景——即“觅古诗”,可以“觅”到一些“燕子/何时去了南方,只剩下万古流的河水/依旧清澈见底。弹奏淙淙不息的古筝”之古色古香、古韵犹存的历史文化与“燕子”的地域性文化。
一个“觅”字,能让我们联系到诗之首句的“寻寻觅觅”,想到宋代女词家李清照《声声慢》里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暗暗地强调了“我”之寻觅的重要性。由是,就有了“燕子河照亮了我的前程/秋老虎跑不过漆军艺的宝马”的诗性纪叙。而后,继续寻觅旧时的记忆:“那一年我来到沙金,穿过双燕自然森林”,找到了“风光依旧旖旎”中的小寺庙与“有人提及到小南海,说那里有问道的长老”。有趣的是,这次对一种特殊风景之追寻,全在于“我”有“奔赴的决心”。于是,就自然地引出了后面的四个诗节。
诗之叙述,包括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叙述,贵在一种艺术性的展示。
诗人包容冰在以下的四个诗节里,展示了“在弘福寺苦修”的“小南海的长老”的故事情节,而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千手千眼的圣哲沉默不言,目光如炬”的大美无言、大象无形及“和长老的短暂聊天对话”、“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的味外之味、旨外之旨。
在诗之尾,诗人饶有兴趣地相告“我们没有见到小南海的海/只见三清殿前横七竖八的彩旗/与一只小白猫跟在我们身后/好像多么亲昵,打滚示好”的一个个动人细节,就给我们留下了古意中的一份新鲜感。
诗写到了这份上,诗人包容冰也就巧妙地展示了双燕自然生态风景区的历史文化的大风景,使之悄悄地成为双燕风景区里的一道最亮丽、最难得的风景。
再品“六文”——指贾学辉《双燕秋韵》、张重林《秋赋》、孙建军《双燕与秋色共舞》、王循礼《双燕行》、李开红《问道燕子河》、马慧琴《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等六篇散文,所呈现出的六道迷人的风景散文。
贾学辉《双燕秋韵》——在特设的“秋韵”里,用艺术的诱惑力细味了“一切都是美好的进行曲”。
贾学辉的散文我读过了一些,总的印象是他没有像一般的散文作家那么按部就班地去描写眼前之所见所闻、或所感所悟,大都是一种结构自由与形散神聚的大散文写作。这就是说,他的散文中的天地很宽广,写时就显得很洒脱自如。比如他的这篇《双燕秋韵》的散文,没有局限于小巧精致的情感描绘,随时都在尽力拓展散文的艺术表现领域。
篇首,一动笔就以曾在双燕风景区所感受到的一些“遗憾”,作为这次“大家的心情是激动又踏实的”一种情感对比。这种写法,可说是有了先声夺人之妙。紧接着,在概述“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之后,便采用了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循序渐进的不同技法,把读者的目光与心光诱引到能“让人增添了几分灵秀,几分诱惑,浮想联翩”的不同风景的深处或最深处,去饱饮愈赏愈美的风景。
诱引或“诱惑”,是作家贾学辉的本事。
在此,我们若是依作家《双燕秋韵》之文脉而行,就会见到一步一景、一景一情、一情一悟、一悟一趣,能获取不同的美感与思情——
在“旖旎风光如画屏,美景撩人人自醉”里,以简笔扼要地叙述了“一双燕盘绕头顶来报凶信”的传说,交代了双燕村、双燕沟、燕子河的来历;在“金秋,是大自然的调色板”里,“呈现了万物的成熟与丰盈”与“天空和广场大眼瞪着小眼的惬意”的自然画卷;在“让秋染上雄厚丰满的苔鲜”的溪流里,可让人“真以为自己来到了洞天世界”;在“秋的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棉”里,能体悟到“宛如一片诗情画意的海洋”;在“集千沟万壑泉水的燕子河”,表明“燕子河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它是这片土地上生灵万物的共同记忆”;在狭湾的“迂回湾转,幽深幽近”里,突出了“那种辽阔、遥远、碧绿、起伏、恰似漂流在空旷的波涛大海”;在“莺歌沟的景色更加迷人”里,勾勒了“每一座山头都神态各异,各有各的形态,各有各的坐姿,如同几位修道大仙,时而侃侃而谈,时而静坐悟道”;在“最著名的便是仙女潭”的七仙女的故事传说里,增加了一层“把南海的秘密藏在心里”的神秘色彩;在“只有藤蔓拂面遍坡,只有一味的纯翠坦荡”里,引出了“以苦修行”、“恢复重建的弘福寺”的陈姓道人及“游人如织”的庙会;在“我们怀着亲近大自然的心情”里,面对着双燕风景区敞怀而歌“啊双燕,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个神秘的处女地,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一个陇上的‘九寨沟’,应该名副其实的‘千年药乡’”,拓展了“阳光如诗篇般悠扬”,“让人叹为观止”的双燕“好风景”……
所有这些,全是“双燕”风景的诱惑之所在,更是作家内心“秋韵”的诱惑之所在。
张重林的《秋赋》——有了赋笔,便可赋声,专为与双燕保护区的秋天而歌,进而为人生有秋天的收获而歌。
欧阳修《秋声赋》,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张重林《秋赋》,尽管少了欧阳修《秋声赋》的一个“声”字,照样有源自于秋天的声音、“我”的声音与所有旅游双燕风景区的游者的声音。而更重要的是,人生如秋天一样的一些已经“成熟”的声音。
一篇《秋赋》,可以看出作家张重林在谋篇布局上自有一套组构文章的方式方法。
作家先是从“迎着秋日的阳光”、“走近秋天”之泛泛的秋景之大处入手,表达了“唯一的心愿是采撷一串真实的足迹,哪怕是充满凄风苦雨”的秋情。仅这一句就把走近秋天之前的尘世的若干感受和盘托出了。其“采撷一串真实的足迹”,就是“我”相当珍爱在人世间来来往往的记录,不在乎苏东坡词中的“月有阴晴圆缺”,只在乎“满眼跃动着果实的饱满,有一种声音触及灵魂的根系”,或者说只在乎与秋天相关的“一个雨露的早晨”、“一帮八、九岁的小伙伴相约”的一些过往与“一种美好也飘然于心”的着意感怀。这,可说是“我”所期待的秋天,但还不是“我”所期待的全部。
那么,我所期待的“全部”在哪里呢?不用说,在双燕风景区。只因在那里,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像进入仙境一般”的秋色,甚至让“我”感受到:
人生如秋,历经春的耕耘,夏的生长,已积定了几许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在这个季节,所有的平静或冲动,悲哀或快乐,交织在一起,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张重林《秋赋》里的这种“人生如秋”、“与自己心灵对话”以及有着“秋天的美”,都是一种暗示中的“成熟”。这样,一篇咏诵秋天与双燕风景区的秋色,尤其是“人生如秋”,就有了“秋的奉献”的宝贵价值。
孙建军《双燕与秋色共舞》——以古体诗、脱口而出的随行诗,牵着双燕风景区的一路风景前行,有一种“双燕与秋色共舞”时的“共舞”妙合、诗文融和。
第一首《雪藏深 乃绝伦》:“未入佳境闻鸟鸣,秋韵如诗满目清。移步三石奇世界,水天一色方识荆。山中有山乾宇大,景中有景存圣明。经典雪藏今朝示,得窥全豹慰生平”,引出双燕保护区“是血藏的经典,还要从她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说起”,显明双燕保护区的来龙去脉。
第二首未见诗题的无题诗:“一入双燕秋正酣,妙境如画起烟岚。下得深海觅珍宝,身入名山览奇观”,引出“进入保护区,宛若打开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长卷,瞬间就听到大自然的呼吸”,表显进入双燕保护区的抑制不住的情怀。
第三首《涉险远 瞻未见》:“奇峰夷水唱鹦哥,红桦碧浪隐弥陀。岷东南海紫气厚,天下名山僧占多。入深履远瞻见未,大壑长堑起旌戈。境造莲花瑞气象,屯马藏龙渡金波”,引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名句“非常之观,常在其险远”,意在“双燕沟的名字缘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显融双燕保护区“与世隔绝的秘境”。
第四首无题诗——转述:“‘小李白’王循礼的即兴咏双燕诗也脱口而出:奇乎妙哉!/在岷州,谦恭地俯下身子,喝一口燕子河的水,血流掀起长江的浪涛……”,引出“高原明珠,人间仙境”、“刹那间把游人带入到另一个童话世界”,显美燕子河、燕子崖、小南海、弘福寺等著名景点。
第五首《既名双燕 何日飞天》:“莫言马烨百缸银,坐拥宝山万金屯。绝代风华卷帙掩,盖头掀开倾国城。养在深闺浑不识,天下娘黛愧望尘。此生不做双燕客,枉作洗阳岷州人”,引出“秋正好,双燕待高飞”,显隐“新的感知和认识”,留下了深深的厚味。
诗文之妙合或情景交融,是《双燕与秋色共舞》的一大特色。其间,暗蕴着作家孙建军之人与自然所互依深恋的惬意。
王循礼《双燕行》——干净利索地纪“行”双燕保护区,“赏山水之奇”;不枝不蔓地示现了游者,“悟圣贤之意”。
双燕之行,晨出而暮归。赏山水之奇,悟圣贤之意,口而为言,笔而为文,以不负此日之游也!
这是诗人、作家王循礼《双燕行》一文之尾段,文字间,有的是古文之抑扬顿挫、古风之淳素质朴。整段文字,似乎所看重的就是两个字:“赏”、“悟”。在我看来,他的“赏”与“悟”如同并蒂莲,难以随意分离——只因“赏”,是有意义的“赏”;只因“悟”,是有意味的“悟”。
《双燕行》里,要“赏”的是走向双燕保护区时所见的水水山山:“申都河瘦得像一条溪流,欢笑着向漳河向渭河向黄河奔涌而去,偶有一片清澈的积水,倒映着白云蓝天和青山赤壁,以及伸嘴饮水的牛羊骡马(“赏”),煞是壮观(“悟”)”;“随着车辆在两山夹峙的山谷中驰行(“赏”),我们的心随着太阳的冉冉升起装满了温暖(“悟”)”
《双燕行》里,要“赏”的在双燕旅游保护区的一些见景而生情的生动细节:“选好心怡的角度,把心怡的景物和历史古迹摄进自己的相册,留在记忆的深海(“赏”),“化成点点智慧的灵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和黑暗的角落以至于整个世界(“悟”)”;“友人们的心在餐罢后都飞向了隐在深山的小南海”、“车过沙金时,曾见日光下沙土如金,甚感奇怪”(“赏”或“悟”)……
在此,我们若是要想细察一下王循礼的“赏”与“悟”,还会获取一些隐秘所在:从“赏”与“悟”的局部(即寥寥数语或一语)而言,用了以局部的简叙代替了整体的描绘;从“赏”与“悟”的方式上看,写双燕保护区里的水水山山是明示,而写见景而生情的细节或细处则是暗示;从全篇布局的方式分析,是先分后总的组构,尤其是篇尾那“赏山水之奇,悟圣贤之意”的总述,值得我们去再“赏”、再“悟”!
李开红《问道燕子河》——“问道”,所看重的是人的一些思想活动,拨动的是人的内心情感之琴弦。
李开红的作品原先看了一些,包括近两天抽时间看了他寄来的散文集《洮河夜话》中的若干篇,但对他的素朴的写作风格留有印象。就像他的这篇《问道燕子河》,几乎拒绝了五花八门的风景描写,将着力点放在了不断地求索、追问或追求真理、道德及智慧的“问道”里,完成了人(来访问的“我”)与风景名胜燕子河(风景区的景物)的一次难得的心灵私语。他的这种写法,是让人的心情与景区的情景紧密相融,或者说是以访者流淌着的情意,面对着人尽皆知的双燕风景区的燕子河。
开篇,“浮躁的时代”——“不愁吃喝穿戴”、“人人心力交瘁”的人们,却“压力山大”,而去旅游自然风景区,则能获得“最有效的解压药”。李开红仅有只言片语,就把旅游双燕风景区与亲近自然的意旨提了出来,让世人觉得很有必要,应是无可非议的大好事。在此,他不言“我”已经是旅游风景区燕子河之一人,只言“我”在人世间的深刻感受,其实也暗示着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我”,已经远离忙忙碌碌,倾心亲近大自然了。若是再从他的“问道燕子河”之“问道”往深处追寻,“我”与亲近大自然者,走的是一条与一个觉悟者——“燕子河”相亲近的自我解脱之路。想想看,作家有了这样起笔,正文自然是将人情与景情深深地相融了。
文中,叙述了“我的邻居爷爷曾当过林场场长”、“向导福同先生的指引下”、“见到了翻山以来……七八户人家”、“二三十户人家”以及“在一个老伯的指引下”,看到了“六十开外女施主”、“身穿破旧皂衣,光脚踏拖鞋的老道士”等,全都是叙述人的活动轨迹,并以此间接地展示了双燕风景区,尤其是燕子河核心区的弘福寺与难以见到的“小南海”。看得出,李开红在篇末写到了有着神秘色彩的“小南海”,就是想留下“问道”中的回味:
留点念想也好,亦如画家的留白,文学的伏笔,都是为下次做美好的铺垫。
马慧琴《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用娓娓道来的“秋天的故事”,呈现了“文学之美”。
依我看,作家马慧琴的这篇散文的文题,可用于作为评论的文题或是评论的主旨,也就理所当然地以“讲述秋天的故事”与“以文学之美”而分述之。
进入双燕自然保护区,作家可说是一路“讲述秋天的故事”。其叙述顺序是:“在双燕景区”——“浏览了双燕沟峡谷”——“再往沟里走”——(穿插“在编辑部坐久了”)——“中午时分”——“途经马坞镇”——“到达狼渡滩湿地草原”——(穿插“早在五千多年前”)……作家叙述的方式(即顺叙里间有插叙),始终处于一种灵动的自然状态,既突出了主题、丰富了散文内容,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在表达“讲述秋天的故事”之“文学之美”时,对双燕景区的每一次重点叙述,都采用了点染的方式,渗进了作家满心的美意与美味。如:“空气中弥漫泥土和草木的气味,清心淡雅”(第三节)、“掬一捧清澈的河水,清凉穿过筋骨”(第四节)、“用‘宁静平和’的词语形容美景在心,心悦舒服的感觉恰当融合”(第五节)、“微风柔和清新,不间断地问候扑面而来,亲切友好”(第七节)、“人生入秋,对秋天的情愫也是独有的”(第八节)、“文学人的心里,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灵魂和心灵补给的精神内含”(第九节)、“藏在世俗里的烟火日常,朴素且明亮”(第十节)……
在此篇主题的意义揭示里,作家马慧琴专注了“文学采风,不仅仅是汲取大自然精华,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解读岷县,从文学高度认知岷县,从文学视野走岷县、看岷县、写岷县。以文字之美,描摹大美岷州自然底色;以文学之美,大力宣传推介岷县;以文学之汇集起绿色发展加油鼓劲的磅礴力量!”这样一来,她就这么洋洋洒洒地“以文学之美”,一路精写秋天的双燕,一路讲心怡中的双燕,一路觉悟“秋天的故事”里富有象征意义里的双燕。
《岷州文学》的主编包容冰与各位编辑投情双燕保护区,拿出了自己各各不同的诗文,突然让我想起了我在一次“作家沙龙”之信口开河——“当我们写眼前的人、事、物等一些看得见的价值,亦或是写爱情、乡愁、营养、空气等一些看不见的价值时,首先是否可以这么问问自己:古今中外,比我优秀的诗人、作家都已经写过或即将写,我该怎么写?”我想,我的这个“我该怎么写”的问题,《岷州文学》的主编与编辑们,用自己不拘一格的诗文已经作出了回答。
除了以上提到的《岷州文学》的主编与编辑们,知道自己“怎么写”或怎么写好之外,还有我所熟悉的《岷州文学》的顾问、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呼岩鸾老先生与《岷州文学》编辑的画家漆军艺、书法家包福同等,亦会告诉我们“我该怎么写”。
呼老写的诗《时间给了我时间》(载《岷州文学》2024年夏季号),暗暗地告诉我们他在八十六岁的耄耋之年,能将一个无数诗人、作家、艺术家写过的一个大词——“时间”,写活了,甚至是写得逸趣横飞:
时间只有时间
时间最爱我了
时间给了我时间
我有时间上祁连山下祁连山
雪峰崩塌
我连一块石头也不是
我有时间上岷山下岷山
泥石流爆发
我连一粒沙子也不是
我有时间灰飞烟灭
一尘才起
大地全收
画家漆军艺,不仅画作全国闻名,他的散文《“洛克之路”》的营造艺术氛围之悬疑、井井有条的追索与景情相惬的感悟,给人有益的启迪。
书法家、作家包福同《向往西狭》(载《岷州文学》2024年夏季号),一如他的书法一样“下笔如有神”的精到描写,写出了西狭的气质与神韵。
我亦曾在业余当个好多年的主编与编辑。
在此,我也想与《岷州文学》的主编、编辑与顾问一起凑凑热闹,就像我在湖北省鄂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家乡峒山所写的一首不去关注眼前所看的风景名胜,只专心关注《看风景的……》(载《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24年卷)的小诗,冒昧地放在此篇评文的后面。我想凭此以示:让所有喜欢亲近自然的或“看风景的”,把自己所看过的不同风景,把看过风景后的诗人、作家诗文中的心意,尤其是《岷州文学》的主编、顾问与编辑们的诗文意蕴,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全都带回家,让“梦中的风景”相伴日月:
看风景的,会把看过的细节
当做枝叶
插在头上、脸上
再插在心空,使之长成一棵
能制造芳香的树
看风景的,只知情溢风景
没注意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人把自己
也当做了
梦中的风景
2024年12月21—23日于鸟缘居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