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木纹”,雕刻时光
2024-11-25 10:18:17 作者:鲁瑛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鲁瑛,网名鹰,副主任医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民族文学》《作家文摘》《天津文学》《中国民族报》《中国旅游报》《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及不同选本;著有诗集《梦中的敖鲁古雅》散文集《自由的微光》等。
诗集《木纹》是内蒙古红山诗社诗人垄青二十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是他生命中刮不掉,抹不去的鲜明纹理。这本诗集分“短草青青、情怀耿耿、往事悠悠”三部分,共收录267首不同阶段创作的诗歌。
“木纹”带着时间的印记来到我的眼前,静心品读后,第一感觉是用“心有山水不造作,一草一木皆为诗”形容诗人垄青最恰当不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写诗也同理,越是思想深刻的人越喜欢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眼前的“木纹”正是这样一本用心用情之作。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诗人垄青的大学同窗赵敏俐先生的序文以及诗人、诗歌评论家董辑的跋,就诗人垄青短诗艺术性的全面分析,均对阅读诗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个人以为《木纹》的优点,在于短诗与口语叙事、地域风情、画面感强等。诗人通过对日常琐碎事物的种种描绘,捕捉到了人性的细微变化和情感波动;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张力和深度的思考空间。
一、短草青青花盛开。
透过手机屏幕,诗人垄青出生及成长的那片草原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轻轻拂过。如此感受大自然,真如诗意一般让人“惊喜”。
惊 喜
阳光在波荡的湖面上跳舞,
清风在初生的绿叶间欢歌。
你的眼里闪烁着什么?
啊,闪烁着什么?
我的心就像这风中的嫩叶,
这阳光下的水波,
惊喜得不知所措。
这首《惊喜》简短的诗句中,尽显语言的精炼与巧妙,情感的直接和纯粹,“我的心就像这风中的嫩叶,阳光下的水波”,一种轻灵之美扑面而来。
短诗,作为诗中的精致小品,常以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激荡读者的情感。
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
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
就要静心地守护好那一堆暗红。
即使它渐渐成灰,
也不要轻易去拨弄,
拨弄它,
说不定会迸出灼人的火星。
这首《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诗人用最少的词汇,勾勒出最丰富的画面,力求言简意赅,意蕴悠长。即便火已渐渐成灰,但依然会有灼人的火星。这种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体验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情怀耿耿流雅韵。
诗人垄青退休前,是一名治学严谨,传道授业的教师。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他看在眼里,也写入诗中。
较劲儿
咣啷啷,咣啷啷,
深更半夜,
街上,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在耍一个空易拉罐。
盘,颠,踢,抢,
脚法娴熟,
不像是发泄,
也不像百无聊赖,
倒像跟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较劲儿,
全神贯注,
寸步不让,
咣啷啷,咣啷啷。
这首《较劲儿》用相同的拟声词开头和结尾,组合成特定的画面,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气势,也渲染了深夜宁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听觉和视觉冲击上的真实感。诗人借声音、动作呈现了一个十六七岁少年跟自己“较劲儿”的复杂心绪,也表达出了诗人作为一名教师的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整首诗看似随意无意,实则意在言外。
三、往事悠悠意蕴深。
往事如烟,轻轻萦绕心间。当往事从贡格尔草原的“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每一缕都是时光的笔触,绘就诗人心中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画卷,也婉转出不同时代的音容和心跳。不论是怀旧的美好,还是深入地思考,亦或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都寄寓着作者百转千回的无限深情。
第一缕炊烟
敢说村里的第一缕炊烟是从我家升起来的。
冬夜漫长,
母亲和姐姐们在东屋炕上忙针线活,
父亲无事可做,
刚头更,
就在西屋早早睡去。
(这也好,既免得睡晚了肚子饿想吃东西,
又省得多点一盏灯浪费灯油。)
当然也就起得早,
(醒来躺久了身上难受。)
不到五更,
起来添上一大锅水,
蹲在灶坑里把灶膛插满事先劈好的湿柴,
下面用细干柴引燃,
灶火就慢悠悠跳着蓝幽幽的火苗,
滋滋地冒着湿气着起来了。
(因而我家的炊烟一定是乳白的缓缓上升的。)
一个多小时后水烧开了,
满灶膛都是红火炭。
父亲用掏火笆将火炭掏进火锨,
红通通地端着,
送到东屋西屋的火盆里。
(既是送暖,又是发布起床令。)
全家人“闻”火而起,
从热被窝里钻出来,
将冰凉的棉裤棉袄凑近火盆烘一烘穿上,
用锅里的热水洗涮、做饭,
清贫而红火的一天就闹腾开了。
垄靑的叙事诗都是在这样亲切质朴的叙述中,唤起读者心中的诗意和温暖。“第一缕炊烟”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场景转换,开启了清贫而红火的一天。品味诗情之后也让人思考生活的甘苦、意义和价值。
写诗十几年,一直觉得写诗需要激情。其实,保持一颗诗心更为重要。诗心至少能让你对琐碎的现实生活、自然景色以及世间万物保持着一种欣赏和审美的心。如此就会像诗人垄青一样,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随时出现的情绪变化皆可为诗。
有人说,“诗歌不属于写作它的人,而是属于需要它的人”。因为每个读者对诗歌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哪怕是误读也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
“木纹”细腻又充满力量,或曲或直或交错,都在讲述生长过程中的故事......我仅以此文抛砖引玉,用“木纹”的语言为肴,用隐喻的情感为酒,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小酌、微醺。如果此刻,你也翻开这本诗集,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沿着木纹逆行,像华子鱼春季洄游”去找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诗情,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将时光雕刻出诗意。
“木纹”带着时间的印记来到我的眼前,静心品读后,第一感觉是用“心有山水不造作,一草一木皆为诗”形容诗人垄青最恰当不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写诗也同理,越是思想深刻的人越喜欢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眼前的“木纹”正是这样一本用心用情之作。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诗人垄青的大学同窗赵敏俐先生的序文以及诗人、诗歌评论家董辑的跋,就诗人垄青短诗艺术性的全面分析,均对阅读诗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个人以为《木纹》的优点,在于短诗与口语叙事、地域风情、画面感强等。诗人通过对日常琐碎事物的种种描绘,捕捉到了人性的细微变化和情感波动;巧妙地运用意象和隐喻,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张力和深度的思考空间。
一、短草青青花盛开。
透过手机屏幕,诗人垄青出生及成长的那片草原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轻轻拂过。如此感受大自然,真如诗意一般让人“惊喜”。
惊 喜
阳光在波荡的湖面上跳舞,
清风在初生的绿叶间欢歌。
你的眼里闪烁着什么?
啊,闪烁着什么?
我的心就像这风中的嫩叶,
这阳光下的水波,
惊喜得不知所措。
这首《惊喜》简短的诗句中,尽显语言的精炼与巧妙,情感的直接和纯粹,“我的心就像这风中的嫩叶,阳光下的水波”,一种轻灵之美扑面而来。
短诗,作为诗中的精致小品,常以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激荡读者的情感。
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
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
就要静心地守护好那一堆暗红。
即使它渐渐成灰,
也不要轻易去拨弄,
拨弄它,
说不定会迸出灼人的火星。
这首《当火已没有烈焰升腾》,诗人用最少的词汇,勾勒出最丰富的画面,力求言简意赅,意蕴悠长。即便火已渐渐成灰,但依然会有灼人的火星。这种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体验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二、情怀耿耿流雅韵。
诗人垄青退休前,是一名治学严谨,传道授业的教师。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他看在眼里,也写入诗中。
较劲儿
咣啷啷,咣啷啷,
深更半夜,
街上,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在耍一个空易拉罐。
盘,颠,踢,抢,
脚法娴熟,
不像是发泄,
也不像百无聊赖,
倒像跟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
较劲儿,
全神贯注,
寸步不让,
咣啷啷,咣啷啷。
这首《较劲儿》用相同的拟声词开头和结尾,组合成特定的画面,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气势,也渲染了深夜宁静的氛围。给读者一种听觉和视觉冲击上的真实感。诗人借声音、动作呈现了一个十六七岁少年跟自己“较劲儿”的复杂心绪,也表达出了诗人作为一名教师的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整首诗看似随意无意,实则意在言外。
三、往事悠悠意蕴深。
往事如烟,轻轻萦绕心间。当往事从贡格尔草原的“第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每一缕都是时光的笔触,绘就诗人心中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画卷,也婉转出不同时代的音容和心跳。不论是怀旧的美好,还是深入地思考,亦或是耐人寻味的哲理,都寄寓着作者百转千回的无限深情。
第一缕炊烟
敢说村里的第一缕炊烟是从我家升起来的。
冬夜漫长,
母亲和姐姐们在东屋炕上忙针线活,
父亲无事可做,
刚头更,
就在西屋早早睡去。
(这也好,既免得睡晚了肚子饿想吃东西,
又省得多点一盏灯浪费灯油。)
当然也就起得早,
(醒来躺久了身上难受。)
不到五更,
起来添上一大锅水,
蹲在灶坑里把灶膛插满事先劈好的湿柴,
下面用细干柴引燃,
灶火就慢悠悠跳着蓝幽幽的火苗,
滋滋地冒着湿气着起来了。
(因而我家的炊烟一定是乳白的缓缓上升的。)
一个多小时后水烧开了,
满灶膛都是红火炭。
父亲用掏火笆将火炭掏进火锨,
红通通地端着,
送到东屋西屋的火盆里。
(既是送暖,又是发布起床令。)
全家人“闻”火而起,
从热被窝里钻出来,
将冰凉的棉裤棉袄凑近火盆烘一烘穿上,
用锅里的热水洗涮、做饭,
清贫而红火的一天就闹腾开了。
垄靑的叙事诗都是在这样亲切质朴的叙述中,唤起读者心中的诗意和温暖。“第一缕炊烟”通过不同人物、不同场景转换,开启了清贫而红火的一天。品味诗情之后也让人思考生活的甘苦、意义和价值。
写诗十几年,一直觉得写诗需要激情。其实,保持一颗诗心更为重要。诗心至少能让你对琐碎的现实生活、自然景色以及世间万物保持着一种欣赏和审美的心。如此就会像诗人垄青一样,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随时出现的情绪变化皆可为诗。
有人说,“诗歌不属于写作它的人,而是属于需要它的人”。因为每个读者对诗歌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哪怕是误读也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
“木纹”细腻又充满力量,或曲或直或交错,都在讲述生长过程中的故事......我仅以此文抛砖引玉,用“木纹”的语言为肴,用隐喻的情感为酒,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小酌、微醺。如果此刻,你也翻开这本诗集,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沿着木纹逆行,像华子鱼春季洄游”去找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诗情,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将时光雕刻出诗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