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评论随笔

诗与画的心灵对话

——品尹才干《童诗会画画——儿童图像诗选》

2024-12-16 17:53:00 作者:王雪松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雪松,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纷繁复杂的工作之余,有幸品读尹才干的《童诗会画画——儿童图像诗选》,瞬间唤醒我内心纯真与好奇心,这是一本充满童真与艺术趣味的诗作,才干先生以其独特的图像诗形式,将儿童的天真烂漫、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以及诗意的想象力融合在一起。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充满好奇心与想象力的童年时光。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不妨偶尔放慢脚步,暂时放下生活的喧嚣,去回顾一下童年时代的纯真与美好,重温那曾经充满无限可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首先,这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它的图像诗形式。图像诗,顾名思义,就是将诗歌与图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诗成为看得见的图像,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尹才干巧妙地利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将文字以图像的方式排列组合,再配上精美的插图,使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新颖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成人读者来说,这种形式的诗歌也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与图像的和谐之美。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例如,在《云》这首诗中,尹才干将简单的诗文用不同色彩的文字和别具匠心的排列组合,构成一个“云”的汉字图像,阅读顺序则以“云”书写的笔顺来进行,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五彩斑斓的云朵在天空中缓缓移动,将蓝天心情“挂在风筝的尾巴上,飞”。而在《鹅》这首诗中,他则巧妙地利用文字排版的形态与结构,将“一曲高歌”的鹅在水中游弋的图像呈现得栩栩如生。这些诗歌不仅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更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除了诗歌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外,尹才干在创作这些图像诗时,还巧妙地融入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他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是直观而感性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他注重用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来描绘事物,让孩子们能够轻松理解并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这种贴近儿童生活的创作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更能够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这个多彩的世界。

  此外,这本书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作者用充满童真的想象为每一首诗都配上了精美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与诗歌的内容相得益彰,更在视觉上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享受。孩子们在阅读诗歌的同时,可以通过插图来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与情感,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在艺术领域,诗歌与绘画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行诗句,都是诗人心灵的低语,捕捉并传达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让读者在心中奏响属于自己的旋律。而绘画则是视觉的艺术,每一幅画作,都是对现实或想象的诠释,构建出直观可感的画面,激发观者的视觉联想与情感体验。诗歌与绘画虽形态迥异,却共享着表达人类情感与思想的使命,当诗歌与绘画相遇,它们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相互渗透,彼此成就。中国古代文人画就是诗与画完美融合的典范,诗、书、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艺术空间,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提升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尹才干的图像诗同样也是诗与画的融合,其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打破了诗与画的形式界限,巧妙地将诗歌的“格”与绘画的“形”融为一体,诗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堆砌,而是化作了跃然纸上的图像,将诗的内容和意境,通过视觉的形式直观呈现。但又不局限为“看得见的诗”或者“用眼睛去看的诗”这种看似标新立异的形式上,其诗与画的融合,更像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悟和童心未泯的情感交织后的流露和共鸣,是长大以后与孩提时代之间跨越时空的一首首心灵交响曲。

  艺术本身就不仅是单一感官的享受,更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体验,尹才干的图像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不仅拓宽了诗歌的表现空间,也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