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文人书画 > 新闻展览

书法家孙若曦:且将鸿志寄诗书

2019-06-16 作者:孙若曦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孙若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特聘艺术家、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文联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被新华社、水利部老年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民生银行、西城区军休办等多家单位聘为书法指导教师。


 
   未见孙若曦之前,读他写的一些小散文。一件件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经过孙若曦笔下的细致描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就拿他写的《煎饼》一文来说,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馋虫,恨不得马上吃上一口……他就是这样,为人质朴真实,像极了他笔下的文字。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见到了孙若曦,聊起他走上书法之路的故事,还有不少趣事。
 
  为艺术一腔热血,离家出走
 
  孙若曦出生在河北衡水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孙若曦笑着说:“祖上八代也没有出过一个能认一百个字的。”父亲是一个白铁匠;家中四兄弟,只有他不会白铁手艺。而孙若曦却走上了书画艺术之路。
  说起走上书法的道路,孙若曦给记者讲了早期的一个小误会。中学快毕业时,孙若曦产生了一个理想:当一名画家。虽然当时的这个农村娃只知道齐白石,甚至连徐悲鸿是谁都不知道,但是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孙若曦的脑海中。
  出于对画画的热爱,没事儿的时候孙若曦总会用笔画上几笔。“那时候,家庭条件很差,也没什么画画的教材,手边就只有小人书,可以说它们就是我最开始的启蒙书。”孙若曦说。《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人书,年少时的他都画过,家里的小人书画完了,他就跟同学借,只要谁手里有小人书,他都要借过来临摹一遍。街坊邻居看了他的画都忍不住夸奖:“画的真不错,这孩子不画画就可惜了!”……

 
  少年孙若曦就这样暗暗地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画家。但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没想到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一向温和敦厚的父亲大发雷霆:“做画家?你想什么呢?”在父亲眼里,孙若曦的想法可谓是痴人说梦,他不相信这个农村娃娃能走进艺术的殿堂。
  虽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但是心意已决的孙若曦却没有屈服,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离家出走、自谋生路去了。
  数九寒天里,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趁着家人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年少的孙若曦身背画夹,提着书包,兜里揣着积攒的五十块钱,头也不回地踏入茫茫雪夜,开启了自己的寻梦之旅。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孙若曦,每每回想起那个雪夜,至今仍记忆犹新,而且每每听到京剧《野猪林》中林冲的唱段“大雪飘,扑人面”,特别是那句“望家乡,去路远”时,孙若曦都格外有感触。
  离家一周后,孙若曦在石家庄的表哥家“落网”。但这次离家出走,让家人看到了孙若曦学画画的决心,父亲也由最坚定的反对者变成了最坚定的支持者。此后孙若曦如愿进入了工艺美术院校进行专门的学习。
 

 
  “真爱”——书法悄悄来到身边
 
  虽然孙若曦的求艺之路有些波折,但是他还是一步步走向了艺术之路。但陶醉在艺术世界的孙若曦,很快认清了一个现实:美术学院里强手如云,而自己的画画天赋并没有原来自认的那么高。就在孙若曦纠结的时候,他的“真爱”悄悄来到了身边。
  说起他与书法结缘,孙若曦说这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故事。原来,他开始关注书法是从代写情书开始的。
  “我上学那会儿,电话还没那么普及,写信是汇报学业、同学交往的一门‘必修课’。”孙若曦说。由于他的字从小就写的好,可谓是全校有名,学校里的黑板报、试卷刻版都让孙若曦来写,甚至学校的处分通报,老师也会找他写。因此在同学们眼中他成了“代笔先生”,只要跟字有关系,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找他。
  后来就慢慢衍生出了新职业——代写情书。有的同学要追求女孩子,但是字很差,拿不出手,就来找孙若曦了。孙若曦不但字好,还很有文采,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一瓶啤酒、一碗拉面、一盘花生米……这些简单的吃食就成了同学间的最好“报酬”。
  靠写情书打下书法基础,当然是一句笑谈。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家里没有文化知识的传承,身边也没有浓厚的文化土壤滋润,一切都要靠孙若曦自己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他回忆,直到1987年才见到了平生第一本书法字帖,这是一本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柳体玄秘塔标准习字帖》。
  得到这本字帖后,孙若曦如获至宝,打开一看便爱不释手,临习数日,竟有些模样,遂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学颜真卿的《勤礼碑》、《曹全碑》,再往后即是《张迁碑》和《爨宝子碑》……就这样,孙若曦陷入书法的世界中,深深不能自拔。
 

 
  三十多年,依然笔耕不辍
 
  到现在,孙若曦已经与书法结缘已近三十年,但他依然热情满满。孙若曦笑着说,“书法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是我永远也解读不完的,所以我与书法还处于初恋阶段,我为它着迷。”
  参加工作后,孙若曦成了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虽然没有以书法为业,但是他从没有放下手中的那支笔,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
  工作上,孙若曦敬业认真。发了工资后,孙若曦总会第一时间奔向书店,买来自己喜欢的字帖,笔墨纸张等用品。下班之余,在一杯香茶的陪伴下,铺开一张宣纸,拿起毛笔,是孙若曦最幸福的时光。
 

 
  经过多年的潜心修习,孙若曦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善行书与隶书,对《兰亭序》、《韭花帖》、《苕溪诗帖》、《张迁碑》、《曹全碑》等心追手摩,师古而不泥古。对于书法,孙若曦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力求用每一个字展示出传统书法的魅力;另一方面他冲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创作,将自己的感情注入一笔一划之中。他的隶书,或卷或舒,乍轻乍重,表现得尤为自由轻松,方圆相济,柔中带刚,颇耐寻味。业内好友王永华评价他的字道:“遍习各家名帖,广摄古人之长,古法暗合,新意自出,用笔多饱墨,但提点捺压却不失法度,轻起重落,飘逸之中见凝重,秀润之间藏筋骨。”著名花鸟画家陈士奎认为,“他的作品中,不拘泥于书法结构一字一笔的限制,而是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心情在书写中表达”,书法“既有书卷之气,又带野逸之风。”
  多年与书法相伴,孙若曦在书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却从没有以此为傲,在书法的世界中,他始终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如今他有了更重的责任——传道、授业、解惑,整日奔波于新华社、水利部等各大企事业单位,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书法,爱上书法,他将自己多年的学习心得,诗、文、书法作品整理成一个集子——《林间行吟》。这本书一面世,便得到了业界友人的好评。对孙若曦来说,这只是对之前20多年与书法结缘的总结,今后他依然会坚守在书法创作的一线,为大家带来更多越来越好的作品。
 

 
  孙若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特聘艺术家、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文联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被新华社、水利部老年大学、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民生银行、西城区军休办等多家单位聘为书法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