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灯诗歌微视频荣获国际电影节诗歌微电影单元最佳影片奖
这是诗歌微视频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独立设置诗歌微电影单元,并第一次获得诗歌微电影单元“最佳影片奖”。
-
第十九期“天津诗人读诗会暨新疆诗人作品赏析会”侧记
当代著名诗人苗笑阳、刘剑、大卫、罗广才等担任点评嘉宾,则如海河畔的垂柳,以绿荫抵御西域的风沙。
-
2025闽南诗歌节暨安琪诗歌研讨会在闽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本届闽南诗歌节以“诗与闽南精神”为主题,吸引了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地区60余位诗人、学者齐聚一堂,探索传统与现代的诗意融合。
-
诗歌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最易燃的触媒
诗歌从不在乎语言的棺椁是否华美,它只负责保存心跳的震颤。
-
中外学者相聚西昌分析吉狄马加诗歌:“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路径”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斯洛文尼亚、加纳等国内外百余位诗人、评论家、翻译家,相聚西昌,以多维视角探讨了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在民族文化传承与世界文学对话层面的重要价值。
-
曹谁参加西宁电视台世界读书日活动
大屏幕通过短视频展示曹谁的生活、创作、著作、获奖情景,主持人王晓奇在现场采访了曹谁。
-
“写诗是一次又一次的涨潮”!九旬“人民艺术家”王蒙来厦出席鼓浪屿诗会
“创作是一种燃烧”“写诗是一次又一次的涨潮”,王蒙认为,人生应该是发光的过程,不一定灿如烟火,但至少能照亮生活。这位在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文学巨匠,与厦门也有着深厚的渊源,此次来厦,不仅是一次故地
-
丘树宏馆员到暨南大学人文学院人文讲堂举行专题讲座
著名诗人、学者丘树宏莅临暨南大学人文学院人文讲堂,为校区学子带来一场题为《秦汉以来岭南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六大贡献——兼谈香山人文与大湾区青年文化成长》的文化盛宴。
-
中国作家欧洲五国文学之旅圆满举行
此次文学之旅,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往文学交流、中国大陆作家与旅居欧洲华人文化艺术社团联系互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内作家诗人文化视野,提高文学创
-
航天员邓清明诗三首
在中国第十个航天日到来之际,神十五飞天的航天员邓清明赋诗一组。邓清明,男,汉族,1966年3月16日生,籍贯江西省宜黄县东陂镇,硕士学位,1984年6月入伍,198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
-
清远诗社:近五年“生态文明·绿美清远”诗歌创作成果丰硕
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清远诗社的精神家园始终充满活力和希望。
-
第二届“全国知名作家走进大明川”采风行活动在灵寿举办
用文学的力量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以文化基因刻录生命年轮
刘万庆,1954年出生,天津市北辰区作家协会原主席、滑富强文学现象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散见于《通俗小说报》《天津文学》《湛江文学》《五台山》《延河》等文学期刊以及《光明日报》《天津日报》
-
谭电波诗集《草木本心》长沙研讨会举行:诗意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当代表达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表达路径。
-
《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烟花三月来诗奔”——《中国当代域外诗》丛书北京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风入松书店举行。活动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策划主办,吸引了诗人、学者、留学生及诗歌爱好者近五十人,共赏诗韵,探讨当代域外
-
来塔加,做个“诗中人”——读马文秀《老街口》有感
冶玉丹,青海化隆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化隆县文联。
-
2025年4期《星星·散文诗》目次
《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新中国第一家诗歌专业期刊,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曾荣获国家期刊奖、新闻出版总局双效期刊奖和国家重点社科期刊奖。
-
塘桥举行《突破的红》朗诵会,展示桂兴华的人生及创作成就
本次活动不仅是对桂兴华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上海红色文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
-
《中国诗人》2025年第3期目录
《中国诗人》提倡文本写作,荟萃诗歌经典;展卷中国诗人,尽览诗坛风采。
-
中国萧军研究会举行萧军同志墓祭扫暨致敬活动
赓续红色文脉,致敬抗战文学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