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评洪锦坤旧作《宿命》《托梦》

2025-08-16 17:29:40 作者:邹一群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邹一群,现任中航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超级抗原全球应用功勋专家、中国中医药杰出贡献人物代表,同时担任沈阳协合生物制药集团专家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及智库专家。

洪锦坤诗歌两首:

〈宿命〉


默默无语,隔着玻璃
苍茫的脸,融冰的冷
融化了一生的毅力
抗拒不了水静河飞
一蹬一生的无奈堕去又相续

把雪茫茫的孤寂
搥钉在被遗置的时间
僵直的束缚着窒息
关进生死长夜
犹如经云:猕猴林中寻觅果蓏
从此树飞至彼树,从彼林飞至此林
终不可逃脱,宿命的树林

2014.12.30 ◆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 
记2014.12.13返乡奔丧,见母亲往生后一面

ㄑ托梦〉

兵荒马乱中,跳出
画面里的妈妈,泪水滑落
沿着仓茫的脸,滴答跌落
落在渺茫的未来
却见神骨倶冷,再也找不回
那年夏夜,出走时的温度
再也找不回往昔的落尘
.
涙水梦中惊见,瞬间神骨倶冷
犹似与细雨相约清明
记得多烧衣服给您
记得,诵经念佛回向

.2018.04.04◆马来西亚吉打州 亚罗士打Sentosa Regency Hotel
记返乡淸明

 

  拜读诗人洪锦坤往年旧作,如情景再现,推人及已,感同身受,特写诗评:

  洪锦坤的这两首诗,以至亲离世后的追忆与怅惘为内核,在冷冽的意象与克制的抒情中,铺展着对生死宿命的叩问与对母爱的绵长回望,字间藏着化不开的悲戚与温情。
  《宿命》以“返乡奔丧,见母亲往生后一面”为背景,开篇便用“隔着玻璃”“融冰的冷”定格了生死相隔的瞬间。“融化了一生的毅力”将生者面对死亡的无力感具象化,而“水静河飞”的对比,暗喻生命在无常中悄然流转。诗中“雪茫茫的孤寂”“被遗置的时间”“僵直的束缚着窒息”,用冷色调的意象堆迭出死亡带来的空寂与压迫,仿佛连时间都在此处凝固。最动人的是对“宿命”的隐喻——以“猕猴林中寻觅果蓏”作比,将人生的奔波与挣扎困于“宿命的树林”,既藏着对母亲离去的痛惜,也暗含着对生命循环的无奈,那份“终不可逃脱”的怅惘,在宗教般的敬畏中更显深沉。
  《托梦》则转向清明时节的梦境,以“兵荒马乱”的画面起笔,将思念的汹涌与不安具象化。母亲“泪水滑落”的模样,与“神骨俱冷”形成强烈对比,“再也找不回那年夏夜的温度”“往昔的落尘”,用“温度”与“落尘”两个细微的意象,勾连起对往昔的追忆——“出走时的温度”是母子间温暖的羁绊,“往昔的落尘”是日常生活的细碎温情,而“找不回”的重复,道尽了时光一去不返的怅然。梦中“泪水惊见,瞬间神骨俱冷”,将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冰冷无缝衔接,末句“多烧衣服给您”“诵经念佛回向”,以具体的叮嘱收束,让宗教式的慰藉与朴素的牵挂交织,把思念从梦境拉回现实,那份“记得”的反复,是生者对逝者最虔诚的承诺,也让清明的雨与梦中的泪,在时空里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两首诗一脉相承,前者重“见”——以直面死亡的冷静笔触剖析宿命,后者重“梦”——以虚幻的梦境释放思念;前者用“树林”“冰”等意象构建宿命的凝重,后者以“泪水”“温度”等细节传递温情的余温。诗人始终以克制的语言包裹汹涌的情感,却让每一个意象都浸满悲伤与眷恋,最终在“生死”与“思念”的交织中,完成了对母亲最深沉的告别与纪念。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