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目录

2021-03-18 作者:马启代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猛仁、李俊功等主编 《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近日出版。

 

审美慧眼与辩证笔法

——序《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崔国发

步履中,捡回走失的灵魂(组章)/丁 子/1

在布满春色的深巷里(组章)/三色堇/2

秋的诗意与雪的渴望(组章 )/也人/4

在一条河里寻找生命的倒影/小/睫6

魂系三国(组章)/马仕安/9

论葫芦的作用(组章)/马东旭/11

飞翔的湿地/马启代/12

读墨记(组章/)风 荷/14

大地静美(组章)/王剑/16

南方行踪(四章)/王琪/18

熬 鹰(组章)/阿 垅/20

飘雪的晚上/王忠友/21

玛尼堆上向日葵/王宗仁/23

工棚随笔(组章)/王志刚/25

云间的山/王剑冰/27

渡口(组章)/王猛仁/28

蝉/王彦明/31

叶红香山(五章)/王志清/33

幽谷(五章)/王幅明/34

表达的忧伤/王俊楚/37

川岛寄情/文榕/38

放牧风马牛(组章)/支禄/40

子夜巫歌/左右/41

这一条河的怀想(组章)/天涯/43

话题(外三章)/天然石/45

关于倾斜的断想/北琪/46

西域辞/包训华/48

像安徽那样/方文竹/50

风走动的样子(外四章)/白炳安/51

安静的玫瑰园/丛林嘟嘟/53

光的使命/亚男/56

乡愁是一只孤独的鸟(五章)/亚楠/59

我是一个雨天不带伞的男人(外三章)/刘虔/61

黄河,苦难的母亲(外四章)/刘向民/63

这辽阔的尘世盛满金灿灿的阳光/刘贵高/64

宋都的梅/刘慧娟/66

你站着就是大地的背影(组章)/老秋/69

我在心里点燃一支流泪的蜡烛(二章)/江雨/71

岳池农家之灵溪河(组章)/师师/72

空房子/庄伟杰/73

在雷阳大地,他用二十天穿越千年/孙善文/75

低头思故乡(组章)/许泽夫/77

啄木(组章选三)/舟自横/79

穿过城市的河/任俊国/81

独觉书(四章)/纳兰/83

内心的风景(四章)/阿土/84

行走在西部(组章)/宗海/87

石头记/阿英/89

喜鹊翙翙,碧天痕迹(三章)/李俊功/91

舟曲三章/李松璋/94

太阳之播(四章)/邹岳汉/96

风吹亮我的心(节选)/陈词/99

灵魂的舞蹈/陈洪/102

杨塘纪事(组章)/陈俊/104

中国元素(组章)/陈计会/106

家谱笔记(组章)/陈平军/108

对着镜子说话/陈于晓/110

雨中独谒沈从文墓地/陈旭明/112

赞 歌(四章)/陈志泽/115

3点45分的月光(三章)/陈劲松/116

像自然一样/陈惠琼/118

茶之死/陈慧瑛/121

汉 曲(选章)/苏扬/122

树荫里看书的女孩/苏启平/124

闪闪发光的事物学会匿藏(组诗)/吴燕青/126

青海呓语/何敬君/128

沉默(外两章)/杨延平/129

影子截图(组章)/杨建虎/130

向故乡望了又望/冷雪/131

听风(外两章)/张元/133

唯有它们,能与万物保持温暖的亲和/张娜/135

印象草原/张沫末/137

乡间的光影(组章)/张少恩/138

鹰祭(外二章)/张九龄/140

华丽与高贵,要用生命来烧制/张丽明/141

草原诗叶(外一章)/英伦/143

行走巴拉格宗/牧风/145

喀纳斯湖之幻(外一章)/郑立/147

从隔离到立春(三章)/庞娟/148

居巢湖畔/武稚/150

数字中国史/周庆荣/151

长林沟札记(组章)/周鹏程/153

岁月的溪(组章)/雨霖/156

一朵浪花生下无数的天空(组章)/林水文/158

柳暗·花明(三章)/林晓波/160

有与无之间(组章)/范恪劼/161

遍地乡愁 (五章)/姜华/163

沉默的书房/语伞/166

索伦河谷笔记(组章)/香奴/169

今晚,我从倒叙开始接待你/雪漪/170

大沙田之诗/宫白云/172

阿尔山之夜(组章)/郝子奇/174

乡村,抑或叙述(四章)/封期任/177

闭门谢客(外四章)/赵目珍/179

霜之光影保留着应该具有的样子/侯立权/181

水流的方向/荒原狼/183

在月光的露水里,做一个灵魂赤裸的人(组章)/胡世远/185

一袋旱烟,是父亲最好的发言(外四章)/胡有琪/190

化境(组章)/秋山红叶/191

我从大地走过/栾承舟/193

伊犁河谷/秦一/196

往 事/高专/198

词语是一场泪水/高伟/200

樱花醒/爱斐儿/202

柴火灶/袁伟/204

闯入者(组章)/海叶/205

仁庄纪事(组章)/晓弦/207

季节,暗香含笑/夏寒/209

雨出水(外三章)/徐庶/211

徐源散文诗五章/徐源/212

时间在说话(组章)/徐福开/214

牧草青青/徐澄泉/215

西顶三味/徐慧根/216

活的伊甸园(外四章)/耿林莽/218

父亲的大地/贾文华/222

独舞:《梅》/倪俊宇/223

在深圳,我用幸福来区分四季/唐成茂/225

瑶寨恋/唐德亮/226

黎山·黎寨·黎人/唐鸿南/228

大足观佛(组章)/郭毅/230

散落的幻象碎片/曹雷/232

一朵云带路/堆雪/234

喇叭花或夜的眼睛/曼畅/237

识水/偶然/239

汉中街巷十二时辰/梅一梵/240

浅尝,一条未知的线/黄志专/242

齐物论(组章)/崔国发/244

鹰知道雪山的高度/黄恩鹏/247

时光之舞/彭进/249

唐诗素描(五章)/曾冬/250

树的舞台/曾辉/253

阅读灵魂(组章)/敬笃/254

小品五章/蒋默/256

触角向内/棠棣/258

居住者/朝颜/260

与君书/韩冰/261

映像石嘴山(三章)/雁歌/263

一路向西(组章)/雁南飞/264

西顶的高度(短章)/葛道吉/266

汉字意象(节选)/喻子涵/268

水路(组章)/鲁绪刚/270

思念是一封寄不出的信(外二章)/彭云霞/272

铜瓦厢的树(组章)

/雷黑子/274

苦楝树/虞锦贵/276

独白书(外二章)/鲍伟亮/277

稻草人/蒲素平/279

三国往事录(组章)/鲜圣/281

编钟/熊亮/282

在韩家荡,做一朵快乐的莲/箫风/284

自然的梵音(组章)/潇琴/285

在钢铁的吼叫声中/缪立士/286

众生(组章)/漆宇勤/288

越州觅情/毅剑/290

镜头下的西沙/蔡旭/292

蔡淼的散文诗(组章)/蔡淼/294

草木人间(组章)/蔡兴乐/296

昆虫世家/潘志远/297

明月书(组章)/墨未浓/299

印象甘南:一朵云在等我(组章)/霍楠楠/301

生活志(组诗)/娜仁琪琪格/304

 

审美慧眼与辩证笔法

——序《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

█ 崔国发

  王猛仁、李俊功二兄不愧为散文诗的有心人。他们不仅散文诗写得好,而且树立精品意识,千淘万漉,披沙拣金,在审美的慧眼中,欣喜地打量与发现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散文诗谱系上那些彰显时代风貌、探索意味深长、个性色彩鲜明的先锋文本,汇聚了165位较为重量级诗人的精萃之作,让意义化写作多了一部焕发着艺术生机与活力的诗性样本,为扑朔迷离的散文诗版图增添了新的文学坐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散文诗人自觉地选择向清浅告别而转向更深的生命体验。仰望浩瀚的思想星空,他们总想把目光投射得更远一些,希望通过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现象透彻地看到哲学的本质。诚然,散文诗不是哲学,它当然属于文学,与哲学看似没有关联,但倘若一个人能够美中生智、术中生道、艺中生情,或沉浸于散文诗,以人类心理相通维度视之,让散文诗与哲学在生命的意义上打成一片,让所有的思想与情感都内化于心,并且找到哲学的安放之处,进入一种艺术化境,岂不是一桩人生的乐事?

  因此,猛仁、俊功先生独具慧眼,在诗与哲学的交汇点上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座能够承载生命的桥梁,连接起了散文诗与哲学之间割不断的血缘关系。二位仁兄在主编《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一书时,所遴选的大部分诗作,都在浓郁的诗性表达中融入辩证思维,洋溢着哲理意蕴,以及耐人寻味的东方智慧。由此我想起了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曾说过的话,文艺不讲辩证法,是要走上绝路的。散文诗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也要讲一点辩证法。诗人在创作时,未必是概念化地演绎哲学或思想的标识,但无数文本告诉我们,散文诗中的辩证关系,其实是在诗人不经意的叙述与抒情中,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衍化于字里行间,他们澄澈的诗性与敏锐的感受性,也悄然亲近“知性”或约定俗成地带给我们的心灵以深刻的感铭,从而实现真与美的交错、激情与理性的对流。器与道、事与理、景与情、心与佛、形与神等辩证关系在散文诗作品中通透与闪烁,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栖居,往往打上了诗性智慧的烙印。关于散文诗的辩证笔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例析。

  一是即器见道。形而下之器,与形而上之道,因心见而现。道寓于器,道在器中,从器中看到道,是散文诗人看家的本领之一。即器以见道,据器而道存,道器一体,道亦是器之理,器物之繁,知之非易。若以“道器关系论”审视,集中的许多散文诗即可通透。青铜爵作为夏王朝的一个标志性饮酒器具,在王幅明的《夏朝的王爵》中出现,诗人从铜爵中看到了历史盛衰与兴亡之道;砖头作为富丽堂皇的宫殿或不起眼的茅舍砌筑物,在周庆荣的《沉默的砖头》中建构,诗人从砖头上融铸了寂寞负重的人生之道:“它们是一根又一根坚硬的骨头。/它们就是不说话,更不说过头的话。/它们踏踏实实地过着日子,一块砖挨着另一块砖,它们不抒情,它们讲逻辑。/风撞着墙,砖无言。风声吹久了,便像是历史的声音”;铁环作为“物质和精神的硬物”,在方文竹的《铁环》中呈现,诗人从有关铁环的记录和传奇中打磨出了生活之道,而他的另一章《磨盘》则是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快速飞旋,诗人从各种各样的磨盘中感悟出哲学之道;金和木作为亘古以降最平常的器物,在陈计会的《中国元素》组章中,诗人从坚硬的金属和结实的木质中铿锵出神秘的心灵之道。器者物也,物以言志,道随器变,形下之物蕴涵着形上之道,因器物存道,而道心明也,如三色堇诗家所说的“愿万物各有所安”,各寓其道。

  二是即事见理。散文诗要回应现实生活,介入生活现场,记录时代变迁,汲取源头活水,在对大千世界的全情融入中展开灵魂叙事,即能从事中看到理。翻开《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我发现,有不少篇章致力于“即事见理”,因事明理,见人见事,入情入理。诗人折枝带露,那些来自真实生活中鲜活的人与事,使读者从个别中领略到一般,从具体人事的认知中升华到对深层哲理或人间公理的探求。蔡旭的散文诗,善于寻找朴实无华的诗意与深意,叙常人之事、抒平民之情、阐万物之理,选入本书的《这片被囚禁的土地》和《大雨冲刷的大街》分别写撂荒的土地开发,因腐败滋生高房价而转嫁给芸芸众生和大雨把一次车祸后受害者的血迹、事故的痕迹、肇事者驾车逃逸的轨迹都冲刷殆尽之事。前者是对官僚主义、功利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无情鞭挞,后者是对麻木不仁的人性弱点的深刻解剖,诗人在写作时即事见理,作品闪耀着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唐成茂的散文诗,无论是在深圳用幸福来区分四季,还是深圳河面上的彩云飘飞、人语之响、沙鸥翔集,抑或是村庄上奔驰的骏马和鞭子上的河流,都极尽叙事之能事,甚至于“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情一晃而过”,但都不影响诗人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悟出生活的诗意、爱情与幸福。陈旭明的《郊区·社区》盘桓在郊区与社区、过往与当下、乡村与市廛、传统与现代之间,直面身边的喧哗与骚动,将世俗生活里的杂乱碎片与现实本相进行非线性、快节奏、高密度的艺术处置,让读者在那光怪陆离、迷离恍惝、变幻莫测的意象叠加中,博取丰富的内涵、眩目的图景与深重的忧患意识,诗人娴熟地运用插叙、闪回、白描、视角切换等艺术手段,让散文诗于非虚构的“浮世绘”中产生视觉冲击力与深刻的启示力。徐澄泉的《随便》写一个随便的人随便地对待地球,如随便丢果皮和纸屑、吐痰或冲撞红绿灯,结果导致地球的反制,“我”则如同“一粒微尘,从一件衣服上被人随便抖落,在茫茫宇宙中,随便地飘啊飘……”诗人松散、随意、幽默的写实背后发人深思的部分,恰是“即事见理”的魅力所在。喻子涵的《汉字意象》,从象形文字的形神中兼备纷繁的事理,字里行间关乎思辨的痛痒、文化的诗性与人生的哲思。

  三是即心见禅。神示的诗篇,大抵是心灵的宗教,往往表现为感性、智性、佛性、诗性相通,心境、灵境、禅境、化境互补,彼此之间凝结着禅宗式诗性智慧。耿林莽是中国当代著名散文诗大家,他的散文诗精品《日落》写弘一法师之逝:“日落:/寮房里很静,仿佛他依然在那里坐禅。/香炉中最后的一缕氤氲已经飘散,灰烬一点点跌落。”日落时圆寂,烛暗烬飞,肉体之逝,灵魂升天,或也预示着另一种新生。为此弘一法师悲欣交集。“灰烬为虚,只有那曾经璀灿的燃烧,是唯一的实”,灰烬跌落,未必悼挽,或意味着生命完美的收官,正是因为“那曾经璀灿的燃烧”,值得人们“悉出至诚”的缅怀。王宗仁的《玛尼堆上的向日葵》写道:“磕长头去拉萨的朝拜者用额头磕碰,试探解谜。想把苍茫的心事册册打开,却陷到更深的迷茫。”其间蕴含着神灵的信仰与心事的迷茫,散文诗也因此被烙上了神性的底色,显现出感动人心的精神力量。王剑冰的《云间的山》写云台山梦幻般的美:“佛在这里打坐。/梦在这里开花。/你在我的隔壁,隔壁的隔壁香风依然馥郁。/雨灿烂成水的荷,荷又灿烂成阳光的虹。”佛心观照,香风吹拂,灵息相通,莲花开放,超然世外的彩虹,折射着阳光一望无际的澄明。王志清在《拜访王维》中写道:“遥望云气氤氲的终南山,那是一朵莲花,静穆澄澈而不事喧嚣的莲花,我却不能有迦叶的微笑”“倚杖柴门外,听出了我们怎么也听不明白的禅偈,那是需要忍受连‘千古隐逸之宗’的陶令都耐不了的渊默。”作者是享有盛誉的王维研究专家,此番对王维的造访,让云气、莲花、迦叶、禅偈等意象有机嵌入,集禅诗、佛智、灵慧、虚静于一体,而灵魂终归有所依。黄恩鹏的《鹰知道雪山的高度》,也是诗人抵达“自然中心主义”的高度。作者对雅鲁藏布的虔诚朝圣,对哲古镇神秘力量的驾驭,对雍布拉康天边圣徒的仰望,对布达拉宫神佛面目的谛视,无不具有一种禅宗的悟与空灵的美。望见鲁朗,“佛游动,遍地花香;佛飞翔,漫天梦想。”即心见佛,拈花寄梦,不啻是一种精神的沐礼、圣洁的苦修与灵魂的澡雪。爱斐儿的《樱花醒》“穿过如画的镜面,让你看见镜子的背面,那空无一物的寂静中,明明还有一字如‘醒’。”空无一物的寂静中,灵魂在如画的镜面上作美的观照,从肉体而醒悟回到自身,进入出神入化的状态。李俊功的《初冬,雨中遇见你》中的一节:“敬畏自然大道,天地神祇,慈悲如海,青春虔敬,我愿以沉默还原心灵最初的认定”“一束光芒照临,惺惺寂寂,我守住,本心澄明。”诗人这章爱情散文诗是由安徽肥东“爱情隧道”景观所触发,自然、天地、青春、心灵、爱情均关乎澄明的本心,一种纯洁与神圣、慈悲与虔敬的悟觉跃然纸上。庄伟杰在他的《空房子》里由衷地兴叹:“拥有那么多的实物,依然觉得空。/具备那么多的拥有,依然觉得无”“在空房子里,我们与世界之间产生的震颤,最后都会归于诗意的宁静。而彻悟的空,乃是我们栖息的居所,它本来就是一座空房子。”空非虚也,无即有也,在诗意的宁静中,或许还呈现出心灵的圆满;大彻大悟,大无大有,“空房子”原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栖所啊!

  四是即景见情。天地有大美,人间要好诗,即景者外师造化,见情者中得心源,景语与情语皆融合于自然。一个耽情于山水的散文诗人,既能尽享美景,又要畅抒深情,切实做到景随情至,情由景生。清代诗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有言:“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邹岳汉的散文诗,即景见情,情景交错,荡心励志,波澜壮阔。他的《太阳之播》写道:“一颗颗金色的种子箭镞般倾泻而下,在大海蓬勃绽放颠颠颤颤的乳峰上扎根,发芽……/齐天涌起的垄垄浩波间,一群接着一群葱脆疾骤的鸟鸣鸥翅,贴近水帘洞般满目琳琅险象环生的涡流底部,簌簌簌地掠过——/撞落浪开浪谢雪片纷飞的树树梨花,衔走阳光般灿烂辉煌的穗穗果实。”可谓行神如空,气贯长虹,真力弥满,浩然守正,一种主体精神在客观景象中充盈与驰旋,一种生命力的播扬与喷薄。陈志泽的《驾着列车飞奔》也是一首雄浑苍茫、摇荡性情之作:“只有这样的快速,才是我的步伐。只有这样的气魄才是我的豪情。”字里行间气腾势飞,浩荡奇伟。刘虔的《我是一个雨天不带伞的男人》乃是情景交融、意境美的诗:“一块石头落入花丛。一朵云飘在水中。/一个雨天不带伞的男人。双手捧住花朵的彩虹。/心念滚动着泪雨雷鸣的呼号。/勇士不说来处。只求脚下的路永远延伸。”由落入花丛的石头、飘在水中的云朵、捧住花朵的彩虹等组成的景语,与“勇士不说来处。只求脚下的路永远延伸”这样饱蘸着深情至理的句子相互契合与浑化,诗人把外在之景化作了内心的映照,一缕缕情丝在心灵中悄然形成,并且向我们传达着一种知性、情境与深长的意味。冯明德的《纤痕》既有阳光、月华、孤星、波浪、漩涡、航船、云帆、桅杆、磷火、暗礁、险滩等繁复意象组成的风景画,也有长长的纤索勒出的历史的探求、人生的沧桑、生活的沉重、情感的深切、灵魂的浩叹与交响,诗人进而在艰难跋涉的旅程与寻找的悲歌(抑或是“嗨哟嗨”拉纤号子)中,思考着人生的终极意义,乃是一种集景势、情势、理势、构势、言势之大成的大诗!落在更远的山林里的鸟,曾经是“迷恋的风景”,看花开花落,观秋叶飘零,亚楠在他的诗中,寄托着刻骨铭心的乡愁,这便是《乡愁是一只孤独的鸟》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心随鸟动,情与景生,能否回到生命的故乡,以缓释心中爱的沉重,便是诗人要追问与诘询的话题。王猛仁的散文诗澄怀味象,景牵情绕,无论是渡口无声的等待,还是岸边火焰的温情,抑或是“在嫩绿的色彩下诞生,又在泛黄的纸笺中倾诉”的一种默念,都汇入奇异美妙的诗境,化作人生的苦涩与甘甜。亚男的《光的使命》写道:“光就是一个人的格局。胸中有光,生活就是自然的。可以看见路,也可以欣赏到风景。光是神的旨意。”这里有自然的风景,有生活的慧光,更有精神的亮色。箫风笔下韩家荡与楠溪江的莲与水超凡脱俗,诗人在此找到了人心与自然的关联;李松樟在舟曲所感悟的沙棘、泉水与圣水湖美不胜收,写出了一个精神漫游者对自然景观的领悟;倪俊宇散文诗中的大漠孤烟与三沙渔歌寄慨遥深,踪迹、史迹与心迹相叠,客观景象中充盈着鲜明的精神主体性;文榕抒写的沙田中央公园绵邈细致,诗人按照心灵的旨意找到了自然的诗意;陈惠琼《像自然一样》中的诗与思深邃精到,缩龙成寸,凝结的是自然与人生的精华;陈劲松的名作《3点45分的月光》晶莹剔透,诗所体认的安详与宁静之美,足可还自然之魅;赵目珍的《闭门谢客》古雅冲澹,推窗即景,尽皆注入抒情主体的切身体验;夏寒《在内蒙古的沉思》别具地域风情,让身心与草原展开和谐的对话。这些作品都能即景生情,追求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思的双向交融,如诗人孙重贵所言:“写景时情自在,写情时景自在”,二者密不可分。

  作为散文诗发展的见证者、书写者、实践者,王猛仁、李俊功先生带着一腔对振兴散文诗深挚的爱与责任,编写了《中国当代百家散文诗精选》,为促进散文诗的繁荣做了一件大好事。读者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领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散文诗创作的大体风貌。对于散文诗研究者而言,有了这个选本亦弥足珍贵,至少多了一个探寻散文诗艺术的视角与窗口。我愿意把这本书推荐给亲爱的读者,并乐意为之序。

  篇末需要说明的是,限于个人水平、时间精力、序文篇幅,部分收入本集的优秀作家之精品未能论及。有的诗人所提供的作品可能不是其代表作,有的则与我的序文视角不相匹配,有的我在过去曾另撰专文系统地评论过,此次都不再重复以前说过的话。特别是我认为不少实力作者理应入集而未见其妙,或许是未向编者供稿而成遗珠之憾。不周之处敬盼谅解并祈指正。

2021年3月17日凌晨3时,于平天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