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离开青海情系高原第四回(文坛耆宿十二家诗选)

2020-09-17 作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他们曾经在青海文坛乃至全国文坛享有盛名,各以诗歌见证新中国建立70余年来的巨大变迁。他们之中高龄者已是米寿,最年轻的欣逢古稀,人生最可宝贵的青春岁月,最可回味的恋恋风尘,都遗落在遥远而神奇的青海高原。如今他们散居祖国四面八方,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然而心中始终有一个青海情结。以年龄为序,他们分别是:海风(北京)、陈乙生(长沙)、朱奇(青岛)、白渔(成都)、任炳荣(成都)、殷家璠(南京)、常江(北京)、邢秀玲(重庆)、卞奎(济南)、刘佑(深圳)、李镇(北京)、金元浦(北京)。(甘建华编选推荐)
海风叙事长诗节选
 
《库库淖尔的山鹰》(第一章第三节)
 
祭海的神坛设在仰华寺遗址,
这是顾实汗择定祭祀的地方。
面对着被大雪覆盖的青海湖,
背靠着库库淖尔积雪的山梁。
左边的布哈河也是冰雪覆盖,
但冰下的涛声显示它的强悍。
神坛前的旗杆也悬挂上经幡,
它与风共舞发出猎猎地喧响。
 
巳时正刻一到钟声鼓乐齐鸣,
迟到的太阳这时也露出笑脸。
把温暖撒给祭海的芸芸众生,
雪白的库库淖尔岭霞光万丈。
司仪鸣鞭三响会场立刻安静,
八名威武卫士分列旗杆两旁。
身穿蓝缎皮袍腰系黄绸丝带,
脚登黑绒长统战靴越显雄壮。
 
旗杆前并排摆放着三张供桌,
大银盘中供奉着美酒和糕点。
司仪鸣鞭高呼:“请出金苏力定!”
又有两名卫士扛着长矛上场。
两名卫士左右护卫走向供桌,
四人将其敬献在中间长桌上。
与会之人立即跪于雪地之中,
见这支金苏力定就如见祖先。
 
金苏力定在晨光下闪着金光,
那是顾实汗百战百胜的神矛。
他统一了斡亦剌蒙古各部落,
使广大的牧民生活过得富饶。
他要把神矛供奉在仰华寺中,
但时至今日仍置于大蒙古包。
重建仰华寺的梦何时能实现?
每想到此多尔济都觉得愧疚。
 
祖父在世时对建寺有过筹划,
民国初造何尝一见国泰民安?
他接印为捐税竟是捉襟见肘,
建寺之事也只能是痴心妄想。
这时披红袈裟的喇嘛吉木措,
引领众人顶礼膜拜点烛焚香。
鼓乐声中吉木措又引领众僧,
吟诵水经,天籁之音动地感天。
 
乐息经停但人们仍默默祈祷,
这时吉木措喇嘛走下了祭坛,
向哈撒多尔济躬身示意邀请,
引他到坛前向海神进供上香。
他已换上宽边宝石蓝缎皮袍,
长长的宽腰带紧紧束在腰间。
他点烛进香并躬行跪拜大礼,
起身后打开祭海文高声诵念:
 
“海神,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
所有守护神、腾格里天神、龙神,
我们表示崇拜并祭祀而赞颂:
根据我们的崇拜、祭祀和赞颂,
祝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和伴侣,
对于那些永远奉献祭祀的人,
和为之而进行奉献祭祀的人,
都能镇压鬼怪并能减轻疾病。
 
“海神,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
所有守护神、腾格里天神、龙神,
我们表示崇拜并祭祀和赞颂,
根据我们的崇拜、祭祀和赞颂: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大街小巷,
或者无论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同一切与人作难的妖怪魔鬼,
赐以生命之力及财富与欢乐!”
 
哈撒多尔济念诵这篇祭文时,
曾因哽咽而一时间陷入停顿。
他自幼诵读而从未把它遗忘,
他们的祖先虔诚地受它指引。
众生在祭礼时则不断地复诵,
在复诵时往往添加一点变动。
因此他又鼓起勇气再度捧起,
为蒙族牧民降魔驱邪的祭文:
 
“海神,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
所有守护神、腾格里天神、龙神,
我们表示崇拜并祭祀和赞颂,
根据我们的崇拜、祭祀和赞颂,
祝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和伴侣,
对于那些永远奉献祭祀的人,
和为之而进行奉献祭祀的人,
清除疾病和瘟疫、强盗和蟊贼。
 
“海神,完全实现我们祝愿的神,
所有守护神、腾格里天神、龙神,
我们表示崇拜,并祭祀和赞公网,
根据我们的崇拜、祭祀和赞颂,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大街小巷,
驱逐魔鬼和骚扰牧民的敌人,
阻止豺狼进攻畜群伤害牧人,
预防冰雹、白灾、旱灾、风灾、饥荒。”
 
哈撒多尔济高声缓慢地朗诵,
甚至再度哽咽坚持读完祭文。
祭文完全表现他内心的愿望,
和相信长生天对人类的爱心。
但同时他也感受到一种无奈:
有天神有魔鬼有好人有坏人,
有生命有疾病有欢乐有揪心,
他真诚地祈求上天保佑好人。
 
当他读完了祭文跪地礼拜时,
参加祭海的人也都跪地礼拜。
库库淖尔岭静悄悄地领受着,
冰雪覆盖的青海湖已经澎湃,
表示它已经听到了祭海经文,
要迅速地把祭文传达给湖海。
喇嘛向人群里抛撒祭果点心,
大蒙古包门已经给官员打开。
 
[作者简介] 海风,本名曾宪法,生于1933年1月31日,辽宁沈阳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在中宣部文艺处、西宁市文教局、青海省文联供职。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9月调往北京,后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学督导,聘任匈牙利国古代史研究与出版协会客座教授。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未央宫》(获青海省人民政府奖)等4部及长篇叙事诗《库库淖尔的山鹰》(上、下卷)。现居北京。
 
 
陈乙生诗两首
 
阿妈,你在想什么
 
一会儿抚摸钢轨,一会儿数着枕木,
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凝望远处。
阿妈哟,胸脯为何剧烈起伏?
阿妈哟,眼眶为何溢出泪珠?
 
是想起阿爷支乌拉的古栈道?
——悬崖峭壁上托起一条羊肠路,
颤抖的脚一步踩着一个危险,
白骨堆里又添一堆新白骨……
 
是想起阿爸被马匪拉夫?
——疲惫的骆驼牵着他艰难匍匐,
燥热的戈壁榨干他的血汗,
他偎着骆驼被盖上一堆新土……
 
一声汽笛打断她辛酸的回忆,
隆隆列车撕开柴达木沉沉沙幕,
那是谁,探出头向她欢呼,
是小巴桑扬起手臂,看他在腾云驾雾。
 
阿妈轻轻揩去眼角的泪滴,
她看见儿子飞进五彩的宏图。
青藏铁路哟,你路基里浇注着幸福,
青藏铁路哟,你路面上飞起一个民族。
(1979年9月,作于青藏铁路铺轨到格尔木之时)
 
 
大漠小店
 
炊烟伸臂,搀扶开拓者卸下疲倦,
饭菜飘香,浸润英雄们干涸的心田。
三栋土房围个庭院——这店很小很小,
八百里瀚海却在这里掀起波澜:
 
“我们的钻机开采新的矿点。”
“柴达木油田攀着井架露出笑靥。”
“我们把‘荒凉’扫进火红的熔炉。”
“云彩上我们吊起了雪水电站。”……
 
热情的交谈鼓满了内心的风帆,
夜深了,多少人还在酝酿新的战斗方案。
火红的理想在火热的心中闪光,
小店睡一夜,醒来一个新起点。
 
饭菜飘香,留开拓者几多眷恋,
炊烟袅袅,送英雄们跨上征鞍,
波光闪闪,小店像扬帆出征之舟,
撒出的鱼鹰,将叼回又一个丰年。
(1981年10月)
 
[作者简介] 陈乙生,生于1935年8月16日,湖南东安县人。1952年9月参军,1959年随沈阳军区某部调往青海支援平叛,在青藏兵站部各兵站任职。1978年转业到地方,1980年任格尔木市文教局局长、党委书记,兼任市文协副主席、青海省作协理事。1985年底调回湖南,曾任湖南法制周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湖南省作协保护作家权益委员会副主任。出版诗集《闪光的高原》、长篇小说《飞云口》。现居长沙。
 
 
朱奇诗一首
 
青海高原礼赞
 
多少年来,啊!多少年来
我孕育着我的感情
培养着我的歌声
使它更成熟、更响亮地
唱出我对青海高原深深地深深地赞美……
 
我是南方的孩子。南方大地的乳汁
是温柔的,甜蜜的,醉人的……
我像别人一样,爱着自己的故乡
那里有宝蓝的天空,天空有洁白的鹤群
那里有明澈的清泉,从深深的石缝里流出
那里有沉甸甸的稻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红的杜鹃花,白的玫瑰,蜜桃般的树脂……
是的,我爱我南方的故乡
但是,时候不同了,现在我已是一个青年
如果有谁问我:你爱什么?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
我将果断而骄傲地问答:
我爱大西北,我爱青海高原!
 
我,曾经以一个战士的身份
手执武器行走在西北的土地上
我呼吸过高山之巅冷冽的山风
我痛饮过藏胞家沁甜的鲜奶
我曾用那带沙的黄河水洗过脸
昆仑山的冰雪也曾为我充饥……
这一切啊,都是孕育我情感最初的元素
我赞美这一切,赞美我所见所闻的
赞美这大地的生活,祖国的聚宝盆
 
我赞美我们的昆仑山和祁连山
它们像一对上了年纪的兄长
山顶上,那终年不化的积雪
好像老人秃顶,标记着残年样的一绺疏发
一个个连绵不断地山峰接壤开去
好像是它亲手哺养的子孙万代
我,曾经攀登过它的峰顶
那里,曾有我们战士的脚印
山顶上,有插过我们胜利红旗的地方
我们的鲜血也曾滴过几滴在上面
但是我要赞美的不单是这些
还有它们肚里蕴藏的黄金
那些黑色的土质,一捏就可以捏出油来
记得有一次,我们向山上进军
冬天,风雪呼啸,地冻如钢
我们用刺刀划着阶梯
刺刀插进地面,地上冒起火星
那不是冻土过硬哟
那是刺刀的钢与原始的铁块相碰的火花
我们的衣袋里曾装过多少这样的土块呀
我赞美它!赞美祖国富饶的土地……
 
我赞美我们的草原,那天然的好牧场
像海洋一样宽阔,像母亲一样温存
春风荡起一片绿色的波浪
我曾多少次躺在它身上
头枕着手,仰望着深邃的天穹
它抚摩着我,拥抱着我,亲昵着我
好像童年时母亲的爱抚
但是,我不能只赞颂这些
我要赞美那漫山遍野的珍珠——
黄的、白的、黑的、五颜六色的羊群
在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上
一个过路的牧人,偶尔谈起他们的生活:
“这里每一个家庭,拥有
一年中生产百余只羊羔的家业。
如果一只以十余元计算,一年
就可收入一千余元的巨款
如今我们正在组织牧业生产合作社……”
啊,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从他那骄傲而充满对未来无限信心的话里
我听到了草原人民新生活的声音
啊,不就是这些被人称为“吉卜赛”的牧民
在过去,有多少人冻死在大风暴里
有多少姑娘找不到一件可遮身的衣裤
如今她们已经用北京的花布来打扮自己
我赞美我们美丽如画的草原
也赞美他们幸福的生活更加繁荣
 
我赞美我们的黄河,我的母亲
我,和她有着深深的情感
多少个夜晚,我带着全副武装
露宿在她的怀里
她,曾赐给我多少甜蜜的梦啊
春天,它装载着昆仓山上原始森林的落叶
伴随着朽木匆匆地流向远方
冬天,它带着片片下沉的冰块
像母亲裹着婴儿似地飘向无边的大海
在它的怀抱里,傍晚有牧人的“弦子”
清晨有牧羊姑娘的歌,那爱情的歌
深夜有巡逻军人和勘探队员的篝火
淡灰色的炊烟在峡谷间袅袅旋转
而那些宛如闪电般的羊皮筏子
从天上一泻千里地倾泻而下……
在它的两岸,有多少鸽式工棚集结着
像南方的里弄,又像海滩的渔帆
到处停放着钢筋、水泥、木料、钢缆……
像战场上摆着的胜利品
是的,这里是战场!这里正在建立着
人间的天桥、城市和工厂
火车将跨过黄河的胸腹高歌前进……
啊!黄河!我的光荣的母亲
你为人间流尽了多少辛酸的眼泪
你也为人间编织了多少动人的歌曲……
 
我赞美我们的大西北,我们的青海高原
我赞美冷湖、茫崖油花如海
我赞美柴达木遍地黄金
火车穿过无垠的沙漠
汽车吼叫在巨石岩顶
我,曾经走过多少地方啊
但是都一样:一切都在变迁
昨天是荒山野地,今天是烟囱如林
一天ー个样,一天一个面容
一切是那么纯朴、新颖,充满着沸腾
我,守卫着这一切
我,建设着这一切
我要用我百倍的爱
高唱对青海高原的赞歌
(原载《青海湖》1956年7月号,收入《青海十年诗选》)
 
[作者简介] 朱奇,原名朱纪舜,生于1935年12月15日,湖南湘乡市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曾任《青海文艺》(现《青海湖》)诗歌编辑,青海省作协第二届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第三届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出版诗集《巨流之源》《春华初集》(合著)及《朱奇抒情散文选》等,不少作品获奖并被收进全国性选本。现居青岛。
 
 
白渔诗两首
 
野狐峡
 
大野摇动五彩的群落
花气熏蒸中,我走向草原边缘
黄河,不在群山中穿行
而是在平地切出深深的裂谷
惊世骇俗的刀法
天地间錾出神奇的雕塑
 
两岸岩石上,经典那么多
大迁移的博物馆
专门将过去陈说
 
云影,长风
冲荡回折
展开沧桑演变的一轴
把草原悬上高空
把阡陌沉入谷底
没有成法的因袭
没有溃败的惆怅
没有停滞的迂腐
迎面扑来——
撕扯,切割
腾跃,奋争
哪怕只有一丝缝隙
也要化作奔蟒腾蛟
夺路而过
 
这,才是黄河
(1987年元旦)
 
 
藏羚羊
 
茫茫碧野,款款地
走来一个温良家族
 
角杈,不用于进攻
挂风,系雾,挑月牙
 
有翡翠湖由其沉醉
海草滩任它选择
 
需求的很少
才活得轻松洒脱
 
灵境圣地上
飘一串天籁音符
(1991年3月)
 
[作者简介] 白渔,本名周问渔,生于1937年9月20日,四川富顺人。1958年大专毕业到青海工作至2008年退休。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青海省作协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青海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老文艺家”。已出版《黄河源抒情诗》《江河的起点》《烈火里的爱情》《春归柴达木》《白渔诗选》《白渔文存》等诗文集30余部。现居成都。

任炳荣诗两首
 
青春,在茫崖石棉矿燃烧
 
如烟的往事常在脑际萦绕,
久远的记忆挂在红柳树梢。
足迹,刻印在戈壁滩深处,
青春,在茫崖石棉矿燃烧。
 
滴水成冰,欲将瀚海冷藏,
骄阳似火,要把戈壁烤焦。
空气稀薄验证生命的脆弱,
飞沙走石凸显人类的渺小。
 
地窝子里装满美好的梦想,
釆矿场上洋溢由衷地欢笑。
融冰化雪酿出生活的甜蜜,
创业战歌赛过城市的喧嚣。
 
呕心沥血抹平满目的疮痍,
殚精竭虑重塑矿山的面貌。
条条矿坑在我们脚下延伸,
座座厂房在我们手中建造。
 
采矿工人堪称当代的愚公,
挥洒热汗挖掘人生的幸福。
选矿车间热气腾腾的景象,
仿佛快马加鞭与时间赛跑。
 
毕生的心血注入戈壁大地,
创业精神永远像星光闪耀。
新的一代正在茁壮地成长,
挥毫书写新时代壮丽诗稿。
 
 
茫崖石棉矿,我们的第二故乡
 
迎着晨曦,思绪的翅膀飞向远方,
踏着晚霞,牵挂的泪水湿透衣衫。
石棉啊,我们心里的久远记忆,
茫崖啊,我们人生的第二故乡。
 
光阴似箭,我们不觉已白发苍苍,
日月如梭,我们哪个不人老珠黄?
然而,难忘戈壁的阴晴风雪,
茫崖啊,我们青春时代的向往。
 
工友们啊,请看落英缤纷的画廊,
我们的汗珠还在茫崖大地上闪光。
倾听吧,你的歌声依然激越悠扬,
至今还在茫崖石棉矿区回响。
 
悠悠岁月,黯淡了成功的荣光,
冷冷雪水,涤尽了失败的创伤。
像一棵红柳,在沙漠里顽强生长,
似一朵小花,向大戈壁吐露芬芳。
 
春暖花开,茫崖普照金色阳光,
改革开放,矿区呈现崭新气象。
牢记使命,擂响新时代奋斗的战鼓,
不忘初心,谱写史诗般华美的乐章。
 
晨光熹微,面向昆仑山凝神眺望,
远隔千里,为茫崖的新成就鼓掌。
年迈的头脑早已把多少往事遗忘,
牢牢镌刻在心中的却是第二故乡。
 
[作者简介] 任炳荣,生于1939年10月10日,四川大邑县人。高级经济师,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历任茫崖石棉矿工程师室主任、青海省商业厅政法处处长、青海省商业学校校长、青海省商经学会秘书长等职。发表过诗歌、散文、小说、政论等。曾获国家商业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嘉奖。现居成都。
 
 
殷家璠诗两首
 
河源。一对牦牛角
 
雄性的力
倾斜的姿态
挟着血腥 拱出蛮荒的尘埃
射向远天
遇一个突然后
又射向远天
 
此外
只有一对狂魔于草原黑物的犄角
只有一方奠基于各姿各雅山中的花岗岩石碑
只有一眼出自古特提斯海喷涌的泉
两架突兀的青峰
支撑起三个汉字
  ——黄河源
于是 从这荒原黑物的眉心
输送着中华的精液
 
在一座供奉着释迦牟尼阴森森的人间佛国
我见到一对镌着龙蛇样经文的犄角
问身边僧侣
可是天书
他仰视寂寥的漆黑的天棚
默默地点着闪光的头颅
 
哦 也许就是天书吧
射向宇宙尚未破译的密码
(1984.12 西宁南川)
 
 
冷月。玉树文成公主祠
 
一方石壁
仅有的一方石壁
悬挂着
青藏台地的古老历史
呜呜拂扬的海哱罗
递送着缭绕不绝的香火
祭物的芳芬和
滃郁的紫烟云气
 
蛮风经幡
如飘洒的辫发
呈吉祥的霞霓
寒光闪耀的三棱刀
每道刃口
凝一轮冷月
斑驳的光 星星点点
供奉着一弯月牙儿
一尊活脱脱的多罗母
一位唐朝公主
 
掠猎奇异的文明旅者
宛若自外星疆城来
做一次快速非凡的宇航
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
 
屹屹丛山中的土著
虔诚的藏胞
世世代代的祈祷
纯净如水晶石
 
哦,这里是君子国
(1984.7 西宁南川)
 
[作者简介] 殷家璠,生于1941年8月1日,江苏南京人。1966年2月从浙江杭州兵营退伍,来到青海西宁参加三线建设,从事过车工、宣传干事、报社记者、编辑等行当。1993年11月病退回乡前,担任西宁晚报社副刊部主任。1980年1月,加入青海省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诗集《山韵·净土》、报告文学《孤独的人类》等。现居南京。
 
 
常江诗两首
 
冷湖
 
曾是冷的世界,
曾是冷的水府。
 
冷月一弯,
冷风一路。
 
只有七月流沙热,
包围着冰冷的盐湖。
 
当春风吹绿阳关五谷,
当骆驼驮来勘探队伍——
 
当喜讯从钻塔喷出,
当欢笑在油海飞舞——
 
冷湖——
一下子变作热湖。
 
我们不愿改掉冷湖的名字,
并非它早已印进地图。
 
这凄凉的名字会使我们发奋,
祖国富有,现在还不富足……
 
 
锡铁山
 
唐古拉水晶,送给了人造卫星,
祁连山玉石,送进了雕刻工厂。
 
无权把美留给自己玩赏,
留下了,便是有愧的收藏。
 
书案上,只有一块普通的方铅矿,
它呀,竟常常闯进我平庸的诗行。
 
形状像锡铁山隆起的胸膛,
棱角像锡铁山陡峭的石梁。
 
每一颗晶体都四方、发亮,
打碎了,依然发亮、四方。
 
在柴达木水墨画上,
锡铁山,一方圧角的图章。
 
在人生的履历表中,
方铅矿,一枚无字的印章。
 
这是我们青春的证明——
空旷而充实,有限而宽广……
 
[作者简介] 常江,本名成其昌,1943年1月25日生于吉林舒兰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到青海地质局物探队工作16年。曾任中国地质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地质大学语言学教授。退休后担任中国地质作协、矿业作协、国土资源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从事诗歌、楹联、诗词创作与研究,为中国楹联学会主要创始人。出版各类著述60余种,包括12卷本《常江文集》。现居北京。
 
 
邢秀玲诗两首
 
油海恋歌(组诗四首选二)
 
思念
 
多情的明月,陪伴我度过不眠的夜晚,
雪白的信笺,倾诉我心底深切的怀念;
满腹的话儿,就像喷涌而出的山溪,
一颗心啊,早已飞向了遥远的油田。
 
那干涸的荒漠,可有清泉与你为伴?
那浩瀚的戈壁,可有绿树把它装点?
愿幸福的回忆点缀你的生活,
让甜蜜的往事拨响你的心弦……
 
一本石油杂志,是当年相识的桥梁,
一次野外考察,又把两颗心儿紧拴……
曾记否,红柳丛中缠绵的细语,
最难忘,月光下倾心地长谈……
 
我们并不否认一见钟情,
爱情却应当经过干锤百炼;
啊,多么渴望你就在我身边,
为了石油却情愿忍受相思的熬煎。
 
 
团聚
 
车轮啊,再加快飞转的速度,
车窗啊,快为我映出柴达木。
那连绵的沙丘,好像是迎宾的队伍,
一眼看到帐篷心儿狂跳不住……
 
急切中顾不得掸去风尘,
先打听他在何处?
人海中不见他的踪影,
迎接我的是意外变故。
 
他和勘察组被暴风雪困锁山谷……
我的心顿时被寒流裹住。
情愿在寒风中默默伫立,
直等他踏上胜利的归途……
 
蓦地一团烟尘冲出云雾,
踏踏的马蹄就像报捷的战鼓。
领头的不正是他吗?
扑上去欲拥抱他,又收住脚步。
 
他捧出一壶芬芳的油苗,
算是给我的见面礼物。
人群里只能目光频频交流,
心田像渗进了甜美的甘露……
(1979年,尕斯湖畔)
 
[作者简介] 邢秀玲,女,生于1943年8月12日,青海湟源县人。1967年毕业于青海师院中文系。曾任《青海日报》文艺部编辑,1991年调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第五届会长、第六届名誉会长。著有散文集多部,作品入选数十种选本,曾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青海省政府文学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首届四川散文奖。现居重庆。
 
 
卞奎诗一首
 
思念格尔木
 
1.
 
思念  拉长着
八千里路云和月
格尔木——一片永生永世
生长在我们心中的胡杨林
 
挺拔的是山
柔媚的是水
胡杨林 一千年不会死
死后一千年不会倒
 
2.
 
这是一个
浪花鼓涨着的地方
上万名垦荒者曾舶聚于此
扎下了一顶顶青春出航的帐篷
 
于是  我们在这里
放飞歌声
我们在这里
栽种下信念树
 
3.
 
那里有一个著名的小岛
堪称这方天地的经典
河水环绕着她
梦想环绕着她
 
起床号  收工号
是太阳和月亮的音乐
我们出发
也在土台子上明星般地演出
 
4.
 
神话似地邂逅一位将军
人称他是“青藏公路之父”
他的笑声朗朗
天路浩歌撼人心魄
 
在瀚海和雪山间求索
在悬崖上和民工一起筑桥
当年云端铺就了高路
那是藏族人民心中的彩虹
 
5.
 
年轻的时候和
上了一定岁数的时候
都喜欢喝点小酒讲讲故事
此刻赛过神仙
 
昆仑山下的酒浆何以
这般富有吸引力
屈原说过——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6.
 
我们经常在梦里
呼唤这地方
望柳庄  将军楼  湿漉漉的
草毯 一条条砾石小路……
 
我们播撒过爱情种子
如今已经涵养成高原明珠
我们有声有色的乡愁
一曲唱不断的云天鸿雁
 
[作者简介] 卞奎,生于1946年3月15日,山东青岛人。1965年10月,参加青海农建12师到格尔木,曾任师部文艺宣传队创作员、格尔木市文协副主席。1984年初,调入《人才天地》杂志社,后任记者部主任。1986年10月,调往《山东师大报》,后任副总编辑,副编审。先后加入青海省、山东省作家协会。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现居济南。
 
 
刘佑诗两首
 
丹噶尔
 
日月山下一汪清泉
携带着草原的风情
以及油菜花的甜香
款款地一路东去
流成一条响亮的河
 
金银滩的情歌
太撩拨人心了
那是谁的嗓音
醉倒了王洛宾
童话般的故事
穿越一个世纪
 
丹噶尔
深奥的名称
典藏着历史的繁荣
唐蕃古道上望不断的驮队
隐入浓浓的夜色
江浙丝绸,岭南茯茶
后藏皮毛,祁连骏马
英美洋行,耶稣教堂
沿街货栈,如云客商
一个做梦的地方
丹噶尔
 
穿靴子的汉子
红脸蛋的姑娘
还有蓝眼睛,高鼻梁
人们都那么匆忙
抑或是淡定、安祥?
 
成交了,忙完了
稳稳当当地坐在炕上
喝起奶茶,吃着手抓
窗外是一轮清时月亮
还有阵阵明代的风……
 
 
哈尔盖
 
雨后,哈尔盖
天气有些清冷
 
水珠儿在草尖上闪动
这里,白帐房一排排
那里,黑帐房一片片
奶茶、手抓和青草的味儿
久久地在空气中弥漫
炊烟正在消散
越来越轻
越来越淡
 
拍马而去,那个
盘着红丝发结的少年
心不在焉地抡着缰绳
一圈,又一圈
……远去了
一串歌声
一串蹄音
 
草滩实在太宽了
牦牛踱起绅士的步态
羊群朝绿草深处漫漶
像一簇簇涌动的浪花
像一团团飘悠的云彩
听不到嘈杂,唯有宁静
女主人背着水桶出门了
 
莫不是表演力士的威猛?
帐房门口,那只藏獒
竖起硕大壮实的尾巴
气势汹汹地扑来扑去
尔后久久地陷入沉思
——莫不是在追忆
喜马拉雅的牧歌?
 
[作者简介] 刘佑,生于1948年1月5日,青海湟中县人。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曾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育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青海省作协理事。出版诗集《正午的太阳》《红豆•黄花•紫丁香》、散文集《山野的马莲》、随笔集《双溪集》《微笑的水滴》、专著《走向彼岸的辩证法》、论著《教育:实践与方略》等。诗歌曾入选几种选本,论文多次获省部级奖。现居深圳。
 
 
李镇诗一首
 
青海湖的童话
 
一片耀眼的孔雀石的蓝光
在万顷绿色的和弦中
如神笛悠然吹响……
我惊喜地长吁,雀跃急奔
从成熟的老年
跑向迢遥的孩提之乡……
 
哦,青海湖
我本是你的养子
你的咸甜的风和水
将我鞠育
我仍记得
你以细浪的韵语
唱给我的摇篮曲
记得你美妙变幻的沦漪
引逗我
猜想人生和宇宙之谜……
 
于是,我走了,轻率而且任性
甚至无暇听你临行的叮嘱
我走过广阔的高原
走进城市
走进茫茫人海
走进政治风暴的旋涡中心
 
如今,我成人了
——机敏的大脑,强健的身躯
但似乎
又有什么在失去……
是你,又以你的碧蓝
重染了我的梦寐
呼唤我
来这熟谙的土地上
           寻觅
 
哦哦,我又见到了你——
你的日光嬉跳的沙滩
你的鸟羽交映的岛屿
还有我熟悉的水族
——青海湖的无鳞鱼
    青梅竹马的伙伴
 
它们在翔游,无挂无碍
它们在戏逐,无忌无猜
当我的影子投射于湖面
它们聚拢来,万口喁喁
像口衔苇管的顽童……
 
何处的鱼儿
能像你们这样轻松自在?
为了防护
为了遮掩
它们无一不披着沉重的鳞甲
——我,自惭形秽……
 
哦,故乡之湖,生命之波
遥远亘古传下来的一曲纯真的儿歌
而这些有着金色童肤的无鳞鱼
则是歌谣中的仙使
嬉戏在童话的水国
 
让我也来学唱这支儿歌吧
像未满月的新生儿
解开人为的襁褓
在你蔚蓝的灵魂的泳池里
嬉游
   洗沐
      吹一串彩色的
            肥皂泡……
 
[作者简介] 李镇,生于1950年5月18日,甘肃兰州人。3个月时随父母到青海。曾在青海山川铸造厂做工人。1978年考取青海师大首批研究生,攻读中国古典文学。1980年4月毕业留校,翌年9月调往北京,曾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编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总编辑,高级编辑。著有《贫嘴庄子的幸福生活》《仁者无敌——小说孔子》《半部论语》《古代幽默笔记——滑稽世相》及诗集《散步》。现居北京。
 
 
金元浦长诗一首
 
荒原狼
那时候,我背着浓浓的乡愁,到处寻找家园,从南找到北……
——题记
 
……辽阔的秋啸哟……
 
在高原,
我领受了大山的沉默——
草海漠然地起伏,
大湖如皱
抖展迢遥的远波。
莽原,浩荡如斯——
一任那阒寂的绵远
消失于天海之合……
 
突然,有长嘷……伶仃的长嘷……
射穿绵远的辽阔……
在刹那间,如大纛
高举一箭孤傲的辉赫……
 
于是,雄豪的荒原狼,
你剖白如歌讴的长嘷
便如此动人心魄,
你彳亍于荒甸的独行,
便在暮色里
燃起我熊熊的心火——
 
哦,孤独的荒原狼
我曾那样痛诅又那样
深爱你茕茕于雪域的
傲慢和执着。
而今日,你更在何处?为何?
伸开十指吧,
让我插入岁月的坠石之中
寻索……
 
哦,那还是你吗?
蹒跚的荒原狼,
你不再率领你长嘷的屠戮之族,
奔逐于莽原那凌厉的一击,
将血瀑披上双肩,
撕掳精肉
潇洒于淋漓的快意饕餮?
你那惬意的神话之翼,
不再为宇宙风所张扬,
在那白雪的羞涩里,
弹奏一串偶蹄轻捷的序曲
讲述一个辽阔的传说。
然后,瞬间悄遁于雪线的
云朵。
 
你无言,唯余沉默……
 
哦,你?蹒跚的荒原狼,
你不再统领你戈壁威武的风阵,
于雪域一路掘进被沉埋的命运
来注释生之艰辛死之淡漠?
你依旧在那绝死的奔突里,
不屑雪野的簸荡和眩惑?
你——
淡然地腾动你自如而优雅的圆弧
继续你骷髅间的游戏与诙谐?
 
哦,我不忍问你。我已清泪如注,
而你依旧沉默,沉默……
 
告诉我,告诉我!
雄豪的荒原狼,
你不再率领你浩荡的流韵,
激昂于夙晨大漠高举冰峰的时刻
那时,太阳裸露于雪原之野,
你奔行,终于与地平线相会于
星耀的天河……
而后,你傲慢地弹奏
华彩的慢板之乐……
 
而你,依然沉默如斯,沉默……
 
哦,孤独的荒原狼,
最不忍,
忆起你那求偶的嗥叫了。
绿遍草野的时刻,
有四爪躁动的踢踏炫歌,
还有你飞扬的焦灼。
在雌性阴柔的鼻息里,
你生命的顿音
竟如阵鼓擂过。
那凝聚已久的弧状的冲动,
太阳火与春之发伴行的情欲,
给了你君临的威慑。
而你却绝无矜持,绝不做作,
你依然朴素如故凶残如故,
依然放肆而落拓。
 
哦,你这雄性的造物,
你这诚实的残酷,
怎不叫我深爱,又叫我
肝肠寸裂!
 
然而,你终于累了,是累了。
你毕竟已经龙钟,
羸弱如远古的神话传说。
而寂寞,则以动情的孤独,
虔敬地馈赠你思之乐。
哦,那是拨动一根老弦,
弹响的,是回环于
如血夕阳间的生之倦怠,
是乡愁的永夜……
 
而你倜傥的歌诗之族,
早已迸放宏阔的脚步,
收服了荒原的狂悖,
以青春之劲矢,
射落了一代痛苦
一代铁马金戈……
 
哦,老了,你东方月,
苍白于时光之坠落,
哦,老了,你荒原狼,
逝者如斯,你唯余沉默,
是什么
引决你两注古老的
泪雨滂沱?
 
唯有那荧荧的
绿色柔情里
升起的月之苍帆,
唯有苍帆里荒原狼
快意的至情时刻……
 

 
[作者简介] 金元浦,生于1950年12月9日,浙江浦江人。1984年考取青海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1987年于陕西师大获授硕士学位,任青海师大中文系讲师,当年翻译出版我国第一部接受美学译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994年6月,获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