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诗歌评论家对话 诗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相 互理解
2019-12-01 作者:卓尔 | 来源:腾讯大楚网 | 阅读: 次
法国作家奥利维埃·巴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李遇春,法籍华人翻译家杨平纵论中法诗歌交流,并以个体诗歌创作为例,从中法文化出发解析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12月1日上午,2019湖北(卓尔)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忆”对话活动在卓尔书店举行。法国作家奥利维埃·巴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李遇春,法籍华人翻译家杨平纵论中法诗歌交流,并以个体诗歌创作为例,从中法文化出发解析对诗歌的理解和共鸣。
【继承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
在对谈中,奥利维埃·巴罗表示,“短诗是在很简短的时空基础上表达很深刻的情感,这一点虽然是中国的传统,但也是普世性的。”他作为一个欧洲人,在读这些短诗时,他不需要太了解中国,也不需要太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也能够在读诗的一瞬间,能感受到热烈的、深刻的、朴实的情怀。巴罗还将阎志的短诗与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相比,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的诗也是短小的,表达很多情感,同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很多法国人耳熟能详。
李遇春补充说,中国的诗歌和西方的诗歌,一直可以有精神上的深层次沟通。“因为所有的诗歌都是人类心灵自然的流露,不分国界,不分时空。”他认为诗歌虽然带有一定的地方性,但所传达的情感具有普世性和超越性,是没有界线的。
对话的尾声,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贵永华在致辞中表示,“诗歌是普世性的,通过诗歌,我们可以达到非常深刻的互相理解。”
奥利维埃·巴罗是法国作家、评论家,也是法国电视文学节目《每日一读》的创始人,曾担任戛纳电影节艺术顾问,发表戏剧、书评作品50余部。来到卓尔书店,这里书籍的丰富性以及主题的多样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外国文学、法国文学译著数量繁多,让他感到“非常震惊”。通过杨平的翻译,巴罗接触到当代中国诗人的短诗,这些思念过去、怀念乡愁的诗歌让他很喜欢。他好奇地询问这些诗风来源于对传统的继承还是自我创新。
李遇春教授介绍,中国当下新诗创作以抒情诗、短诗为主。这和古典诗词喜抒情短章的传统有关,所以中国的诗人,更善于写短诗。他也更偏爱那些迸发生命灵感的短诗,它们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诗歌抒情的传统。
李遇春教授介绍,中国当下新诗创作以抒情诗、短诗为主。这和古典诗词喜抒情短章的传统有关,所以中国的诗人,更善于写短诗。他也更偏爱那些迸发生命灵感的短诗,它们很好地继承了中国诗歌抒情的传统。
【诗歌传达普世的情感】
在巴罗的邀请下,李遇春现场朗诵了阎志的诗作《风过耳》。他认为这首诗包含了乡村与城市的和解、人性的和解、文化的和解。
我要在故乡的/群山之中/修一座小庙/暮鼓晨钟/与过去再也不相见/原谅了别人/也原谅了自己......
巴罗接着用法文朗诵了这首诗,“法文和中文读来都有韵律和乐感”。他说,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很全面,涵盖了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又使用最简单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对俗世生活的升华和超脱。他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在写,因此也能打动更多的读者。
在巴罗的邀请下,李遇春现场朗诵了阎志的诗作《风过耳》。他认为这首诗包含了乡村与城市的和解、人性的和解、文化的和解。
我要在故乡的/群山之中/修一座小庙/暮鼓晨钟/与过去再也不相见/原谅了别人/也原谅了自己......
巴罗接着用法文朗诵了这首诗,“法文和中文读来都有韵律和乐感”。他说,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很全面,涵盖了人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又使用最简单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或者一个普通人对俗世生活的升华和超脱。他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在写,因此也能打动更多的读者。
在对谈中,奥利维埃·巴罗表示,“短诗是在很简短的时空基础上表达很深刻的情感,这一点虽然是中国的传统,但也是普世性的。”他作为一个欧洲人,在读这些短诗时,他不需要太了解中国,也不需要太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也能够在读诗的一瞬间,能感受到热烈的、深刻的、朴实的情怀。巴罗还将阎志的短诗与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相比,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他的诗也是短小的,表达很多情感,同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很多法国人耳熟能详。
李遇春补充说,中国的诗歌和西方的诗歌,一直可以有精神上的深层次沟通。“因为所有的诗歌都是人类心灵自然的流露,不分国界,不分时空。”他认为诗歌虽然带有一定的地方性,但所传达的情感具有普世性和超越性,是没有界线的。
对话的尾声,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贵永华在致辞中表示,“诗歌是普世性的,通过诗歌,我们可以达到非常深刻的互相理解。”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