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走过一百年
1916年8月23日,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创作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首白话诗《两只蝴蝶》: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诗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杂志上正式刊出,象征着中国新诗的百年历程拉开了大幕。
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新文化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国新诗、自由诗也在击破格律诗、旧体诗的桎梏中表现出强劲可观、丰富诱人的前景。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野草》、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死水》,成为中国新诗创榛辟莽时期的扛鼎之作。而徐志摩、刘半农、宗白华、梁宗岱、汪静之、戴望舒、林徽因、冯至、朱湘、施蛰存、何其芳、艾青、臧克家、卞之琳、李广田等众多新诗的风云人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的推进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新诗革命成为白话文运动的生力军、急先锋,正像胡适在诗中赞颂的那样——文章革命何疑?且准备擎旗做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如今,在新诗走过百年之际,著名诗人杨炼在上海国际诗歌节的世界诗歌论坛上说:新诗经过百年之后,诗人们在今天应该要先建立起对传统古典诗歌的一种自觉,一开始,人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盲目、肤浅,后来才慢慢认识到古典诗歌中的伟大的作品及其创作经验,其实也是我们当代创作的一部分。
著名诗歌理论家、评论家唐晓渡则认为:新诗“新”在语言上,唐诗等古典诗歌在古代语言上的成就已足够辉煌,而新诗则另辟蹊径,用现代汉语体现汉语的美学力量,特别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诗对现代汉语的锻造更为精炼。经过新诗百年沧桑的洗礼,当代中国诗人正在前辈创作努力的基础上继续前行,期待将21世纪的中国诗歌推向又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