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散文诗》北京座谈会纪要
时间:2012年月日
会议地点:北京御府新景
参加人员:梁平、周庆荣、张清华、灵焚、干海兵、黄恩鹏、大卫、爱斐儿、北塔、敬文东、唐力、周占林、娜仁其其格、夏花、木寻、丹菲。
录音整理:爱斐儿
周庆荣:
散文诗在中国发展近一个世纪,以往大家是基于外部的原因去寻证散文诗在中国当下的地位,后来在“我们”散文诗群缘起的初期就提出:散文诗一定是诗性的,属大诗歌范畴,它是中国当代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我曾多次在多场合讲过,对散文诗的尴尬境遇我们不埋怨,应从自身反省开始;我们内心要有方向,要有内在坚定性,散文诗的独立性体现在对整个诗歌的贡献。我们所做的,就是从容地向一系列存在学习,来丰富和丰满我们散文诗的自身。我认为,散文诗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就文体本身而言,它的特性是能够表达我们面临世界的复杂性,它本身内在的深刻性。同时,我们也从理论上,文本上,从我们的表达平台上做了多方位的努力。应该说,对“我们”散文诗内在的建设,内在的发展,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到今天为止,我们依然觉得在路上。基于对《星星·散文诗》的了解和办刊态度的认同,我们在座的各位,对于散文诗从创作到理论再到实际行动都应多角度地支持。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把《星星·散文诗》月刊变成我们当下散文诗的一个高度,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梁平:
这次专程到北京和大家见面,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星星·散文诗》创办的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在这之前,我们在成都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座谈会,也是相同的目的。《星星·散文诗》是《星星》诗刊的下旬刊。从2013年开始,《星星》诗刊已经发展成旬刊了,上旬刊《星星·诗歌原创》,中旬刊《星星·诗歌理论》,下旬刊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星星·散文诗》。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月刊,这是因为散文诗创作,在在座的各位诗人、是个批评家的不懈地努力下,已经越来越凸显其它的存在以及迅猛发展的重要性。经过一年多的考察和论证,让我们种种决定创办了这个刊物。对于散文诗来讲,不管我们对它有无歧视和偏见,它的受众以及自身的成长已经在中国诗坛上是一个不容置疑,不容消解的符号。有许多优秀的散文诗,当代的很多优秀作品没有整合,这就是庆荣说的“我们还在路上”,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我希望《星星·散文诗》将会成为中国散文诗最大的舞台,它会让中国散文诗有一个整体呈现,我希望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它也将成为中国散文诗的一个视点和标杆。现在舞台已经搭建起来,我们立志于散文诗创作和散文诗研究的各路英雄豪杰,能够在《星星·散文诗》自己的刊物里,施展自己的拳脚,拿出最好的作品,拿出最好的理论,创造出散文诗最美好的明天。散文诗创作,需要名正言顺,需要大张旗鼓,需要有更广阔的舞台闪亮登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散文诗叫好!
张清华:
散文诗在新文学诞生以后,其实起步还是很高的。像鲁迅的《野草》,我认为是整个“五·四”时期以及以后很多年最好的诗歌之一。长期以来,散文诗不被重视是因为散文诗的创作者对这种文体的理解,它的思维,它的诗性,以及它的语言应有的构造方式,我觉得理解可能都不是特别到位。所以导致人们对散文诗有一种偏见,认为它就是属于一个“花边文学”,属于那种网上所谓的“小清新”的东西。长期以来,不能出现重要诗人,出现特别重要的作品,所以该文体很久以来被大家看轻,但自从“我们”散文诗群体的散文诗大量出现,我觉得确实给散文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