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诗人为扬州小巷写百首诗歌
“无双亭不存,无亭可问?天下无双的琼花仍在,小巷依旧一弯二拐苗条身材,引领并为你将美的大门打开,无双亭不存,有亭可问。”一首小诗,写出曲折弯绕的小巷。这是扬州七旬老人童嘉通特意为扬州小巷写的诗,从今年6月到如今,他几乎每天都在探访扬州老城区的小巷,目前已经以“扬州小巷”为主题写出了108首小巷诗歌。
一直梦想为扬州写诗
76岁的童嘉通是名诗人。“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对扬州非常有感情,特别是扬州的小巷,小时候,几乎每个巷子都跑过,每个巷子都留下了童年的回忆。”童嘉通告诉记者,他写过很多诗歌,但专门为扬州的小巷写诗,还从来没有过。
童嘉通说,为扬州写诗,是他由来已久的梦想。而这次以小巷为题材,则是巧合。“今年6月,我从北戴河采风回家,突然发现扬州的街头,唱的都是《扬州小巷》这个歌。”童嘉通说,听着动人的旋律,感受着歌词中别样的扬州小巷,他突然觉得,平时非常熟悉的小巷子,让他有了陌生的感觉,在那一刻,他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我要为走过的小巷写诗,扬州的小巷都很有特色,每一个小巷,都有它别样的韵味。”
每天跑三条巷子寻诗境
有了这个决定后,76岁的童嘉通开始了他的古城寻访之路。从6月初开始,每天戴着一顶帽子,带着一个本子,一支笔,骑着自行车,一个个巷子跑。“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铜巷,所以我第一站选在了那个巷子。”
童嘉通告诉记者,在小时候的记忆中,打铜巷每天从早到晚都会传来“叮当叮当”的敲打声,而如今再重走这个巷子,巷子已经安静了下来,再也找不到一个打铜的艺人了。“小时候家里的水舀子、盛饭的勺子,都是匠人打出来的,可如今巷子依旧在,匠人的身影却再也不见了。”这样的感触,让他写出了第一首小巷诗《打铜巷》,“先右后左再左弯,弯成了一只舀水的瓢,瓢沿两边锔满商家户户,铜匠铺,敲着各家祖传的谱,打罐打铫壶……如今小巷盛市不再,巷内一片沉寂,空空荡荡,不打铜的打铜巷,再也不响。”独特的意象一旦抓住,整首诗便信手拈来。
最熟悉的巷子不易找
“有一些巷子,只有名字,但巷子已经不在了,这时心里觉得很难受。”童嘉通说,一个巷子,代表着不一样的故事,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巷子渐渐消失了,这时会觉得失落。
除了找不到的遗憾,有时一些巷子尽管存在,却并不好找。他碰到了不少难找的小巷,“吃吃看巷”就是其中之一。“上中学每天都会路过这条巷子,名字记得清清楚楚,具体位置却记不清了。”童嘉通说,这条巷子一共找了三次,问中年人,都说不知道有这么个巷子,问了和他年龄相仿的人,都说确实有这个巷子,但具体在哪里,记不起来了。后来,有人指点,说在如今的银河商厦西边,他又去找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找到。
童嘉通说,巷子找不到,他晚上睡觉都在想这个巷子,好不容易想了起来,第二天立即跑过去,循着记忆中的一点点印象,终于找到了“吃吃看巷”。“难找就难在没有巷牌了,小巷仅剩巷尾一小段,尽管如此,我还是特开心,就好像找到了童年的老朋友一般。”
每一个巷子都有文化
“扬州的小巷,有很多是非常有文化的,比如羊巷,就是非常让我惊喜的一个巷子。”童嘉通说,羊巷位于东关街内,著名画家顾伯逵居住在此。刚开始想写羊巷,其实并不好写,可后来他觉得,竟然有著名画家居住,那就从画家着手,写这个巷子的文化底蕴吧。“羊巷的由来本是这里居住了很多户姓羊的人家,而顾伯逵最擅长的是画猴。羊和猴两个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