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诗何妨给它点个赞
广东某校大四的学生罗炽琨,与他的合伙人少贤,在广州大学文俊东楼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摆摊卖诗,每首诗10元。事情见诸网络后,引发网友热议。(3月24日《现代快报》)
在谈及自己摆摊卖诗这件事时,两位年轻人都带着些自嘲的意味,或许他们多少都清楚,诗歌在大众眼中,是有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摆摊贩卖会更多被看成是一场表演。
还在上大学的罗炽琨说:“为了搞得更像行为艺术,我们假装不谈钱。”从药企辞职的少贤说:“卖诗和卖药一样,都可以救人,还有自己。”面对可以预知的争论和猜疑,这样坦诚的自嘲,充满了年轻的洒脱和自信。
时代是迅猛的,诗歌是缓慢的,社会是实用的,诗歌是虚无的,而贩卖缓慢和虚无,很容易被视为不识时务,不懂世事。因此,对街头摆摊卖诗的举动,会有这样的声音:两个大学生不好好读书工作,试图走捷径,肯定不长久。也会有这样的猜疑:一首短诗卖十块,怎么活?背后定有营销策划,想红吧!在评论里写诗和句的网友们,亦有许多都夹枪带棒,言语中充满了“这也算诗”的不屑。
为什么不能单纯地祝福呢,毕竟,两位诗歌摊主是放弃了更容易得到的安稳,更容易成为的庸碌,同时承担了被指点、无钱用的风险。而敢于承担风险的人,是值得羡慕的,即便他们是患上了“文艺病”,在尘世中,谁又不是经过病几次,扛几次,去增强免疫力,抵抗着各种流行病毒呢?
在热播节目《我是歌手》中,有一句流传很广的金句:“音乐不能用来比赛,但是比赛让更多人关注音乐。”在浮躁的时代,找个方式克服自己的浮躁,诗歌与音乐,当是同理。诗歌的灵感与情怀不能拿来贩卖,但如果贩卖的举动,能让人们更关注诗歌,更能像他们习惯于为一个烧饼,一件衣衫埋单一样,为好的诗歌埋单,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或许,相较于满脸清高,远离尘世的文艺,坦然面对物质社会,却仍然怀有赤子之心,恰恰是对“文艺病”的一种治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