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河诗集《星星的歌》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5月17日上午,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诗刊《河南诗人》联合在郑州主办“北方河诗集《星星的歌》研讨会”。耿占春、南飞雁、王幅明、单占生、马海盈、冯杰、高治军、殷江林、李霞、郝子奇等40多位诗人、评论家、作家参加。省诗歌创作研究会会长、《河南诗人》主编杨炳麟主持。
北方河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已出版诗集《星星点灯》《星星的梦》及《开封颂》(合著)等,代表作品《大河长歌》《光明颂》《复兴颂》《中原颂》等广为传诵。本次研讨的诗集《星星的歌》由余光中题写书名,精选了诗人近年来创作的诗歌130余首,分为“四季花开”“大河长歌”“岁月长吟”“大地飞红”等4辑。这些作品是诗人生活的所思所感,既有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亦有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与思索。而其中对自我成长的深刻反思、对家国情怀的深情抒发占较大篇幅。讴歌新时代、赞美新变化、传播正能量是整部诗集的主要特色。
研讨会现场,大家对《星星的歌》的题材和风格进行了多角度的点评和深入探讨,并一致认为,北方河的诗具有“颂”的典型特征,既有个人信仰、意志,又有发自内心的敬畏和赞美。他的诗中有一道光,是理想主义的诗性之光,其当代性、介入性、现场性,是立体的“在场”呈现,承载着当代社会激昂的呼吸和心跳。他的抒情诗,在二十四节气中倒映着英雄与凡人的面孔,也裹挟着现代中国的浪花。诗集中的很多诗并不奇崛,却因扎根土地而充满生命力。北方河用最朴素的意象告诉我们:所谓“中国故事”,既是高铁穿越群山的呼啸,也是父亲凝视游子的沉默;既是红旗渠水凿穿太行的轰鸣,也是疫情中一片雪花的问候。
北方河的三部诗集均用“星星”命名,既有自谦的成分,更蕴含着一种诗歌理想,即“开掘美好的诗意空间,写出自己心中灿烂的诗篇”。在这部诗集中,他选取的题材都与自然、时代和生活密切相关,他表达的情感都与温暖、向上和崇高息息相通,让人们在品读之余强烈感受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青春的力量。尤其《再唱春天的故事》《光明颂》《复兴颂》《中原颂》等堪称新时代的壮美画卷,是盛世的颂歌,更是中国的颂歌。还有写江姐、杨靖宇、袁隆平、黄旭华、贺敬之,或写抗战老兵、抗美援朝女兵等,一股股英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意、振作振奋。与那些沉溺于小我和小情小意的诗篇相比,他表现的是大我和大情大意。在当下,我们需要有更多这样的诗篇,来为“久在樊笼里”的诗坛充实阳刚之气。(文章来源:河南工人日报202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