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催芽,诗歌在鸣唱
——第十五期“天津诗人读诗会”实录
2024-12-30 作者:罗怡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这一期的主题是俄罗斯经典诗歌作品赏析。
2024年12月29日上午,第十五期“天津诗人读诗会”,走进天津市红卫桥大丰市场,与众多诗友、文玩界的同仁一起读诗、品诗。
这一期的主题是俄罗斯经典诗歌作品赏析。俄罗斯的诗歌不讳言于爱情、悲伤、死亡,你能看到的悲伤是凝视太阳的坠落,是行走于破碎的冰海;你能看到的欢乐是畅饮清澈的泉水;你能感受的厚重历史是沐浴于几十万年前被撕开动脉的猛犸的血,是拔出其健壮粗大的骨,轻嗅脊髓的的香气;你能见证的爱情是宗教徒的虔诚,是抱着骸骨与灵柩的痴缠。 诗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诗词楹联协会会长徐家强为本期点评嘉宾,诗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天津诗人》读本总编辑、天津市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罗广才为本期特约嘉宾。
到场的本市嘉宾有:作家、知名媒体人王广涛;著名主持人、天津市海河传媒中心播音指导、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特聘教授郝娟; 民建天津直属工委11支部主委、天津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张伟杰;诗人、湖北中广公路勘察设计天津分院院长张小东;作家,原国企机关党委书记武新才;策展人、天涯艺术网总编辑于健;天津《中老年时报》副刊编辑贺雄雄;中瑞工程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久荣;诗人、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副处级法官、天津市政法系统文联副主席周永军;梅里艺术街(天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朴勇植;青年诗人、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常委、民革天津市委会社会法制专委会副主任、天津京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王京涛;哲学博士、上海兆润市场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杨郁卉:青年作家、律师赵君。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天津中环葫芦商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派砑花葫芦代表性传承人张福来;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火绘葫芦技艺中国传承人张桂萍出席了本期读诗会。
葫芦烙画和汉语新诗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特征。葫芦烙画艺人是通过画面构图、主体形象和背景的配合等方式营造意境;汉语新诗则是诗人运用意象的组合来构建意境。葫芦烙画艺人通过烙笔在葫芦表面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情感、审美观念以及对事物的理解融入其中,通过烙痕表现画面布局、色彩深浅,体现了艺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个人化的艺术呈现;而诗人是通过文字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根据自己的主观体验,选择不同的意象、节奏和语言风格来创作。
葫芦烙画和汉语新诗都有着创造性的艺术特征。葫芦烙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进行创新,它不仅要考虑绘画的构图、色彩等要素,还要结合葫芦本身的形状、质地等特点进行创造。比如把葫芦的天然弯曲部分设计成动物的身体曲线,或者利用葫芦表面的凹凸来表现山脉、水流等,每一件葫芦烙画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创意结晶;而汉语新诗,则从传统诗歌中脱胎换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巨大的创新。在形式方面,新诗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句子的长短、行数、押韵方式等更加自由灵活,能够容纳更广泛的现代生活题材和思想观念。
红卫桥大丰市场市场部运营主任马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她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说道:“红卫桥大丰花鸟鱼虫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工作之余放松心情、寻找灵感的好去处,今天,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场合里,我们非常荣幸能与各位艺术界的同仁相聚,共同探索艺术与诗歌的交汇点。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畅所欲言,分享创作心得与宝贵经验,让灵感与诗意在我们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
尚颖诵读普希金的《我的名字在你有什么意义》。点评: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这首诗通俗易懂,没有太多的悬念。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被他人记住、被他人理解的渴望。在日常的纷扰与忙碌中,名字可能早已被遗忘,但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如忧伤的日子或寂静的夜晚,人们仍会念叨起它,从而感到一种温暖与安慰。这种被记住的感觉,让诗人感到自己并非完全孤独,而是与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某些心灵相连。我强调一点,一个伟大的诗人,一定是个预言家。这首诗通过反复询问自己名字的意义,诗人预言自己的诗歌及其名字必将被后人传颂。比如今天,在遥远的东方天津,我们这群人和诗人一样,有一颗热爱诗歌并赖以生存的心。
刘雨晴诵读丘特切夫的《这里,曾经有过多少沸腾的生命》。点评:贵族出身的丘特切夫是个外交官。他爱好广泛,见多识广,风趣幽默,一生只写过几百首诗歌,对名气看得很淡,以抒写自然,歌咏情感见长。晚年的丘特切夫,在遭受子女、兄长和母亲接二连三去世等多重打击后,意志消沉沮丧,对死亡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这里,曾经有过多少沸腾的生命》,全诗通过两三棵橡树茂盛甚至是喧闹的生命与人的命运作对比,流露出强烈的人生无常和世相虚无的观念:大自然对于过往的事情全然不知,它也不了解我们幻影似的时光,在它面前,我们迷糊地意识到,我们自己——只是它的一个幻象。
吴成诵读别涅季克托夫的《沉思》。点评:诗人比较注重形式,想象诡谲,用词出人意料。《沉思》通过对过去的某个作品不断的反问,展示了诗人对过往的审视,探讨了创作、时间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在诗歌创作的时候也常常会这样,明明是自己写的,放置了些时间,重新来看,有些变得幼稚了,有些还不错,却像不是自己的。
张红岩诵读格列科夫的《秋天的标志》。点评:格列科夫写出了俄罗斯秋天垂暮的美。他通过一系列的景像,那些带有凄凉的、伤到极致的东西,把秋天的落寞表达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临终美人唇间的笑意,其独特而“婉约”的意象令人深刻。
白月影诵读莱蒙托夫的《致——》。点评:这首诗洋溢着乐观的情绪,表达了他对爱人(或朋友)灵魂相知方面的珍视,以及共同面对困难的坚定。其语言朴素真挚,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岳兵诵读波隆斯基的《乞丐》。点评:波隆斯基是俄国的唯美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意象主义”为特点,不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还融入了印象主义特色,使用了隐喻、对喻和象征手法。诗人笔下的乞丐,像影子一样,比喻非常大胆。这个乞丐虽身处贫困,却心怀大爱,将白天乞讨所得无私地分享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善良和慷慨的人性光辉。接着,他还将诗人与乞丐进行类比,揭示了诗人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乞丐在物质层面的乞讨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些诗人在年轻时丢失了信仰,但他们并未沉沦,而是像乞丐一样乞求精神的食粮。他们心怀感激地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视为成长的养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自己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还愿意与穷困的人分享那份灵魂深处的感悟与力量。这种精神层面的分享,无疑比物质上的施舍更加珍贵。
杨郁卉诵读费特的《手指又一次翻到了这亲切的书页》。点评:费特是俄罗斯唯美主义非常重要的诗人,有人说他相当于中国的李商隐。全诗三节十二行,反复强调一页书的份量。这是怎样的一页书啊。这样的一首诗,让人对那一页书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他的另一首诗《声音长出翅膀》:
声音长出翅膀,
聚成一团,仿佛傍晚的蚊蚋;
心灵恋恋不舍,
不想放弃亲爱的幻想。
但在日常的荆棘中,
灵感的颜色是忧伤的:
过往的追求遥远,犹如黄昏时节的射击。
对于往昔的记忆
依然令人不安地潜入心底……
哦,但愿不用言辞/这颗灵魂就可以说出一切!
——费特《声音长出翅膀》
诗中用非常形象的语言把人的创作过程,把在写作中思想大于言说的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著名播音员郝娟老师诵读莱蒙托夫的《致——》,她说:我在话筒前已经工作了有20年的时间,从草原来到海河之畔,这段旅程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环境,也深刻影响了我对文学和世界的认知。这些丰富而深刻的生命体验,都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我的朗诵之中。我一直特别欣赏叶嘉莹先生的一句话:“诗歌是从声音里流淌出来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诗歌与声音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朗诵诗歌,就是要让声音成为情感的载体,让每一个音节、每一个停顿都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诗歌是有生命的,声音同样也是有生命的。当诗歌在场时,声音也必定在场。诗歌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品味诗歌的韵味。同时,我认为诗歌不分年代,也不分国界,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声音形象是可以通过声音来改善和提升的。在朗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声音的运用和表达,通过调整语速、语调、音量等要素,来塑造出更加生动、鲜明的声音形象,从而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顾若曦诵读尼基丁的《我们的时间将被可耻地消耗》。点评:尼基丁是俄国19世纪的一位杰出诗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他评价很高。他的诗分为自然,爱情和社会等三类。这首诗明显属于社会诗。诗中连奶水都是奴性的,可谓写的入木三分。他的另一首诗,后来成为俄罗斯民歌《纺织姑娘》,流传广泛深远。
在那矮小的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
坐在窗口旁
年轻的纺织姑娘坐在窗口旁
她年轻又美丽褐色的眼睛
金黄色的辫子垂在肩上
金黄色的辫子垂在肩上
她那伶俐的头脑思想得深远
你在幻想什么美丽的姑娘
武新才诵读米拉·洛赫维茨卡娅的《我想成为你的爱人》。点评:这首诗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爱的热切的呼唤。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女诗人,她毫不掩饰地歌颂爱情,生前就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萨福”。萨福是古希腊的著名女抒情诗人。
苏久荣诵读阿赫玛托娃的《我学会了简单、明智地生活》。点评:《我学会了简单、明智地生活》等都是阿赫玛托娃的诗,她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早期的诗歌语言细腻、简洁、准确、优美;后期作品更加开阔和立体化,肃穆庄重。该诗中诗人对这种简单的生活己相当习惯并深以为然,倘若你来叩击我的房门,我仿佛觉得,我甚至不会听见。王引串诵读阿赫玛托娃的《我见过冰雹之后的原野》、朴勇植诵读阿赫玛托娃的《祝酒歌》。点评:诗人的感觉准确独特,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她还有其它的一些让人难忘的诗句,比如"亲爱的,我们不过是世界边缘的灵魂。“没有人来叩击我的门扉,只有镜子梦见镜子,只有寂静守卫着寂静。”有人把她称作是俄罗斯的月亮是有一定道理的。
李华诵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生活定会如此》。点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他因《日瓦戈医生》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却被政府限制不能领奖。在从众和媚俗成为时尚的年月里,他拒绝随世沉浮,始终坚守着独立的自我个性,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主体意识。《生活定会如此》一诗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和自由的渴望。诗中多次运用了通感而让人印象深刻。蜡烛激动不已;霞光砰的一声;深夜蜷缩着紧贴我们,打着冷战;雨水冻得发抖等等。
尚颖诵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梦》。点评:这首诗,通过一个梦的过程,描述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叹息。梦也像钟的回声,无声无息。哪怕醒来,随风狂跑的白桦在天空拉成一排。
刘雨晴诵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我的姐妹——叫生活……》。点评:开篇的比喻大胆生动。生活如影随形,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道理。就像你五月乘火车去卡梅申。(卡梅申是乌克兰的一个城市,在伏尔加河的下游)从翻看火车时刻表,一直到心也像一扇扇车厢门,敲击在茫茫的草原之上。生活是一趟漫长的旅行。
吴成诵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麻雀山》。点评:正午的麻雀山,草地上没有人影,池水边没有心,松树林里也没有神。这样的正午,何处是你的眼睛?思想深处的小树林让人相信,世界向来如此:被浓荫顾念,被林间空地感染,被我们承担,仿佛云朵滴落在印花布上。
张红岩诵读尼古拉·古米廖夫的《词语》。点评:尼古拉.古米廖夫,现代主义流派阿克梅派(高峰派)的创始人。他是阿赫玛托娃的前夫,也是一个被红色苏联处决的诗人。他擅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寓意奇特而新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语言简练,精准别致,清新流畅、铿锵有力,极富韵律。那一日,在新造的世界之上,神低垂下自己的面庞,那时他们用词语止住了太阳,用词语摧毁了城市。尽管理性的全部色彩,聪明的数字都可以表达,传播。唯有词语能在尘事的烦乱中光彩熠熠,约翰福音就曾告诉我们:词语,就是上帝。我们不应该为词语设置任何的疆域和边界。透过《词语》一诗,表现了他争取自由的意志。
白月影诵读英娜·丽斯年斯卡娅的《没有甜蜜的忘却……》。点评:她说,“受伤与疼痛感,使俄罗斯知识分子天生怀有宗教的情怀。英娜的文本显示出她知识分子气质与担当精神,她的一生也充满苦难与痛感。她是自愿退出苏联作协的作家。荒唐的时代,现实总是声势浩大,乃至大自然都无法呈现其真理性的约束,一任荒唐曼延。在这一点上,真理呈现出作为现实中弱势一方的境况,因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于是,英娜说“不要向圣者请求宽恕,请向犯罪者请求原谅”。
杨郁卉诵读亚历山大·库什涅尔的《九月抡起宽大的扫帚》。点评:亚历山大·库什涅尔的诗书写日常,他像一位不动声色的观察家、像一位静物写生画家那样看待身边的一切”。他是一位不懈写作超过半个世纪的老诗人,他继承了白银时代的诗歌传统。这首《九月抡起宽大的扫帚》,写的冷静细腻,对季节的变迁以至心里的变化描述的维肖惟妙。
顾若曦诵读列昂尼德·阿龙宗的《我接受你,孤苦伶仃……》。点评:列昂尼德·阿龙宗,他6岁起便开始写诗,生前没有公开发表过作品。1970年赴中亚旅行期间自杀身亡。80年代,他的诗选集出版后,才又引起文学界的重视。被认为是苏联二战后60年代最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通常带有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首,“我接受你,孤苦伶仃,就像接受离别,关系破裂,欺侮,如同畸形人肩负重物走在高高的峰顶——这是命运"。诗人是孤独的,他一边享受孤独,一边对孤独进行抗争。于是,“我背叛自己,像对待诅咒,向着不知所措的孤寂”。
武新才诵读德米特里·索科洛夫的《在春天的肩头栖息着忧郁的小鸟》。点评:记者出身的诗人有敏锐的洞察力。整首诗以忧郁的小鸟为线索,串联起对春天的期待、对困境的无奈、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按照“天津诗人读诗会”的答谢惯例,由作家王广涛给为本次活动提供场地的红卫桥大丰市场部经理马强赠送邢宝玉的国画作品;由画家张伟杰为本次活动的点评嘉宾徐家强赠送珠光禅师国画作品。
随着读诗会的缓缓落幕,我们的心灵却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从俄罗斯文学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的璀璨星河,每一首诗都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们内心的角落,温暖了这个寒冬岁末。我们在这里,不仅读懂了诗歌,更读懂了生活,读懂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灵魂。
天津,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因为诗歌而更加生动,因为诗意而更加温暖。每一期的读诗会,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在繁忙与喧嚣中寻得的一片宁静之地。在这里,我们共同品味着诗歌的甘醇,共同追寻着心灵的归宿,共同书写着属于我们的诗意篇章。
让我们带着这份诗意,继续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论风雨变换,都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歌的执着,去创造更多属于我们的美好回忆。让诗歌之花,在天津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姿,让诗意生活,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与向往。
附录:
哲学博士、上海兆润市场营销服务中心总经理杨郁卉代表“天津诗人读诗会”作总结发言: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诗友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读诗会结尾发言。
首先感谢“天津诗人读诗会组委会”的各位老师,通过读诗的形式,以诗会友,把全国各地热爱诗歌的朋友凝聚在一起,共享诗歌带来的美好时光。
“天津诗人读诗会”已经举办15期了,也是我第三次受邀参加读诗会,今天和俄罗斯经典诗歌邂逅,感受来自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文化下的诗歌魅力。不论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对美好的追求也是相通的,而诗歌恰恰是跨越民族和国家彼此交流和共融的桥梁。
同时,衷心感谢每一位到场的朋友,是大家热情的参与让本期读诗会充满诗意和活力。因为大家这份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才让我们和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更好地相处,让更多人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人生值得”。诗歌就像一束光,穿过阴霾,照亮生活。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期待下一次读诗会带来的精神盛宴!同时也祝各位2025新年快乐,诗情满满,快意人生!
谢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