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桂兴华|人生处处有“七步”

一一以《写在"中国第一高楼"  》的创作原由,串起对七步楼国际笔会的回忆

2024-10-22 作者:桂兴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我1992年创作了我国新时期以来第一部歌颂领袖的2600行政治抒情长诗《跨世纪的毛泽东》。
         "中国第一高楼"是位于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我曾好多次跨入这个网红景点,在那高入云端的 观光厅里眺望与俯瞰。我常想起201 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视察过。
最近,唐山七步楼笔会邀请我参加并且要我朗诵一首新作。
于是,我就在上海出发之前,完成了关于另外一座楼的草稿。
        领袖题材,一直是我诗歌创作的一个重点。  
  我1992年创作了我国新时期以来第一部歌颂领袖的2600行政治抒情长诗《跨世纪的毛泽东》。有三个版本(江苏,香港,上海),其中的香港版就是由张诗剑先生出品,责任编辑盼耕,由于对立于空泛的颂扬或苦涩的玄虚,他们俩欣赏我鲜明的艺术特质。(那天会上我之所以亮出手机,是为了让参会者看到香港版的封面。)1996年以来,我又创作了《邓小平之歌》等13部长诗。都是大题材。好在我都是从小细节入手。
  没有大格局,专门窜小弄堂,是沒有出息的。光有大格局,没有用一个又一个小细节串起来,那势必空洞、苍白。
  有了思想积累、情感积累和艺术积累,对浦东开发办公室的一把旧椅子,动迁户新书架里的一块旧瓦片,都会使我的灵感爆发。
  唐山笔会上有关《诗歌怎么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研讨会,安排我第一个发言。
  我举的例子均为小事件、小人物。以小见大,恰恰是我的惯用手法。疫情,我就聚焦核酸检测亭。汶川大地震,我就写《幸存的小手向红星致敬》。小朗琤的感恩催我泪下,他的未来又令我联想:若干年后,你也"许也会被无数双手致敬。可不,高考录取他的大学,竞使他有了幸福的烦恼。我五分钟的发言,只是说明新的诗意就在前方,快快让我“打虎上山!”
  晚上的朗诵会,十点半还余意未尽。
  我的《写在中国第一高楼》,是第六个节目。
  我缓缓走上舞台。
  在用双手腾空翻开一叠诗稿时,左手还挟持着一只话筒。
  我显得有些无奈。
  就在这个时候,七步楼楼主霍总,一个箭步来到我面前,取走了我手中的活筒,解放了正处于早期柏金森的我:
  当黄元元以势不可挡的豪迈独诵:如果没有那次七月的会议/如果没有那个光荣的诞生/没有从此开始的一代代苦斗/哪有今天猛然升起的气象万千?
  当我们俩又以充沛的热量合诵:看!数不尽的英雄花/在一处处高架桥的两侧扬起了笑脸/你身边的一批批突击队员/又在开发、拓建/又在开发、拓建更宽、更美、更香的公共乐园!
  在这两处,全场都有热烈的反响。
  哗哗的掌声和叫好声中,来自马来西亚的诗人壬涛先生夸我:你的诗特别适合朗诵。我每次听了,都有一种冲动,想求教你:怎么写朗诵诗?我后来送了他一份塘桥印的说明书。简要介绍了我这些年对想象力、感染力、震撼力三者关系的研究心得。
  王涛并不知道:此稿刚刚在驰往唐山高铁上反复改定后发给了中诗网,同时转发了朗诵会总导演萨仁大姐。而与我合作的黄元元先生,是我在大巴士上找香港老友盼耕先生介绍的。上台之前还没讲过话,根本谈不上排练了。
  在这种情况下表演男声二重诵,可见我俩的默契自信!黄先生不愧是多才多艺,朗诵水平超一流,咬字非常标准,重音处理得句句掷地有声!
  我不由得对他说:年底一定请你来上海朗诵!
  此时此刻:能跟上愉快的节奏啊,在结尾的高潮处,使劲挥起了手!
  挥起手,不忍告别深情的"七步楼"!

   记于10.21深夜至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