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贵州都匀举行教师散文集《九月的灯盏》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

2024-09-10 作者:王文秀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贵州都匀举行教师散文集《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该书作者李晓贞、高小平、徐紫蓉、赵荣庄、曾凡忠、潘家鸿、张宇祥、王开碧、蒙国粉、李雪、沈振辉、罗龙驹等以及相关评论家曹源等10余人参会。
 
  9月7日,在我国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贵州都匀举行教师散文集《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该书作者李晓贞、高小平、徐紫蓉、赵荣庄、曾凡忠、潘家鸿、张宇祥、王开碧、蒙国粉、李雪、沈振辉、罗龙驹等以及相关评论家曹源等10余人参会。
  该书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贵州省都匀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杨启刚主编,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2024年6月公开出版,收入都匀地区丁黔、杨萍、索恩乾、蒙有才、陈举国、邓新兰、陆昌霞、吴胜梅、蒙富春等21位作者的90篇作品,共计26万字。涵盖了都匀地区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作者,以及曾经当过教师后来又改行了的作者。其中有大学博士教授,有中学名师,也有小学教师。年长的已经耄耋之年,虽早已光荣退休,仍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年轻的也不惑之年了,在各自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创作,修心养性。他们都是各自学校和单位的顶梁柱。其中女作者8人,少数民族作者18人。此外,还有两名特邀作者的作品也收入其中。这些作品每篇长的8000余字,短的仅仅300字左右,有文学品位,有人文情怀,有职业担当,无论在题材的多样性上还是在创作手法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上,该书主编杨启刚首先介绍了出版该书的初衷、目的和意义。参会作者畅所欲言,纷纷就自己和其他作者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就下一步的个人创作谈体会谈规划。杨启刚介绍说:因为本书作者集中在教师以及少数民族这个群体,书中的许多作品就具有了题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这部散文集既是献给这片土地的文学厚礼,也是献给2024年我国第40个教师节的一份大礼,集中展示了都匀地区“教师作家群”的创作成果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是都匀、黔南、乃至贵州文学界的一大收获,而且还是贵州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散文选集。收入本书的这些作品,是丰富多彩的。不论写人写景写事,都各具特色。虽然它还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地区一个群体的所有创作者,但其整体气度与风采已经显示,它也预示着这个地区散文群体创作的前景与希望。

  该书作者之一、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凡忠在发言中说道:“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参加此次的作品出版座谈会。我认为这本作品集有三多:一是作者多。作品出自都匀地区教育战线的21位优秀作者,也是教育战线散文创作的一次检阅,同时也体现了都匀地区散文创作上的实力。二是佳作多。作品集汇萃的散文作品有游记、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等,可谓题材丰富,其中不少佳作让人过目不忘,非常耐读。三是关注多。作品集还没问世,就让人关注,不少媒体给予了报道,在出版后,省内外媒体进一步跟踪宣传报道,让这本作品集成为了‘热点’。”(文/王文秀   图/王开碧)
 
 
  附:部分作者发言内容
   李晓贞(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言:《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一书,于2024年6月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主编为黔南州、都匀市又做出的一件大好事!这也是21位教师作者共同孕育献给第40 个教师节的贵重礼物。
  毛泽东主席教导我们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咱们的主编就是这样的人。主编有行政工作,而且还特别忙。但他在百忙中,在完成行政工作之后的业余时间里,还十分关心黔南州、都匀市的文学创作事业,十分关心黔南州、都匀市的作者和读者,十分关心和积极培养着文学爱好者的队伍,为黔南州、都匀市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几十年来,主编勤奋学习,笔耕不辍,除自己努力创作外,还先后主编了《都匀三线往事》等12部文学作品选集。这次又成功主编了散文集《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一书,并在后记《白昼有光,夜晚有灯》中,结合各位教师的文章,结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以及作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评价,并对作者提出了努力方向和殷切期望。
  这使我非常感动。是因为主编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立意深远,把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到了实处,把大家己经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作品集中成熟推出,真实记录了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真诚和辛勤,留给喜欢他的读者,也留给自己一份沉甸甸的纪念,甚至于留给后人研究,为推动都匀文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确实是件多全其美的好事!是因为主编胸怀大局,心系作者、读者、黔南这片文学热土的发展。自觉自定目标,自强不息,无私付出,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为黔南州、为都匀市的文学事业发展工作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和接班人。”本书21位作者,牢记党的教导,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自己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本书中作者的每篇文章,观点正确,都闪耀着正能量的光芒。既是自己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又是工作、生活提炼加工的升华,更是潜移默化地继续提高着自己和影响着他人载体。值得点赞!再点赞!值得发扬、再发扬,更值得我学习、再学习!
  对于这次《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作者聚会,我感到很高兴、很满意、很感动。交流了思想,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而这一切,使我们非常感谢主编,是他为我们这次聚会奠定了基础;非常感谢徐紫蓉老师,是她为我们这次聚会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也非常感谢与会的各位文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为都匀市、黔南州的文学创作、文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为我国健康的文学事业发展繁荣,而努力奋斗!
  特赋诗一首《龙年飞翔》:

龙年的阳光,暖洋洋,暖洋洋。
无穷的热量,无穷的营养,把无数生命酝酿。
在黔南大地的金秋,
又一部精品问世,又一个宠儿亮相,
又一片爱的展示,又一座丰碑永芳。
那是园丁辛勤汗水的浇灌,
那是灵魂工程师凝聚信仰的力量。
我爱不释手,上下仔细端详。
精品行云流水,那么自由舒畅。
宠儿娇弱细嫩,那么柔中带刚。
爱展示了伟大,驱除心中悲伤。
丰碑文如其人,沉蕴深厚力量。
啊,伟大啊,谁能想到穷乡,连放卫星闪光。
《九月的灯盏》,竟出在僻壤。
上承尊师重教之德,下纳为民服务之光。
严谨活泼而凝重,古朴典雅而端庄。
吸万年中华浩然正气之魂,聚红色基因传承发扬。
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认真传颂啊,工农兵大众思想。
展示生活唯一的提炼,忠诚教育的百花怒放。
忠于祖国的执着追求,辛勤耕耘出聪明的榜样。
一篇篇珍品稀品,散发出阵阵幽香。
浸人心肺绕梁,历久而弥新,永远芳香!
难能可贵啊大器已成,理想之光在龙年展翅飞翔!
 
  高小平(都匀二中)发言:金秋的九月,阳光温暖照人,黔南大地,一部以教师为主体的文学大作公开出版。这是贵州省首次以教师为主体的文学著作,填补了贵州文学的空白。
  主编为这部文学著作的出版,苦心孤诣,耕耘劳作,对每篇文章中的字词都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有的文章存在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问题,主编都要和作者反复地推敲斟酌,力求文章尽善尽美。正是主编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成就了这部文学著作的辉煌。这部文学著作的出版,昭示着不断耕耘着写作的我们,在纸格间游走,是为了追寻那一缕光,即文学的力量。“文学或者说写作,不只是给社会、给人生一个大写,有时更需要一个特写,去传递更多的善念与爱意。”
  文学技能的提高,得益于多写多练,文章的发表也要有组织地推荐和提携。主编正是那本着使命必达,擎起文学的圣火,带领着热爱文学的一帮人朝着新纪元迈进。
  徐紫蓉(都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发言:《九月的灯盏》是一部以教师为主打的散文集,有幸作为特邀作者,挤身其中,何等荣光。主编策划推动,作者们在坚持教书育人职业操守的同时,仍勤于创作,用发光发热的文字,展示教育的风采。于我而言,在人生的每个关口,良师都如一束光,给予人生的指引,让我写下了《幸遇良师二三事》,文中写了人生第一师、拼博之师、写作引领之师,以及礼赞生命的坦然之师,以致敬师者,感恩遇见,良师正如编者所言“白昼见光,夜晚有灯”。正是主编走心,让此书成为贵州省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教师散文选集,同时,也是献給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厚礼,更是展示了匀城文化教育的繁荣。
 
  赵荣庄(都匀市第三中学)发言:以文会友,毋拘形式。当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如《滕王阁序》之所述;亦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如《兰亭集序》之所言。或可三五成群,因地制宜,借一斗室,促膝而谈;或可异地相邀,千里因缘,托于山水,乐此不疲。如今得遇佳期,师者情思成籍面世,乃为文之乐也。此时此刻,与作者诸君论文宴饮,谊深情长,个中意趣,不图望圣人之项背,似可追饮者之步履。
 
  蒙有才(都匀市匀东镇教育督导办公室)发言: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我的几篇散文作品有幸与其他众多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心血之作汇聚一堂,共同编织成这本意义非凡的《九月的灯盏》教师散文集。在此,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激的心情,向主编先生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九月的灯盏》,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深深的寓意与期望。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教育的新篇章;灯盏,则是照亮前行道路的光明,象征着知识的光芒与心灵的启迪。这本集子,就像一盏盏温暖的灯,不仅照亮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更照亮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眸,引领着他们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
  能够成为都匀第一部教师作品集子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自豪。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写作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教师群体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一种认可。每一篇文章,都凝聚着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它们或深情款款,讲述着师生间的温馨故事;或激情澎湃,抒发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或哲思深邃,探讨着教育的真谛与人生的意义。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主编先生的辛勤付出与精心策划。是您,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这些文字的价值,用专业的素养将它们编织成一部精美的作品集;是您,为我们这些热爱写作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您的努力与付出,让这本《九月的灯盏》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成为了一份珍贵的记忆,一份永恒的财富。
  展望未来,我深知自己的写作之路还很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与提升。但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笔下有情,我们就能继续用文字记录下教育的点点滴滴,传递出知识的力量与温暖的光芒。愿这本《九月的灯盏》能够激励更多的教师拿起笔来,用文字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故事,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举国(海南万宁务工)发言:金秋九月,桥城都匀,一部以教师为主流载体的散文集《九月的灯盏》首发式暨座谈会如期举行。虽然我因其他原因远在海南,未能参会,但是我仍然感受到座谈会各抒自见花开千朵各表一枝的诚挚交流氛围。
  《九月的灯盏》囊括了21位来自现在在各行各业的曾经在教师岗位或教育系统工作及退休、或现在仍然在职的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心路历程的潜心力作。老师们用人生丰富多彩多维度的广角和流畅的笔触再一次燃亮了老师写作的希望之光,激起了广大教师踊跃写作的动能和兴趣。《九月的灯盏》更是倾注了主编的心血,他对各位老师的稿件审定工作慎之又慎,和作者多次沟通才得以最终定稿并顺利出版。
  结合我个人的写作经历及体会,总觉得写作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探险,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来描绘事物本身,使文字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引领你深入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用细腻的文字传递于读者,为作者打开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更好的写作基础。
  《九月的灯盏》一书的首发激起我在今后的写作中不断探索着深邃未知的奥秘,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的成功,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慰籍。《九月的灯盏》是我情感的凝聚,是思想的升华,是心灵的一次触动,使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写作的意义。写作是一门艺术,一种情感的释放。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深入的思考及优美的语言,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曾凡忠(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言: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参加此次的作品出版座谈会。我认为这本作品集有三多:一是作者多。作品出自都匀地区教育战线的21位优秀作者,也是教育战线散文创作的一次检阅,同时也体现了都匀地区散文创作上的实力。二是佳作多。作品集汇萃的散文作品有游记、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等,可谓题材丰富,其中不少佳作让人过目不忘,非常耐读。三是关注多。作品集还没问世,就让人关注,不少媒体给予了报道,在出版后,省内外媒体进一步跟踪宣传报道,让这本作品集成为了“热点”。
 
  潘家鸿(都匀市教育局)发言:说实在的,参加此次座谈会,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学参加的,在活动前,我认真的阅读了李晓贞、丁黔、高小平、徐紫蓉、赵荣庄等10余位作家的作品,感受很深,现就我个人所行讲几点体会。
  一、书名取得很好。这一部集子是都匀地区教师作家的散文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的都匀地区教师的散文集,从组稿到出版,一路走来,主编做了精心的构思、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将书名取为《九月的灯盏》,作为献给第40个教师节的厚礼,很让我这个作为教师的读者、此书的一个参与者很是感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或许不一定硬要达到这种境界,但我想,此书足以代表了主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意、认可、赞美。在这第40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主编的带领下,成就了此集子,我为之感到欣慰。
  二、书中收集的很多作品,质量很高。如徐紫蓉老师的《幸遇良师二三事》、蒙有才老师的《我心如河》、张宇祥老师的《我有幸遇上的物理老师》等,读后让人倍受启发,让人感怀,尤其是蒙有才老师的《我心如河》,反映了自已一生在农村工作人员的艰辛,案件到位,感人至深,让人泪目。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但并不影响读者对各位作家创作技艺、艺术及力量的吸吮,对我而言,唯有继续抓紧时间学习和完成阅读,在创作的路上持续发力,积极向各位大家学习,努力发掘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三、书中作品反映的内容丰富。集子中的作品,有反映师生交流的,有反映自已工作生涯的,有反映亲情母爱父爱的,有书写大自然讴歌新时代的,有反映自已人生经历的,等等,取材都很有自已的特点、创作都很有独到之处,作品展示了教师作家们,不应该是广大教师们的丰富生活,丰富经历,丰富的感情和很多教师藏在心中的不为人知的艰辛,读罢,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总体而言,此书的出版,凝聚着21位作者的心血,凝聚着主编的智慧、汗水和辛劳,带给我的是满满的慰藉,是满满的信心,是满满的激情、是满满的希望。书平不平凡,关键是书中的作者们能不能把身边的平凡事写活了,写实了,从而不平凡。此书的不平凡,就在于一堆平凡的一线教师们,把他们身边的平凡事写活了,写实了,写真了。让那些看是平凡的事,却能鲜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些平凡的真人真事的面前,感知真、善、美,甄别善、恶、丑。也许这便是此书的内涵所在、价值所在、取向所在以及存在的现实意义。
 
 
  张宇祥(中共都匀市委社会工作部)发言:从春暖花开到秋色斑斓,主编和21位教师奋笔耕耘,历时一年半载,在黔贵大地创作了首部教师散文集《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横空问世,给第40个教师节献上贺礼,为都匀文坛增光添彩,开创了教师集体合著散文集之先河。
从大桥头星河湾到文峰园南沙洲,主编和群主不辞辛劳,精心组织,在山水桥城促成了“贵州都匀散文集《九月的灯盏》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以文会友,大家相聚一堂,畅谈感悟,叙说写作,论道人生,照亮了园丁创作路之前程。
衷心感谢主编先生、紫蓉女士和各位文友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相聚相识、相知相熟,交流思想、擦亮心灯,以友为伴、以文为乐,携手逐梦诗和远方。
  王开碧(都匀市第八完全小学)发言:金秋九月,恰逢《九月的灯盏》作者座谈会,这无疑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启迪之旅。
  首先是文化的共鸣。座谈会以“灯盏”为名,对于作为教师的我来说,深感寓意及其深远,灯盏不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象征着智慧与希望的传递,这更是我们为师的授业之魂。其次,是思想的碰撞。本书作者多数来自大学、中小学不同学校的教师,不同的背景带来了多维度的视角,这种跨界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收获满满。      第三是情感的连接。在轻松愉快的座谈氛围中,每个人的故事和经历仿佛都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彼此的心房。我们不仅在知识层面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系,这种共鸣让人感到温暖而有力。期待下次再有约!
 
  蒙国粉(都匀市第十一完全小学)发言:我把“久旱”理解成生活上的坎坷。
  我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段失败的经历让我跌入了人生中的最深谷底。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走亲访友,不参加任何活动,沉沦在一个无法释怀的自我天地里。唯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没有停止写作的兴趣。前年,由贵州省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写中小学读本《新时代家庭指导手册》一套丛书,我们黔南州参编的是四、五、六年级的读本,我结合自己失败婚姻的经历写出《放下你的酒杯》《重组家庭也有春天》《离异家庭教育》这三篇约3万字的家庭教育案例,最终在众多稿件筛选中幸存了下来,看到曾经苦涩的生活凝聚成一篇篇文字,让我如遇甘霖;听到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李姝老师说,蒙国粉的文章读起来真情感人,泪湿沾巾,得到老师们的赞赏,让我雨后逢春。
  这几年经济的压力很大。孩子读书,父亲常年生病,自己要还贷,经济的压力如泰山压在头顶。多年来,我不敢买衣服,不敢去旅游,生活也只管填饱肚子,但却能釜底抽薪,在2021年初完成《支教中的那些事》这本书的出版,看到所写的文字被整理成书出版,听到老师们说能从我的书中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师魂,我的困难和压力瞬间如枯木逢春。
  我在工作中挫败感也很强,评先评优渺茫,评审职称无望,我想变成佛系教师,一切消极懈怠时,这本《九月的灯盏》重新燃起了我教书育人的热情,重新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作为人师,其它的一切都随它而去,我要点亮教书育人这盏灯,洗濯我的心灵,照亮学生的前程,全力以赴做到“润物细无声”。
  读书、写作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九月的灯盏》这本书,凝聚着主编和我们21位作者的心血,我一边品读里面的文章,一边回想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在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例如:读徐紫蓉老师的文章《幸遇良师二三事》,她在文章的开头提到我和索恩乾校长,说是我和索校长鼓励她投稿参加《九月的灯盏》这本书的征稿,她很感激我们,我很快想到我的很多作品能写出来,也全靠主编的鼓励和指点。她说她的母亲是她的第一位老师,教她认字、写字,教她做人。我也很快联想到我的母亲,她没有像徐老师的母亲那样能教孩子认字、写字,是因为我母亲根本就不识字,但她也会教我做人。她常对我说:“女孩子不要讲别人的坏话,会惹来很多麻烦。”后来经过读书学习,我才明白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教会我“闲谈莫论人非”和“用三年学会说话,用一生的时间学会闭嘴”这样的人生哲理。她还经常嘱咐我:“看到别人的东西不要乱拿,在小偷针,大来偷金。”因此,在我长大后,即使生活再艰难困苦,也从未想过占别人的便宜。读着徐老师的文章,想到我自己的母亲,也许,这就是好文章的奇妙之处吧,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当读到她写易沐老师鼓励她写作,我又想起初中教我语文的陈继声老师,他说,他发现我有写作的灵感,鼓励我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作文大赛,当我获得一些奖项回来后,他送给我一沓信笺纸,在这整整齐齐的方格子中,我像徐紫蓉老师说的,我在这些方格子中种下了一颗颗文学的种子。
  《九月的灯盏》这本书恰逢此时与我们见面,我从心里感到特别温暖,一是我们在教师节收到的一份厚礼;二是在恰逢水族端节举行首发仪式,作为水族姑娘,我觉得是送给我最好的祝福。希望《九月的灯盏》作为我们梦的启航,带着我们的希望走向远方。
 
  吴胜梅(三都水族自治县高平凤凰实验学校)发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九月的灯盏》这部散文集的出版,更加深了诗意的秋季在人们心中的印记。主编亦如九月的灯,照亮了文坛,也点燃教师对文学的热情,让教师们感悟到了自己不仅可以教书育人,亦可以用隽永的文字感染生命,充盈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在主编的引领下,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与我们相逄,文学之园更加茂盛,更加迷人眼!
 
  李雪(都匀市第七完全小学)发言:我本后山人,偶作前堂客。作品有幸入选《九月的灯盏》并出版,得益于主编的信任,得益于各位文友的鼓励与帮助。感谢主编,感谢各位文友!
  世事多舛,人生不易。曾几何时,肉身在喧嚣中死去,又在文字里苏醒过来。一切一切,如清泉流淌,如弦歌低诉……我身既不灭,当作火星四溅。我心既不萎,当引热血沸腾。九月灯盏下,以笔为刀,挥毫落纸如云烟,用文字点亮生活,用文字妆扮世界,用文字展现社会多元之美,用文字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祝愿各位文友:智慧如春水般涌流,才华如夏日般灿烂,文思如秋风般自由,创意如冬雪般纷飞。
 
  沈振辉(贵定县实验小学)发言:手捧《九月的灯盏》,那沉甸甸的文字,让我如沐春风。它,也是我在第四十个教师节里收到的最厚重的礼物。它,不仅使我心潮澎湃,还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难以想象的情怀。细细品味它的韵,细细感知它文学的味儿,其韵如九月的收获之歌,其味如山珍海味。句句心声句句情。展现了每一位作者对黔南大地爱的深沉。再经过主编的精雕细琢,砥砺躬耕,力求完美的态度。《九月的灯盏》更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安然前行,一时间感悟人间烟火暖人间。
 
  罗龙驹(都匀市实验小学)发言:《九月的灯盏》让梦想照进现实。九月,凉风袅袅,白露初降。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我的人生因《九月的灯盏》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自幼,我就钟情于写作,也曾怀揣作家之梦。然而因自身资质平庸,又受尘世的喧嚣纷扰所扰,梦想逐渐褪色,只在工作之余随性涂鸦、自我欣赏。出书于我,宛如天边那颗遥不可及的星辰。
  机缘巧合,通过向《剑江潮》投稿,我与主编结缘,有幸加入都匀市作家协会。去年 2 月,我有幸收到主编发来的教师散文集邀稿。认真修改先前所写文章,并按时提交作品电子稿后,我便开启了漫长的等待之旅。
  在满心期待的守望中,《九月的灯盏》终于问世,虽然我只是本书21位作者之一,但能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亦觉得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昨日,散文集首发式暨作者座谈会依约举行。与众多堪称老师级别的作者相比,我资质平平,作品寥寥,读者甚少,内心不免忐忑不安。但出乎意料的是,大家坦诚相待,畅所欲言,气氛融洽。
  主编滔滔不绝,分享着《九月的灯盏》的编写初衷以及出版历程。参会的十四位老师也将教育故事、读书感想和写作历程娓娓道来,我静静聆听着诸位老师前辈的讲述,被他们深厚的文学造诣所折服,亦被他们谦逊通达的品格所打动,正所谓“同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与智者同行,方能拨云见日,坚定地照着目标迈进。
  《九月的灯盏》恰如一束理想照进现实的光芒,照亮了我曾以为黯淡无光的文学之路,让我重新燃起写作的信心与勇气!我愿在这束光的引领下,笔耕不辍,继续追逐文学的星辰大海。我愿在三尺讲台上,继续默默耕耘,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无愧于心!我愿以手中之笔,记录真实的我,留给懂我的人!希望终有一天,能有一部属于我自己的专著问世,我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可成!
 
  曹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言: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会议,《九月的灯盏——贵州都匀教师散文21家》涉及21位作者90篇散文,作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该著作是贵州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教师散文选集,具有某种开拓性意义。
  散文的创作讲究“形散而神不散”,从狭义的散文定义来说,它要求写真人真事真景,抒写真情实感。例如鲁迅散文《藤野先生》写的是真人真事,据藤野先生晚年回忆,他还能够想起当年前来留学的周树人先生;例如李健吾散文《雨中登泰山》写的是真景;例如朱自清散文《背影》写的是亘古不变人性中真实的父子亲情。近年来王恒绩创作的5000多字的作品《疯娘》在全国比较火,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篇散文,但是我个人坚持认为在文体上它应归属于小说而不是散文,因为作品《疯娘》中疯娘的原型并不是作者的母亲,而是作者的舅妈。如果散文也能够脱离基本事实任意虚构,那散文又与小说有何区别呢?
  前几年,本人先后参加过贵州省文联举办的“文艺评论家走基层”黔南、遵义两站的活动,在评论各地散文作品的过程中,自己深感散文创作易写难工,散文评论更是难写难工,大家普遍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我想,如果能够成功地把“意会”转化成“言传”,那么散文作者便能创造出很好的散文作品,散文评论者也能撰写出很好的散文评论,谨以此句与在座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