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成功举办五周年志庆系列活动
龙腾维港,诗旗飞扬。
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简称“研究会”)自3月10日至11日连续两天,于美丽的维港之滨举办了成立五周年的系列性志庆活动,主旨高远,情趣交融。
除了精彩纷呈的诗歌朗诵,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文艺表演、港岛一日游之外,最为令人注目的两项活动乃是诗歌演讲会及穿插进行的“第二届国际汉诗盃”大赛的颁奖仪式,隆重而饶有意义。
研究会于3月10日下午2时至5时,假座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楼四楼会议厅举办诗歌发展讲座。著名诗人、学者:峭岩先生、萨仁图娅女士及傅天虹教授应邀出席并作演讲。峭岩先生关注香港的文学和文化。他指出多年以来的发展证明,香港不仅是能够生产高贵物质的地方,也是诞生文学的一方独特的宝地。香港文学既有中华文脉的传承,也有现代个体生命意识的存在。他认为香港有一支耀眼的诗群,他们是张诗剑、沙浪、傅天虹、盼耕、张继征、蔡丽双、何佳霖、周瀚……等等,这些诗人构成香港的诗歌天空。他指出几十年的耕耘,香港诗歌做出了很大贡献,做出了与时代相匹配的成绩,尤其是张诗剑的长诗《香妃梦回》的问世,震动了华语诗坛。沙浪的《半杯红酒》,受到内地评论家的重视,认为他的爱情诗以细节入诗,拉动情感的链条,完成了爱情的浓重表达。还有女诗人蔡丽双的诗意情怀和大爱情怀的双向拓展,受到社会的拥戴。何佳霖的爱情诗,对情感、语言的调动,树立了自己的风格。总之,都以不同的姿态,标识了香港诗歌的动向和阵容。
萨仁图娅女士认为构建当代华文诗歌精神,诗人应持守鲜亮的精神向度,保有鲜活的精神魅力。她从诗歌的民族性阐释对诗歌的理解。她认为在文化多元共存的时代,民族特质在诗歌中的体现,在于承继民族文化传统,恪守民族品格,贴近时代精神,表达抒发丰富质朴的思想感情。她在确立自我文化身份后,便写故乡土默特、写心灵牧歌、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诗歌折射她对草原、对家园、对世界的认知。
傅天虹教授介绍了澳门九位诗人:梁雪予、胡晓风、韩牧、高戈、淘空了、流星子、苇鸣、懿灵、陶里以及他们对诗歌的不懈追求。
与会者认为三位讲者探索了新诗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构建诗歌精神,启动华文诗歌创作潜力,为诗歌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
在3月10日晚上六时,假座尖沙咀国际广场彩荟轩举办晚宴。宴会之前及宴会期间,穿插进行“第二届国际汉诗盃”颁奖典礼与文艺演出活动。是次大赛的评委包括萨仁图娅女士、绿岛先生、傅天虹教授(澳门)、庄伟杰教授(澳洲)、盼耕教授、林峰先生、董就雄教授、何佳霖女士、周瀚博士、沙浪会长。荣誉顾问包括吉狄马加先生、杨克先生、张诗剑先生、峭岩先生、蔡丽双博士、桑恆昌先生、李发模先生、非马先生(美国)、怀鹰先生(新加坡)。比赛的主题是故乡浪花,奬项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共五项,吸引了全球华人作家投稿参赛。总共有五十二名诗人获奬,其中特等奖分别是来自中国湖南年轻诗人王令怡,她年仅三十岁,以及来自加拿大的双语诗人、影视和舞台编剧心漫女士。附上获奬名单。
近一百二十人参加了颁奬典礼和晚宴。晚宴节目十分丰富包括中乐表演、萨克斯演奏、声乐、舞蹈、朗诵以及推广旗袍和拱手礼的表演。既宣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又结合了西方文化,反映了香港是多元文化汇聚之地。
此外,在3月11日,研究会的骨干和外地诗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香港一天游。参观了香港西九文化区、金紫荆广场、浅水湾、赤柱和太平山顶。虽然细雨霏霏,但丝毫不影响诗人游玩的兴致。大家在雨中和雾中欣赏香港的诗情画意。
这一系列诗歌盛会精彩絶伦、令人难忘。来自于中国北京、沉阳、台湾、成都、上海、香港、澳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各地的诗友包括峭岩、萨仁图娅、蔡丽双、沙浪、盼耕、周瀚、路羽、庄云惠、蓝帆、李淑刚、晶石、余志成、王世逸、章志文、陈积民、陈君、许连进、张秋玲、张建青等等相聚香江,春风相伴,探讨诗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