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唯一自选自译诗集,中英双语《守夜人》出版
2024-03-08 作者: | 来源:文汇报 | 阅读: 次
在这部横跨诗人50余年创作生涯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余光中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表达。
很多人对余光中的印象源于那首《乡愁》,短短几行诗句,穿越浅浅的海峡牵起两岸情思。也让“乡愁诗人”这一符号伴随了余光中几十年。近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诗坛巨匠余光中生涯唯一自选自译的双语诗集《守夜人》,并由“最美图书”设计人朱赢椿倾心打造。
《守夜人》,余光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乡愁》之外的余光中,其实是一座瑰丽的诗学宝藏。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是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谓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
《守夜人》从余光中13本诗集及尚未集结成册的诗作中,精选82组诗作,约占作者诗作总量十四分之一。从1992年的初版,至今已31年,每12年改版一次。
书中收录余光中多阕代表作,如《白玉苦瓜》《乡愁》《如果远方有战争》等,尚有具传奇色彩的《山中传奇》《黄昏》,咏叹艺术家的《永念肖邦》《戏李白》等,自况心境的《七十自喻》《江湖上》《问烛》等,将名山佳景、历史遗迹化为史诗巨作的《西螺大桥》《荷兰吊桥》等,以及尚未集结成册的诗作《送楼克礼自丹佛西行》《半途》。 自选自译的诗集,余光中一生中仅出过这一部。如他序中所言,“诗人自译作品,好处是完全了解原文,绝不可能‘误解’。苦处也就在这,因为自知最深,换了一种文字,无论如何翻译,都难以尽达原意,所以每一落笔都成了歪曲。”但作为读者,却可将双语诗作对照,窥见另一面的余光中。中文诗隽永内收,英文诗别有风味,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这部横跨诗人50余年创作生涯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余光中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表达。《白玉苦瓜》中写对祖国的感怀“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如果远方有战争》里的反战思绪:“如果远方有战争,我应该掩耳/或是该坐起来,惭愧地倾听?”。当然,多年的诗歌创作里,余光中一如既往擅长结合中国古典韵味与西方现代精神,诗歌书写从头到尾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广博且厚重。
余光中曾说:“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当时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依旧笔耕不辍,对新版《守夜人》进行了颇多增删,翻译亦是逐字逐句斟酌,对诗歌的热忱一如既往。“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如今斯人已逝,但读者仍可从余光中的诗集《守夜人》中领略这位诗坛巨匠的风采。
>>内文选读:
守夜人
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
四十岁后还挺着一支笔
已经,这是最后的武器
即使围我三重
困我在墨黑无光的核心
缴械,那绝不可能
历史冷落的公墓里
任一座石门都捶不答应
空得恫人,空空,恫恫,的回声
从这一头到时间的那一头
一盏灯,推得开几呎的浑沌?
壮年以后,挥笔的姿态
是拔剑的勇士或是拄杖的伤兵?
是我扶它走或是它扶我前进?
我输它血或是它输我血轮?
都不能回答,只知道
寒气凛凛在吹我颈毛
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
做梦,我没有空
更没有酣睡的权利
The Night Watchman
This side of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a lamp still burns,
After forty a pen is still erect.
Of all weapons this is the last.
Even if surrounded three times
At the center of blind darkness,
This I will never surrender.
In the forsaken cemetery of Time
Not a stone door ever answers my pounding,
But, hollow with horror, the haunting echoes
Down Time’s hallway peal from end to end.
How much chaos will give way to a single lamp?
Does my pen at middle age suggest
A daring sword or a pitying crutch?
Am I the driver of the pen or the driven?
Am I the giver of the blood or the given?
Not a question can I answer. I only know
Icy is the air on the hair of my nape.
The last watchman by the last lamp
To prop a giant shadow awry,
Too preoccupied to dream
Or a sound sleep to claim.
《守夜人》,余光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乡愁》之外的余光中,其实是一座瑰丽的诗学宝藏。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是当代知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谓写作的“四度空间”。文学影响力既深且远,遍及华人世界。
《守夜人》从余光中13本诗集及尚未集结成册的诗作中,精选82组诗作,约占作者诗作总量十四分之一。从1992年的初版,至今已31年,每12年改版一次。
书中收录余光中多阕代表作,如《白玉苦瓜》《乡愁》《如果远方有战争》等,尚有具传奇色彩的《山中传奇》《黄昏》,咏叹艺术家的《永念肖邦》《戏李白》等,自况心境的《七十自喻》《江湖上》《问烛》等,将名山佳景、历史遗迹化为史诗巨作的《西螺大桥》《荷兰吊桥》等,以及尚未集结成册的诗作《送楼克礼自丹佛西行》《半途》。 自选自译的诗集,余光中一生中仅出过这一部。如他序中所言,“诗人自译作品,好处是完全了解原文,绝不可能‘误解’。苦处也就在这,因为自知最深,换了一种文字,无论如何翻译,都难以尽达原意,所以每一落笔都成了歪曲。”但作为读者,却可将双语诗作对照,窥见另一面的余光中。中文诗隽永内收,英文诗别有风味,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这部横跨诗人50余年创作生涯的诗集中,可以看到余光中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表达。《白玉苦瓜》中写对祖国的感怀“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一任摊开那无穷无尽/硕大似记忆母亲,她的胸脯”;《如果远方有战争》里的反战思绪:“如果远方有战争,我应该掩耳/或是该坐起来,惭愧地倾听?”。当然,多年的诗歌创作里,余光中一如既往擅长结合中国古典韵味与西方现代精神,诗歌书写从头到尾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广博且厚重。
余光中曾说:“诗兴不绝则青春不逝,并使人有不朽的幻觉。”当时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依旧笔耕不辍,对新版《守夜人》进行了颇多增删,翻译亦是逐字逐句斟酌,对诗歌的热忱一如既往。“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如今斯人已逝,但读者仍可从余光中的诗集《守夜人》中领略这位诗坛巨匠的风采。
>>内文选读:
守夜人
五千年的这一头还亮着一盏灯
四十岁后还挺着一支笔
已经,这是最后的武器
即使围我三重
困我在墨黑无光的核心
缴械,那绝不可能
历史冷落的公墓里
任一座石门都捶不答应
空得恫人,空空,恫恫,的回声
从这一头到时间的那一头
一盏灯,推得开几呎的浑沌?
壮年以后,挥笔的姿态
是拔剑的勇士或是拄杖的伤兵?
是我扶它走或是它扶我前进?
我输它血或是它输我血轮?
都不能回答,只知道
寒气凛凛在吹我颈毛
最后的守夜人守最后一盏灯
只为撑一幢倾斜的巨影
做梦,我没有空
更没有酣睡的权利
The Night Watchman
This side of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a lamp still burns,
After forty a pen is still erect.
Of all weapons this is the last.
Even if surrounded three times
At the center of blind darkness,
This I will never surrender.
In the forsaken cemetery of Time
Not a stone door ever answers my pounding,
But, hollow with horror, the haunting echoes
Down Time’s hallway peal from end to end.
How much chaos will give way to a single lamp?
Does my pen at middle age suggest
A daring sword or a pitying crutch?
Am I the driver of the pen or the driven?
Am I the giver of the blood or the given?
Not a question can I answer. I only know
Icy is the air on the hair of my nape.
The last watchman by the last lamp
To prop a giant shadow awry,
Too preoccupied to dream
Or a sound sleep to claim.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