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湖南诗人罗长江《大地五部曲》获第七届“中国长诗奖”

2022-12-14 作者:罗建辉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湖南诗人罗长江的《大地五部曲》以“最佳文本”斩获本届中国长诗奖,是本届唯一以长篇散文诗获奖的作品,也是本届唯一获此奖项的湖南诗人。

  第七届“中国长诗”奖获奖名单2022年12月12日在佛山揭晓。湖南诗人罗长江的《大地五部曲》以“最佳文本”斩获本届中国长诗奖,是本届唯一以长篇散文诗获奖的作品,也是本届唯一获此奖项的湖南诗人。

  《大地五部曲》(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由《大地苍黄》《大地气象》《大地涅槃》《大地芬芳》《大地梦想》五卷组成。第一卷《大地苍黄》:乡村风情长卷,农耕文明挽歌,怀想一个村庄的美丽与沧桑;第二卷《大地气象》:民族战争血史,民族心灵痛史,还原一场昨天的战争与国家记忆;第三卷《大地涅槃》:历史街区改造,当下城市映象,见证一条老街的前尘与今生;第四卷《大地芬芳》:绝版自然生态,斑斓地域风情,托出一群峰林的瑰丽与神奇;第五卷《大地梦想》:聚焦千年鸟道,抒写人类梦想,聆听一阕天·地·人·鸟的交响。该书立足大湘西,彰显大地精神、中国底色和人类视野,内容上摄取重大题材,将丰繁、复杂和辽远的社会生活场景引入散文诗写作之中。

  2022年元月,由诗刊社、湖南省作家协会等携手,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罗长江《大地五部曲》研讨会”。谢冕、李少君、何向阳、王跃文、王冰、石厉、唐晓渡、张清华、敬文东、汪剑钊、刘立云、王久辛、龚旭东、李林荣、黄恩鹏等专家、学者,对诗人致力开拓散文诗题材领域和表现手法、立足湘西大地根性的写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诗评家谢冕盛赞《大地五部曲》是“关于大地的伟大交响曲”。

  一年来,文学报、文艺报分别以专题的方式,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博览群书》月刊、诗刊社主办的《中华辞赋》月刊分别以专辑的方式,《散文诗》杂志社以专栏的方式,《湖南日报》、《张家界日报》分别以长篇访谈的方式,加上《艺术中国》《新花》《长沙晚报》等报刊,年内陆续刊发评论和推介《大地五部曲》的文章计有12万余字。《散文诗》杂志为《大地五部曲》特辟评论专栏的“编者按”写道:“2021年,五卷本大型叙事散文诗《大地五部曲》横空出世,令人震惊与感动。作者罗长江耕耘文学领域四十多年,个人创作成果斐然,尤其是他历时十余年,专心于一,数易其稿,以大气魄、大格局、大主题完成这一熔铸史诗气质的鸿篇巨制,难能可贵。该书共分《大地苍黄》《大地气象》《大地涅槃》《大地芬芳》《大地梦想》五部,五十五万余字,题材涉及乡土文明、民族战争、社会变革、生态文明、人类梦想,书中历史与现实交织,山水与人文辉映,其庞大的思想根系,精微的心灵气象,自如的气息吐纳,蓬勃的生命气象,将散文诗超拔到一个崭新高度,我们认为,这不仅是贡献给散文诗界难得一遇的大文本,更是当代散文诗创作的重要收获。由此,我们有了在一个全新维度来探讨与解密散文诗的庞杂与丰富、先进与优越的可能性。通过开辟该作品评论专栏,以‘纸上高端圆桌论坛’的形式,百家争鸣,评判把脉,以示庆贺,以美壮举。”评论和访谈文字通过中国作家网、中诗网、红网、湖南作家网、华声在线、湖南文艺网、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等网络报道或转载,拓宽了传播渠道。以《歌者罗长江》(作者:梁瑞郴,载《长沙晚报》2022年2月18日)为例,经红网转载后点击量为28.7万。

  “中国长诗奖”已成功举办七届,旨在表彰我国诗人在长诗创作中取得的成就,助力“中国长诗”创作不断向前发展,让“中国长诗”发出新时代的亮丽之光,受到全国文学界瞩目与好评。此次活动由佛山市作家协会联合《特区文学》杂志社等四家单位主办,叶延滨(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诗刊》原主编)、杨克(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担纲组委会主任。共收到全国138位诗人的138部长诗作品,参评的诗人中有鲁迅文学奖得主,也有全国各类文学奖的获奖者。作品题材广泛,不乏精品力作,体现了新时代我国长诗创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象。经组委会终评委专家组专家认真审读、品鉴、筛选、网上投票,最终评定全国27位诗人的27部(首)优秀长诗作品分别荣获第七届“中国长诗”公益品鉴暨第七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最佳文本奖和最佳新锐奖。

  致力于做一名文体作家,是湖南诗人罗长江写作《大地五部曲》的初心和雄心。评论界认为,《大地五部曲》提供了一个“散文诗还可以这么写”的新文本、全文本、超文本,充满思想艺术内在张力与自由精神,构成了吸纳一切艺术手段的灵活不羁的新文学形态,展示了散文诗可能、可以具有的广袤艺术空间。时间将证明,罗长江创造的这一艺术奇迹,将是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研究绕不开的一部勇气之作、大气之作、开创之作。此次以“最佳文本”获奖,可谓实至名归。即如著名诗评家唐晓渡所云:“《大地五部曲》让我大感震撼。这震撼固然和其体量有关,但考虑到类似体量的诗卷在当代并不仅见,故算不得最主要的原因;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部作品的恣肆汪洋、元气淋漓,既是一个结构宏大、肌质复杂的语言织体,又是一个能量充沛、辐射着巨大生机和活力的自在生命。兼有如此质量和体量的当代作品,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还当真是凤毛麟角。我们当然可以说这是散文诗的一个重大收获;然而,只要粗略分析一下其多支点的建构方式、多要素的肌理特征、多功能的语言转换、多调性的声音变化,再回到其以‘大地’之名,将所有这些融溶为一的有机整体性质,就会发现,这一文本的内涵,早就大大撑破,或者说溢出了通常所谓‘散文诗’概念的外延,以至不能被任何现成的文体或文类概念所限定,而一般性地指称它属于‘跨文体写作’,又显得过于刻意。如果一定要对其进行某种总体定性的话,我更愿意说,这正是许多诗人作家梦寐以求的‘大心灵书写’或‘诗性总体书写’的产物,一个兼具复调和复合性质的超级文本,一部不可多得的‘奇书’。” (罗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