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深处磨砺出来的哲理
——读著名诗人绿原短诗新编《向时间走去》
2019-09-25 作者:张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诗人、评论家张况评论著名诗人绿原短诗新编《向时间走去》,原载2012年11月23日《文汇读书周报》。
老诗人绿原先生离开我们转眼已经三个春秋了,但他隽永、谦和的影子时常还在我脑海里浮现。我能预见,这位老诗人的潜在价值,必将对后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他的艺术经验,必将为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所称道。
我曾多次在各种不同的诗会上见到过他,并聆听过他的教诲。博学、儒雅的慈祥老人,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现着宽厚、睿智的光芒,教人感到亲切、温暖。为这样一位长者致意、鞠躬,倾听他充满深情的教言,获取他储量丰富、饱经风霜的人生经验,我感到很舒坦、很温馨。
当年绿原老获得第37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时,我曾听诗人吉狄马加先生谈起过他的一些见闻、感受和对绿原诗歌的认识,这让我对绿原先生既往坎坷生涯中所展示出来的铮铮铁骨、硬汉柔肠,更加敬佩有加。
前年,好像在惠州举行的国际诗人笔会上,老诗人野曼先生对我说起:“绿原先生不久前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不过,2003年老先生的女儿刘若琴女士来替他领了‘中国当代诗魂奖’,这让我内心稍感安慰。”记得那次是在珠海召开的国际诗会上,大会要授予绿原先生一个诗歌奖,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斐然成就。此前,好像只有贺敬之、吴岸、郑愁予等为数不多的国内外著名华文诗人获得过这一奖项。惠州诗会上,我伤感地获悉87岁高龄的绿原老确实已经驾鹤远游了。内心有几许难言的伤悲掠过,只觉得鼻子有些生涩。
还记得2003年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诗人笔会上,我认识了绿原先生的女儿刘若琴女士。一位话不多、但很见热忱的知识女性,她的银发让我想起人生中飘落的淡淡霜雪。她跟与会的好多老诗人都相熟,她总是乐意搀着父辈诗人们轻轻叨唠上几句。她言辞低调、恳切,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动着满头的真诚。她的一颦一笑,一如她的父亲绿原老,淡雅、安详,像家里的亲人。外出采风时,我与若琴大姐攀谈了几句,并礼节性地请她代我向绿原老问好,她向我点头致谢,彼此互留了通讯地址。我是那次参加诗会中最年轻的诗人,一眼望去,老诗人们矍铄的银发像他们的诗歌,让我心生仰望之意,我更多的是在聆听老诗人们充满智慧的发言,以吸取一些成长中必需的养分。我时常对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们怀着崇敬之心。不久前,我与若琴大姐再次相遇于浙江盱眙的一个诗会上。
昨天,收到刘若琴大姐寄来的一个快件,打开一看,知道那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绿原短诗新编——《向时间走去》。封面上绿原老顽童般的笑脸瞬间映入我的眼帘,让我重又生发出一种时间深处挥之不去的缅怀。
我用两天时间细细读完了这本书,内心像被一种沉实持久的力量久久地占据并深深地震撼着。我知道,那是绿原老文字的魅力,让我感到了诗歌的力量所在;那是老先生的抒情,让我获得了某种源于生活和生命的真实启示。
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里面收录的是绿原老先生自1941年开始写作到2009年他去世前的短诗。哲理意味的短制,精致、隽永、闪现着贲张的诗性灵光。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质地厚重的诗歌。
《从“童话”走来》、《与命运同行》、《携诗走向海》、《感悟的生命》和《诗魂的回归》五个篇章,凝聚了若琴女士的涓涓心血、凝聚了她对已逝父亲的无限深情和对父亲诗歌的无限热爱。
《从“童话”走来》一辑中所收录的,是诗人解放前的人生咏叹、铿锵吐纳,承载了诗人绿原青年时代的人生理想、创作轨迹和诗歌文本。里面寄寓了诗人对旧社会毫不留情的鞭挞和控诉、对信仰与理想的激情表达和对祖国与亲情的深厚感情。其中一首《我的祖国》给我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象。“暴戾的苦海/用饥饿的指爪/撕裂者中国的堤岸/中国啊,我的祖国/在苦海的怒沫的闪射里/我们永远记住/你用牙齿咬住头发的影子。”这首诗写于1947年,不难想象,在那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里,人们的挣扎显得多么苍凉、无助!神州大地所经历的苦难会是一种怎样令人窒息的沉重!诗人年轻的心灵,遭受了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折磨!?全诗只有并不起眼的那么几句,就在瞬间将岁月深处已逝的回忆拽回到那个曈曈黑影笼罩的时间影像里,像一个赫然突兀的死亡雕像,矗立在昏暗的广场中央,震撼着我们痛楚的心灵。“用牙齿咬住头发的影子”一句尤为夺目,显出深度的传神。将苦难中的祖国的形象描画得极为真实、具体。那触手可及的疼痛,让人感同身受、过目难忘。辑中,诗人对浑黄的《扬子江》“何日再澄清”的深刻诘问、对《萤》“永不殡葬于雨夜”的铮铮誓言、对《信仰》“站在断头台前/我们微笑/我们不祈祷”的干云豪气,绿原都用青春的热血作出了最为雄性刚猛的回答。多像诗人年轻时代的雕像啊!
《与命运同行》辑中所收录的是诗人写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作品。这部分作品仍然不失哲理含量和批判性。如《反官僚主义》中呼吁“铲除一切泥沙、礁石和官僚主义”;如《手语诗》中呐喊出的“我的心是个纸折的灯笼/里面燃起了一朵小小的风暴”等等,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诗人敢于同时代痼疾作斗争、敢于同命运掰手腕的强者精神和勇者气概。其中那首《给一个没有舌头的人》显得最为抢眼,诗不长,不妨抄录:“你没有舌头了吗?/——不,我有。/不,你有等于没有/——没有更好,可以不……/可以不讲话了吗?错了!/我能从一万个人中间听出你,/你的沉默比虎啸更宏亮有力。”这是一首以对话作为呈现方式来书写人性、表达心声的诗歌,全诗寥寥数句,一下子将一个“没舌头”、懒于向现实的喜怒哀乐表白不满情感的诗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最末两句,尤见匠心,像一首诗圆睁着的诗眼!
《写诗走向海》一辑,主要写的是改革开放至作者平反落实政策之后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诗人对国内外大师经典作品的阅读心得。此时的绿原已经经历过人生的种种劫难,整个人已经变得异常冷静、平和了,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更见“绵里藏针、话里有话、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和驾驭语言的功力了。如《兵马俑在耳语》、《语言没有用》、《血刻夔门》、《六月雪》、《读聂鲁达》、《读惠特曼》、《读波德莱尔》、《你是人!你是人!》、《进化》等篇什,俱见绿原先生四两拨千斤的文字功力。这是一位饱经磨难后的诗人内心对于世道的冷静审视后所发出的哲理性的思考与感叹;这是一位从黑暗苦难中照见一隙阳光之后的诗人对于真理与信仰的重新体味和坚守。诗人的爱国热情一仍其旧,诗人对于国内外大师的仰望之情依然殷殷可掬。
《感悟的生命》和《诗魂的回归》主要写作者对新时代和新生事物的感悟和体验,诗句更趋理性、冷静,具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音乐感和韵律之美流溢其中,给人予美的享受和哲理意味的启迪。其中不乏如《幸福》、《我的选择》、《我的爱》、《病床上》、《感恩之歌》、《我和你》、《开心小诗》、《伟大的虚无》等颇具张力和诗性精神的佳作。读者认真通读,当有深刻体悟。
我是诗歌的晚辈,对老一辈诗人只有仰望和见贤思齐的份,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事件,我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基本判断。现在的有些年轻诗人,动不动就全盘否认老一辈的坚守精神、表达方式、诗性人格,随意对任何人和事表达自己浅薄的臧否,对此,我不以为然。
绿原先生是诗歌精神和人格禀赋结合得最好的诗人之一。对于他,我有着不能不说上几句的冲动,不为别的,只为他的人格魅力让我叹服,只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2年11月8日
佛山石垦村 南华草堂
(原载2012年11月23日《文汇读书周报》)
我曾多次在各种不同的诗会上见到过他,并聆听过他的教诲。博学、儒雅的慈祥老人,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现着宽厚、睿智的光芒,教人感到亲切、温暖。为这样一位长者致意、鞠躬,倾听他充满深情的教言,获取他储量丰富、饱经风霜的人生经验,我感到很舒坦、很温馨。
当年绿原老获得第37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环奖”时,我曾听诗人吉狄马加先生谈起过他的一些见闻、感受和对绿原诗歌的认识,这让我对绿原先生既往坎坷生涯中所展示出来的铮铮铁骨、硬汉柔肠,更加敬佩有加。
前年,好像在惠州举行的国际诗人笔会上,老诗人野曼先生对我说起:“绿原先生不久前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不过,2003年老先生的女儿刘若琴女士来替他领了‘中国当代诗魂奖’,这让我内心稍感安慰。”记得那次是在珠海召开的国际诗会上,大会要授予绿原先生一个诗歌奖,以表彰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斐然成就。此前,好像只有贺敬之、吴岸、郑愁予等为数不多的国内外著名华文诗人获得过这一奖项。惠州诗会上,我伤感地获悉87岁高龄的绿原老确实已经驾鹤远游了。内心有几许难言的伤悲掠过,只觉得鼻子有些生涩。
还记得2003年在珠海举办的国际诗人笔会上,我认识了绿原先生的女儿刘若琴女士。一位话不多、但很见热忱的知识女性,她的银发让我想起人生中飘落的淡淡霜雪。她跟与会的好多老诗人都相熟,她总是乐意搀着父辈诗人们轻轻叨唠上几句。她言辞低调、恳切,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闪动着满头的真诚。她的一颦一笑,一如她的父亲绿原老,淡雅、安详,像家里的亲人。外出采风时,我与若琴大姐攀谈了几句,并礼节性地请她代我向绿原老问好,她向我点头致谢,彼此互留了通讯地址。我是那次参加诗会中最年轻的诗人,一眼望去,老诗人们矍铄的银发像他们的诗歌,让我心生仰望之意,我更多的是在聆听老诗人们充满智慧的发言,以吸取一些成长中必需的养分。我时常对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们怀着崇敬之心。不久前,我与若琴大姐再次相遇于浙江盱眙的一个诗会上。
昨天,收到刘若琴大姐寄来的一个快件,打开一看,知道那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绿原短诗新编——《向时间走去》。封面上绿原老顽童般的笑脸瞬间映入我的眼帘,让我重又生发出一种时间深处挥之不去的缅怀。
我用两天时间细细读完了这本书,内心像被一种沉实持久的力量久久地占据并深深地震撼着。我知道,那是绿原老文字的魅力,让我感到了诗歌的力量所在;那是老先生的抒情,让我获得了某种源于生活和生命的真实启示。
这是一本厚重的著作,里面收录的是绿原老先生自1941年开始写作到2009年他去世前的短诗。哲理意味的短制,精致、隽永、闪现着贲张的诗性灵光。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质地厚重的诗歌。
《从“童话”走来》、《与命运同行》、《携诗走向海》、《感悟的生命》和《诗魂的回归》五个篇章,凝聚了若琴女士的涓涓心血、凝聚了她对已逝父亲的无限深情和对父亲诗歌的无限热爱。
《从“童话”走来》一辑中所收录的,是诗人解放前的人生咏叹、铿锵吐纳,承载了诗人绿原青年时代的人生理想、创作轨迹和诗歌文本。里面寄寓了诗人对旧社会毫不留情的鞭挞和控诉、对信仰与理想的激情表达和对祖国与亲情的深厚感情。其中一首《我的祖国》给我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象。“暴戾的苦海/用饥饿的指爪/撕裂者中国的堤岸/中国啊,我的祖国/在苦海的怒沫的闪射里/我们永远记住/你用牙齿咬住头发的影子。”这首诗写于1947年,不难想象,在那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里,人们的挣扎显得多么苍凉、无助!神州大地所经历的苦难会是一种怎样令人窒息的沉重!诗人年轻的心灵,遭受了怎样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折磨!?全诗只有并不起眼的那么几句,就在瞬间将岁月深处已逝的回忆拽回到那个曈曈黑影笼罩的时间影像里,像一个赫然突兀的死亡雕像,矗立在昏暗的广场中央,震撼着我们痛楚的心灵。“用牙齿咬住头发的影子”一句尤为夺目,显出深度的传神。将苦难中的祖国的形象描画得极为真实、具体。那触手可及的疼痛,让人感同身受、过目难忘。辑中,诗人对浑黄的《扬子江》“何日再澄清”的深刻诘问、对《萤》“永不殡葬于雨夜”的铮铮誓言、对《信仰》“站在断头台前/我们微笑/我们不祈祷”的干云豪气,绿原都用青春的热血作出了最为雄性刚猛的回答。多像诗人年轻时代的雕像啊!
《与命运同行》辑中所收录的是诗人写于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作品。这部分作品仍然不失哲理含量和批判性。如《反官僚主义》中呼吁“铲除一切泥沙、礁石和官僚主义”;如《手语诗》中呐喊出的“我的心是个纸折的灯笼/里面燃起了一朵小小的风暴”等等,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诗人敢于同时代痼疾作斗争、敢于同命运掰手腕的强者精神和勇者气概。其中那首《给一个没有舌头的人》显得最为抢眼,诗不长,不妨抄录:“你没有舌头了吗?/——不,我有。/不,你有等于没有/——没有更好,可以不……/可以不讲话了吗?错了!/我能从一万个人中间听出你,/你的沉默比虎啸更宏亮有力。”这是一首以对话作为呈现方式来书写人性、表达心声的诗歌,全诗寥寥数句,一下子将一个“没舌头”、懒于向现实的喜怒哀乐表白不满情感的诗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最末两句,尤见匠心,像一首诗圆睁着的诗眼!
《写诗走向海》一辑,主要写的是改革开放至作者平反落实政策之后的见闻和感受、以及诗人对国内外大师经典作品的阅读心得。此时的绿原已经经历过人生的种种劫难,整个人已经变得异常冷静、平和了,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更见“绵里藏针、话里有话、意在言外”的审美情趣和驾驭语言的功力了。如《兵马俑在耳语》、《语言没有用》、《血刻夔门》、《六月雪》、《读聂鲁达》、《读惠特曼》、《读波德莱尔》、《你是人!你是人!》、《进化》等篇什,俱见绿原先生四两拨千斤的文字功力。这是一位饱经磨难后的诗人内心对于世道的冷静审视后所发出的哲理性的思考与感叹;这是一位从黑暗苦难中照见一隙阳光之后的诗人对于真理与信仰的重新体味和坚守。诗人的爱国热情一仍其旧,诗人对于国内外大师的仰望之情依然殷殷可掬。
《感悟的生命》和《诗魂的回归》主要写作者对新时代和新生事物的感悟和体验,诗句更趋理性、冷静,具有大理石般的质感,音乐感和韵律之美流溢其中,给人予美的享受和哲理意味的启迪。其中不乏如《幸福》、《我的选择》、《我的爱》、《病床上》、《感恩之歌》、《我和你》、《开心小诗》、《伟大的虚无》等颇具张力和诗性精神的佳作。读者认真通读,当有深刻体悟。
我是诗歌的晚辈,对老一辈诗人只有仰望和见贤思齐的份,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事件,我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基本判断。现在的有些年轻诗人,动不动就全盘否认老一辈的坚守精神、表达方式、诗性人格,随意对任何人和事表达自己浅薄的臧否,对此,我不以为然。
绿原先生是诗歌精神和人格禀赋结合得最好的诗人之一。对于他,我有着不能不说上几句的冲动,不为别的,只为他的人格魅力让我叹服,只为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12年11月8日
佛山石垦村 南华草堂
(原载2012年11月23日《文汇读书周报》)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