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汪剑钊

汪剑钊诗六首|四儿评析

2020-08-17 作者:汪剑钊 | 来源:诗家名典 | 阅读:
著名诗人、翻译家、教授汪剑钊诗歌作品选,四儿微评。

 

 

壮士八佰与技术

 

莫非是一种报应?

昔日,秀才总担心遇到大兵,

如今,大兵开始害怕低情商的秀才,

有道是,拿起了狗来丢石头。

 

技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在空中飘……

难以前进,也无法落地,

比断线的风筝更轻薄,

比牵拉风筝的线索更强劲,

比神秘的饕餮更恐怖,

吞噬了芬芳的肉体,还觊觎着

嶙峋的精神……

 

但无论内心焦躁的问者,

无论外表不动声色的答者,

似乎都知道,答案早于问题而诞生,

你啊你,“你懂的”。

我抬头看一眼天,踩一脚地,

马路笔直,阳光灿烂,

而在难以觉察的天际线,

一朵淡淡的云正悄悄地弥散成

一团浓浓的雾……

2019.6.18

 

浮云与蓝

 

浮云与蓝,绚丽多姿

并且无端虚幻,犹如人生,

在怀疑中铺展真理。

你欣赏也罢,忽略也罢,

它们飘忽而来,又断然而去,

你珍惜也罢,挥霍也罢,

它们也不会因此为你作更多的驻留。

你凝视,拍摄,定格,录音,

竭尽艺术的一切可能,但你踏不进同一条河流,

甚至也不是第二条、第三条河流……

 

时间如水,光阴又似铁,

轻易而沉重,堪与辽远的大地相伦比。

你的忧伤是秋天的锯齿镰,

顺势把赞美的形容词从唇间抹去,

让一个感叹词飘落,恰似一片枯叶。

蓝与浮云,都是琐碎的细节,

在不经意间四下蔓延。

但一颗麦粒入土,

可以让原野焕发蓬勃的生机,

一块又一块鹅卵石执着地向远方翻滚,

最终必将填满一座海洋。

2019.8.13

 

蛎蚜山

 

大海作为一个不称职的母亲,

似乎已经习惯厚此薄彼,

让少数霸道的孩子占据了琼楼玉宇,

大部分遗孤便只能在茫茫的水域四处漂泊。

于是,牡蛎这珊瑚的同路人,

学会了相互拥抱,构成一个新的世界。

入水为礁,出水为山,

在黑白的原则下凸显生命的灿烂,

为死亡竖起一组非人工的雕塑,

与附近的海船恰成对照……

 

蛎蚜山是有历史的,

伫立,如同创世纪的女娲石,

无意间增加了大海的高度,

对海岸数千年的感恩孕育一道沧桑的风景。

明珠似的泪滴早已枯干,

但泪痕依旧凿刻在空贝壳的脊梁上,

此刻,一个巨浪自海洋的深处劈面袭来,

阳光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毫米,

一束卑微的碎花在蛎蚜山的尖顶绽放……

2019.9.17

 

鱼骨桥

 

仲秋是第三季的横截面,

月亮挥霍晶莹的时光任世人品味。

海的女儿乘潮上浮,

落潮,却不幸陷身于沙滩,

这或许出于对水晶之恋的彻底放弃,

但更可能是西绪弗斯式的宿命。

 

鱼骨为桥肯定是一个天才的设计,

大海在陆地耸起了脊梁,

让水底的娇宠造福于一方乡民,

运动的倩影就此定格,在静止中伸向永恒,

秦砖与汉瓦自觉地立于桥堍,

高傲与谦卑在江海的对流中融为一体。

 

你在逼仄的楼顶看风景,往日

视你为风景的人却在桥上唱起淘米谣,

他曾经把一根骨刺存留在桥栏上,

漂洋过海寻找鱼娇的故乡……

一名水手正在奥罗拉邮轮上细心地擦拭玻璃,

据说,下一次启航的日期已经确定。

2019.9.18

 

内心荒凉

 

是的,只消一个夜晚,

雪就可以带走整个冬天的剩余价值,

却难以削弱病毒恐怖的生产力,

更不曾撤销死亡的统计学,

一畦花圃就是一种生命的辩证法。

 

空城并不是精心策划的经济学,

而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街道空旷,仿佛一根失血太多的脉管。

讳莫如深的小巷

不断编织疑似复活的假消息。

 

樱树渐次绽露嫩芽,

但玻璃即便似水也绝无可能滋润植物。

太平鸟瞪大眼珠,俯瞰颗粒不存的林中空地,

绞尽脑汁参悟生态恶化的社会学。

内心荒凉,宛如一片废墟……

2020.2.20

 

这个春天令人分裂

 

这个春天令人分裂。

我曾接受匈牙利诗歌少许的滋养,

多情的裴多菲曾经说过:

你爱的是春天,我爱的是秋天,

各自向前或后退一步,

就可以步调一致地进入美丽而热烈的夏天。

 

但冬天似乎并不乐意,

执拗地将寒冷输入时间的大脉管,

让孤独的灵魂继续孤独,

漂泊,虽说各自后退和各自前进一小步,

却不幸走错了方向,

顷刻,心肺被灌满了永恒的冰雪……

2020.3.20



 诗家名典评诗 
 
  汪剑钊老师的讲座“诗歌的乌鸦时代论”让我感慨万千!自身的理解与时代大背景下的诗歌王国有天壤之别。对一只乌鸦的深度引申及探究,足以撬动诗界麻木不仁的神经。《内心荒凉》是诗人汪剑钊一首描写疫情在全球蔓延的一首诗。全诗就是一首哲学与辩证唯物论的融合体。对于诗歌语言的技巧及把控上又有了新的创造与维新。如今,现代新诗在当下以悲壮形式存在时,鸡肋现象就是诗歌后天所营造的大辩论时代的缩影。

    ——微评人: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