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刘鸿伏

一方御用松花石砚的赏鉴随记

2016-08-23 作者:刘鸿伏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刘鸿伏,当代作家、诗人,古文化学者,收藏鉴赏家,书画家。已出版文学与文化文物专著34部。代表作有《绝妙人生》《雅奏》《遥远的绝响》《时光里独行》《刘鸿伏说古砚》《父老乡亲哪里去了》等。其《父亲》《板桥上的乡愁》《读书的心情》《寒鸟》《笕记》《梦里河山》等八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龙先生是我敬重的比我年长许多的朋友,知道她业余时间喜欢收藏砚,一直无缘一窥堂奥。砚不仅是文化传播工具,也是文明载体,古人不可一日无砚,而今人爱砚者,非为实用,但为赏藏。我忝为砚痴,龙先生当为砚友。

去年年尾,龙先生忽然打电话来,邀我去她府上赏砚,我自然满心欢喜。

龙先生果然藏砚甚富,许多古砚都是难得一见的真品和品。以我陋见,龙先生的藏品中当也有她初学时“走眼”的东西,这种情况几乎是每个搞收藏的人难以绕过去的经历,也就是说,只要你搞收藏,都难免上过当,也是学习收藏过程中必然要交的“学费”。但看起来龙先生的“学费”交得不多,绝大部分都“捡漏”了。龙先生是做学问的知识分子,她搞收藏,可能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她的动机全出于个人爱好与研究的兴趣,功利心比人家要淡,因此心态就好,有了好的心态,收藏时就不会急功近利,不会经常“打眼”着兴趣与研究的心态收藏,时间一久,自然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龙先生的古砚收藏正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一个人要将心沉静下来,保持一份从容与优雅,去除精神负累,这是很需要一种生活智慧与精神力量的。而收藏与读书,则是两味疗治心灵的良药。收藏读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是什么东西也无法取代的。我从龙先生这些朋友身上分明就感觉到了这一点。龙先生在一一捧出自己的珍藏时,那份愉悦,真的感染到了我。

龙先生收藏古砚有许多年,从唐宋到民国,各朝古砚都有涉及,但以明清两代的藏品为多,这两代古砚中不乏精品

在她诸多古砚藏品中,有几方清代松花石砚珍品,我对其中一方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的松花石砚有着极大的兴趣。

这方御制松花石砚为椭圆形型制,分盖盒与砚身两部分。

盖盒取松花江源头之极品黄色松花石为材料,利用石上天然生成的波浪石纹,精心嶙峋山石图案,形成一幅天人合一山河一统图。石上所生的纹路,如气势阔的波涛汹涌,观之似闻涛声拍岸,可谓奇之又奇。而波涛上部精心琢刻出来的山形山势,又劲峭高古,显然是宫廷画师精心布局,用心绘出,再由造办处高手精琢而成。在古代砚刻艺术中,这件宫廷作品显得如此卓尔不群,它的文人情趣取向与画面上寄寓的意境,正契合了皇帝的个人口味。

砚身使用的松花石是绿色带细浪纹的另一种佳材。这种石材所制御用砚,目前在故宫中能见到。其石色青绿,纹如细浪,石质如玉,温润细腻,起发毫,不伤笔、易发墨,可以一    而净,不留残墨。它的砚背刻有康熙皇帝御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益毫,故其宝也。”铭文之后有一圆一方两枚御印,其中一方曰“万几余暇”。

在古代著名砚石中,一般人只知道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澄泥砚与红丝砚。且这四大名砚,除了端、歙外,后二者说法略有不同,明末时,青州红丝砚开采艰难、后近乎枯竭,遂被甘肃之洮河石取代。殊不知,在清代,松花石砚的身份与地位,远远高于四大名砚。松花石取自松花江深水中,乃清朝皇帝龙脉发源地。某个偶然的机缘,康熙大帝巡视祖地,发现河中之石极美,命人带数块回宫并精琢为砚,发现此石不仅石色极美其质如玉,试以笔墨,妙不可言。因此清代自康熙之后历代皇帝都会取松花石回宫,命造办处琢为砚台或文房佳器,专供御用御赏,后来也用来赏赐大臣和皇亲国戚。这种赏赐,当然是皇恩浩荡了。不过,松花石砚大抵都形制极小,松花江虽不乏这种佳,但决不能大量开采,否则会损毁“龙脉”,故而,采石之处,派重兵把守,凡官民一律禁入

因此,在古砚中,惟松花石砚有着极其特殊的身份与地位它的稀有性与雕刻艺术的超绝、历史研究价值与鉴藏价值,都是极不寻常的。

先生珍藏的这方松花石御制古砚,取材之精,琢工之美,价值之高,较之有各大拍卖公司所拍同类宝贝,不遑多让。这是龙先生的砚缘,也是龙先生的福缘。

一砚一世界,砚中滋味,茫茫浊世之中又有几个人体会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