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中诗翻译

读丁启豹诗词有感

2024-07-16 16:09:08 作者: 陆健  朱林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作为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古典诗词写作领域里的诗人,丁启豹的古诗词创作对客观事物观察细致,运笔所到之处舒缓有力,在熟谙中国古典律诗、绝句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巧妙使用典故,使作平添风采。阅读启豹先生的诗词,感受其中流淌着一股铮铮铁骨般的柔情和细腻的语言表达。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当代转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在积极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征程的过程中,不断释放新的思想动能和知识获取的新力量。作为世界上值得称颂的诗歌大国,我们在文化强国、文艺强国、文学强国和诗歌强国的道路上,既坚持守正创新,又不乏寄情寓景之志。无论是小诗人大情怀,还是大诗人小感触,都散发着作为诗歌大国子民的艺术信仰和思想智慧。

  回望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回味那些在记忆里值得反复品味并被深深记忆的优秀古典诗词,我们不由得为之骄傲称赞,当然也不得不在现时代商品意识和文化消费的语境中,保持一种现代知识分子应有的坚定与自信,坦然与担当,悦纳与适应,超越与新变。在全世界都沉浸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背景下生活带给人们的愉悦和沉浸之时,有多少人还把热爱阅读、热爱写作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追求?又有多少人还愿意为经典诗词提供展现的舞台和可以获得精神享受的表达空间?又还有多少人会用心去去关注辉煌的魏晋诗坛、唐宋诗词所表现出的一个时代的文人志士思想和社会状态?等等这一切似乎都被淹没在商品社会化浪潮吞噬下的物质欲流之中,能够独善其身或者独领风骚亦或者独树一帜的人,也许能够在经得起物欲横流洗礼的精神胜利者和始终保持纯真态度与持之以恒信念的诗人群体中获得发现。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有不少以写作古体诗词为创作方向的诗人,他们用自己真挚的人生感悟和诗词智慧,书写守正创新的艺术真谛,传递人世间真纯质朴的阅读享受和生活启迪。就像我们在此着重推荐的诗人丁启豹,多年来精耕细作、笔耕不辍,出版了诗集《丁启豹诗选》(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让心飞翔》(201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诗情墨韵》(201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并于报刊中发表大量诗作,获得业界好评。同时,他所敬重的格律诗专家、年届八旬的西中文前辈也经常指教提点,使他获益匪浅。

  作为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古典诗词写作领域里的诗人,丁启豹的古诗词创作对客观事物观察细致,运笔所到之处舒缓有力,在熟谙中国古典律诗、绝句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巧妙使用典故,使作平添风采。阅读启豹先生的诗词,感受其中流淌着一股铮铮铁骨般的柔情和细腻的语言表达。

  丁启豹还是一个钟情中原文化、懂得敬畏诗歌和书法艺术的学者。虽然他常常称呼我为老师,但是在我这里却能够感受到启豹对尊师重道传统的敬重。同时我也清楚在很多方面他强过我许多。近期,他的佳作迭出,我们可以试举几例。比如辘轳体《贺双湖诗社成立》七律5首和《辛丑菊月咏菊,步大观园海棠诗社韵》七律6首诗篇。这被诗人冠之“七律十一首”名称的诗篇,给人很多人生感触和精神慰藉。阅读这十一首律诗作品,丝毫没有僵硬临摹的痕迹,也没有一味仿古作秀的嫌疑,有的是诗人对所描写之景、之物、之情、之志的深刻感悟和思想。正如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在他入院法兰西学士院发表的演讲《论风格》中所提出的“风格即人”一样。

  《贺双湖诗社成立》七律5首,是以“辘轳体”的方式创作而成。辘轳体是一种首尾相互自然衔接的诗歌体式,以回文的方式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这种诗体最早见于宋代秦少游的创作之中,在苏东坡的诗作中得到发扬,成为“辘轳体”写作的绝佳典范。丁启豹的这首七律《贺双湖诗社成立》,顾名思义是为庆贺双湖诗社成立而做的贺诗,以七律的诗歌章法下笔成诗。从整体的结构上看,结构完整整饬,符合“辘轳体”的创作规程和语体规范,行文遵循八句五韵的要求,从其一中的“微”“晖”“归”“非”“飞”,到其二中的“非”“归”“威”“肥”“晖”,再到其三中的“归”“挥”“晖”“非”“飞”,到其四中的“微”“飞”“晖”“非”“归”,再到其五中的“飞”“菲”“晖”“归”“非”,每一个韵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尽管还没有做到完美,但从整首诗的呈现来看,已经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形像神似。从诗歌的内容上看,“双湖诗社”的成立在诗人心目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启豹以其缜密的心思讲述他是如何在老师的恩泽下,“云鬓改”、“锦衣归”、“开新纪”、“辨昨非”、“遣诗心”、“雁南飞”。创作上的进步和人生境遇的新变,离不了给予自己营养的恩人和老师的帮助,写诗和做人是一样的,“锦衣归”的背后是在恩师指点下的自我意识清醒,“辨别是非”、“了结是非”、“看淡是非”、“诉说是非”、“不谈是非”。在人生态度上,诗人在经历过“苦旅衰微”之后,便是在“幸遇恩师”后开始新的人生纪元,不再有少不更事时的“轻漫”和年过五旬时的“逞威”,开始以豁达的心态淡忘曾经的功名与过失,一切看淡,只为等待“晴空万里”、“鱼跃鸢飞”、“壮志醉卧”、“澄襟耕读”,尽情漫步欣赏翰园的芳菲美景,实现自我的精神愿景和心灵指归,既有铁汉柔情的内敛,又有不失风度和人格魅力的朴质真纯。

  在《辛丑菊月咏菊,步大观园海棠诗社韵》七律6首中,诗人丁启豹通过“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这六个不同场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在辛丑菊月信步大观园海棠诗社时的人生感喟,有回忆,有经历,有行动,有寄思,有情志,有铁骨柔情。这6首七律在诗歌的结构上完整有致,层次次第分明,围绕这诗人的心理线和行动线展开,以“菊”为意象物,通过“忆、访、种、对、供、咏”的环环相扣,抒发诗人对“菊花”隐逸高尚品格的赞誉,借物抒怀,寓情于物,既是对诗人参访大观园海棠诗社活动的抒写,又是对诗人铁骨柔情酣畅淋漓的表达。从诗歌创作技巧上来看,整体上这6首七律大量引用典故作为重要的呈现元素,一方面是诗人博采众长以丰富诗歌创作的方式,另一方面是诗人充分表达自我情感情志的技巧,给人以更多的知识传授和审美享受。

  除了启豹的七律古体诗创作之外,他的七绝和词作也颇有韵味,精致有佳。七绝《郑州西流湖十景闲咏》10首和《十大隶书名帖浅吟》10首,与词作奉和《辛稼轩韵<摸鱼儿>三阙》、《鹧鸪天•放烟花》、《癸卯端午吟章三首调寄鹧鸪天》3首、《水龙吟·恭王府海棠雅集步韵》、《摸鱼儿·答佩韦师<勉诸弟学诗>》,都内涵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应。

  他的七绝《郑州西流湖十景闲咏》10首,主要围绕“佛光寺”、“白鹭洲”、“北岗桃源”、“网红瀑布”、“晴云阁”、“群钓”、“王维诗碑”、“霸王点将台”、“魁星楼”、“千金梅岭”这10个景物进行“闲咏”。不仅表达了对佛光寺比丘尼复建寺院殚精竭虑的赞赏,也表达了对“健翅白鹭”、“桃源娇莺”、“西流瀑布”、“晴云阁”景致的抒怀之情,还表达了对“姜子牙”、“王维”、“项羽”、“王卿”、“董千金”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追忆之情,情感细腻,沉稳冷静。而七绝《十大隶书名帖浅吟》这10首,则主要围绕“西狭颂”、“衡方碑”、“鲜于璜碑”、“张迁碑”、“石门颂”、“华山碑”、“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的隶书名帖碑文故事,展开描写。全诗不乏“雄迈超凡”、“撇捺横波”、“列阵威武”、“大巧天工”、“意趣横生”、“楷撼华岳”、“纲劲雄强”、“尔雅超凡”、“波笔高挑”、“无羁无绊”、“任凭驰骋”和“秀丽生动”等充满着“铁汉柔情”意蕴的表达,既生情,又生动。

  启豹古典诗词创作内容和风格是多式多样的,有宋词豪放派风格的一面,像奉和《辛稼轩韵<摸鱼儿>三阙》中“怎能忘,几番拼搏,军中袍泽多去。金戈铁马声如虎,同斩敌酋无数。”充满着对军旅生活的忆念和对战场上将士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场景的赞美。他的《癸卯端午吟章三首调寄鹧鸪天》3首也同样精彩。这3首词作,围绕“端午”这一意象要素展开抒写。通过对“癸卯端午”、“童年端午”和“乙酉端午”的描写,表达词人对屈原的寄思、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光阴易逝的感叹。同样,《水龙吟·恭王府海棠雅集步韵——贺迦陵先生百岁大寿》这首词,是为表达对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叶嘉莹先生的敬重之情而创作的。他要在叶嘉莹先生百岁之时唱酬春光明媚之景,叙真情,表真意。正如同词中所言:“幸雄心犹在,壮怀不已,情安住,诗乡里”。在诗词的世界里,词人视叶嘉莹为大先生,为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他要表达自己对叶嘉莹先生诗情、诗志的敬仰,正如“未曾忘却,初心夙志”所言。叶嘉莹先生在词人这里,不仅是一位长者、先生和老师,更是一位启迪智慧和指点明灯的智者,让人茅塞顿开,雨止雾散。因此,“感先生教化”是诗人丁启豹发自肺腑的真言,表达着他对先生深深的敬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