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张况

 序《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作品选》

2020-04-05 作者:张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景德镇新一代陶瓷艺术家们以自由纯真的心灵,虚以待物,冲破历史误区与现实泥潭。

  一部完整的中国陶瓷艺术史,其实就是一部恢弘的中华文明史。悠悠华夏绵延五千年文明以无可辩驳的辉煌与璀灿见证厚重顽强的中国文化,为人类文明大厦构筑着令人眩目的精神圣殿。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摆在面前:陶瓷其实就是中国的代名词。而其文化价值,早已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景德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我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作为中国的著名瓷都,景德镇曾经并继续为中国陶瓷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景德镇瓷器或雍容华贵、堂堂大雅,呈浩浩英风;或精致小巧、玲珑剔透,具绰约英姿;或浓墨重彩、波风浪谷,一派厚实庄重之质;或轻盈飘逸、如梦如烟,几许空灵清雅之态...... ,观景瓷之美,言语或显多余,眼耳间似有幽幽筝韵自远古飘来,又往远古而去,心脑中似闻云雀午间清唱,其中况味,令人历久难忘。

  景德镇老一辈陶艺家们历千辛涉万苦,用泥与火,塑造出景瓷巧夺天工之美,为中国瓷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景瓷长上翅膀,以和平之美、以历史之美、以文化之美、以民族之美的名义,飞遍世界各个角落,为中国人长了志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景德镇老一辈陶艺家们胼手胝足,扬弃外物,以恬淡之心贴近土地,贴近自然,贴近人民大众,贴近祖国荣辱,创造了大批弥足珍贵的精品,使得景瓷蜚声中外,其功堪颂。

  景德镇新一代陶瓷艺术家们以自由纯真的心灵,虚以待物,冲破历史误区与现实泥潭。既秉承传统的优秀部分,又吸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精髓,批判中有继承,创新中有倚托,极少考虑外在功利价值,他们的作品拒绝了陈腐味,拒绝了抄袭与模仿,拒绝了从陈麻烂谷堆中挖掘温柔。他们在艺术大海中畅泳,直达格调晓畅、技法自然、气韵清新的审美状态,予人耳目一新之感。作为景德镇年轻一辈陶艺家,他们将传统中继承而来的文化理想提升到现实运作的层面上来,这一尝试与创新,无疑带来一股清雅之气,开景瓷新风,其文化价值从自然中流露出来,可圈可点。正如著名陶艺家周国桢先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言:“艺术贵在个性化,贵在创新……个性化又包含在民族性中,不要使人感觉其作品总好像似曾相识……。”

  我想,景德镇的这批中青年陶艺家正是遵循着艺术的“个性”和“创新”,才有今天这样令人瞩目的成就的。他们所进行着的“现代陶艺”创作,既有现实主义的“写真”,又不乏理想主义的“浪漫”,这种火与土结合的艺术,无疑具有时代的特色。

  在这个多样化和多元化并存的时代,我们不能用一般的现实主义来规范他们的创作行为,青年陶艺家的作品对时代作出的守望或回答,是极富现实意义的创新。责任扛在他们肩上,他们有理由对个性回归做出文化诠释。我认为,他们的作品是时代的精神折光。从这一点看,这本作品集所编选的数十位陶艺家都极有可能成为日后中国当代陶艺界的“黑马”和“明星”。

  陶艺家应摒弃门户之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应将小小的自我融进博大的天地,只有用生命和心血为中国陶艺事业作出无愧于心的努力和贡献的人,人们才会真正记住他。

  艺术家的心灵总是容易相通的,他们担负着对美的发现和再造的重任。我虽未业陶,然而作为陶艺爱好者、研究者之一,当年也曾为佛山一大批陶艺大师的作品作过评点和赏析,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种种缘由,我总与陶艺界的朋友们相遇、言陶、结下善缘,认识了全国各产区一大批有名望的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因此应邀担任本书的主编,虽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编著者张苏波先生是一位颇具实力和才华的青年陶艺家,他的作品迥异流俗,独具风骨,值得收藏。正是缘于他的一片热忱,我俩才十分愉快而庄重地进行了此次策划与合作。愿苏波先生的这腔赤诚和我的这片真情能化为一种热量,愿以微薄之力点燃夜空中的陶艺新星,愿每颗新星都放射出他们年轻而璀璨的希望之光。

  200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