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童话与佛意的开光
2021-07-20 22:23:49 作者:蒋德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次
似幻非幻的诗意表现,与酒没有关联,她的文字只是我从一个具象变化为另一个具象。犹如眼前有一块玻璃打碎后,大多数人将其清理,朝垃圾箱扔,她是把他人忽略的玻璃碎粒拾起,装进一个特制的筒子,让你举起来向光看,你便望见那些碎粒成了万千花朵。这是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望花简……
最近,我被一本《魚儿在山上飞》的生态童话绘本感动了。写这本书的人早年做过教育工作,后来经营文字出了名的女作家姚晓英。
我们从花江峡谷地缝去向关岭县城,她从安顺开完一个会后赶往关岭与我们见面。我八年前在榕江县头塘驻村扶贫,在那里手伸八方建了一座留守儿童之家,她是第一批向这座留守儿童之家捐书的作家之一。在天书宾馆见了面,我说起这事,她似乎记不起了。忙着向我们介绍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说近期《小说选刊》选用了他的小说,是安顺作家群体的骄傲,被推荐的作家面有羞涩地说:感谢姚主席多年来的关心支持。她站起来,个头比在《小说选刊》发作品的本土作家高,我脑里闪过的第一印象:如来!不,她是女士,定格成观音。我心喜,难怪她的文字颇有佛意。
随之而来的佛意?我在百度里没有找到所要的答案。没有找着,并不能否定我要找的不存在民间。有的非物质的东西在民间传承了多年,成了民众认可的精神遗产,也没有进入辞条。精神世界里的东西,肉眼看不见,心却能感受存在的磁力,有些花就在你的视野外,将芬芳放在风中过来。姚晓英的鱼儿在山上飞,有天书周边山民吹响的唢呐声响。
唢呐与锁呐都是民间吹奏乐声音高亢提神的乐器,但南北唢呐在吐露的声音表达的音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最初接触的是安徒生童话,在阅读《鱼儿在山上飞》时,真的受些影响,北方人说他的唢呐声太……听着听着,他们不说话了,不得不承认我们本土的唢呐有独特的韵味空间,像米酒一样,不要以为度数不高,多喝几杯,醉倒还想喝。姚晓英的《鱼儿在山上飞》,刚阅读时,犹如面对土碗里的米酒。
似幻非幻的诗意表现,与酒没有关联,她的文字只是我从一个具象变化为另一个具象。犹如眼前有一块玻璃打碎后,大多数人将其清理,朝垃圾箱扔,她是把他人忽略的玻璃碎粒拾起,装进一个特制的筒子,让你举起来向光看,你便望见那些碎粒成了万千花朵。这是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望花简。她的童话故事里的题材似大米一样,众人在煮饭,但上桌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饭香。这饭香,不仅是厨艺,是做事人对端碗者的敬重之意。
在所有的意念中,我还是对佛独有崇敬意。母亲信佛,待人接物都讲佛善。她做过的善事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多年里,不少人还在谈起她。姚晓英把她给头塘村留守儿童之家捐过书的事给忘了。
佛意讲究普照,普照是有温暧的光合呈现,姚晓英的文字在诗意展开的童话里,让读者感受到字意的暧意。这种暧意会不会就是佛意呢?
佛意的文字是指一个作家的良心,一旦黑字落在白纸上,就会有草木根深的生命力。阳光落在草木上的温度,适合植物生长。姚晓英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童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正如阳光照耀,不只是为了花木,鱼儿飞鸟,行走的人与兽。
《鱼儿在山上飞》里出现的植物生物,结盟的生命磁场是作家内心世界的磁场。这磁场的射线穿透的,有虚与实的事物,故事里出现的虚,虚至洪荒年月,实在眼前:一片一片的森林消失,成为楼群。当然,作家没有直接让读者乘坐直通车,是把读者安置在镭射厅里戴上立体眼镜的抵达。一场幻与实的穿越,产生的得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这就出现了答案之谜。寻找答案之谜。
我一直想,在她的童话故事里寻找虚与实的不是?可我白白地浪费了一些时日。她的童话世界里的虚与实设置得太合理,犹如人身上的心与肺彼此不舍。放下屠刀的人,并不一定会立地成佛。但我向往佛意的善呈现上善若水之境遇。我相信佛意的善是有力量的。
在交谈中,她有过一句良知对作家文字的开光,这是不是我感知的佛意注释?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文字的确让我有:她对同事、文友、家人及一些弱势群体的关爱。想想,这些年来,只要有爱,我们就能解决许多问题。我不相信她当过教师,文字中没有说教的痕迹。当然,更不会在《鱼儿在山上飞》藏有教案,这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没做好的事。她做到了不在饭桌上批评犯错的孩子。
申元初教授是贵州省研究儿童写作的理论家,说:姚晓英的作品,很有现代感,幽默感!我说:教授,您平常对一个作家的圈定是很强调主语的,在对姚晓英童话作品的评述中,是不是漏了“童话”两字?他笑,告诉我:姚晓英,一九九三年就在《十月》杂志发小说,当年编辑将她的作品与汪曾祺大家的作品编辑在一个重点栏目里,这年,她刚好三十岁。
又有人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对姚晓英的儿童作品有字斟句酌的评论,说《鱼儿在山上飞》是……飞翔的神话展开的艺术……艺术的梦境呈现自然的哲学……自然的哲学寓示未来的复归。——面对这些专业的权威学术定论,我应当懂得不语才是本份。但我忍不住,就像儿时进了游乐园,大人们叮嘱过的,公共场所不要喧哗,一遇激动内心的事情,便不能抑制自己,双手高举欢呼。是的,我被《魚儿在山上飞》带回到遥远的童年。
我在她的《魚儿在山上飞》世界里半夜不睡。她的向往天空生长的树,与一花一木一世界的植物一样根植这片土地,树,长高了,叶子都不经风吹,可她给人的视角,云朵是向往天空生长的大树的叶片,风吹动的似幻非幻,是作家给读者的眼界,心上的眼界。
有句话,相由心生。说这话的圣人,仅因这话多少年后让人记住了他,他的内心一定有相关的童话,要不,他是说不出这样似是而非又哲学的名言。姚晓英的童话,受古人的多少影响?我不知。但我知道她《鱼儿在山上飞》源于父亲讲给她的故事。
《山海经》中记录的会飞的鱼、还有各种飞鸟、在生态童话读本中陪我失眠。关岭的夜色很浓,你看不见山的巍峨,雨很细微,但让人感知雨意的厚度。风在自言自语:托举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云贵高原,云雾缭绕,它们是水滴的翅膀。暗河中的鱼和浮游生物都在这样的生态里生存,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众自古就把动物们作为自己的家人。这不是姚晓英《魚儿在山上飞》里的言语吗?“文明,并非仅仅指向创造物质的技术;没有节制的技术带给人类的灾难不是正在发生吗?塑料制品与农药,速食与生命质量,我们为技术交了许多学费,原因是认知局限,代价是我们正在破坏想要的好日子,比如正常的四季风光,比如正常的鸟鸣花开,比如正常的生育繁殖,比如正常的潮涨潮落,比如我们是否还可以在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朗诵中看见真实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色?她的这些话我在花江大峡谷就听陪同的文友诉说,当时我只观注山水,花江大峡谷可是地球大裂缝,这里出土的亿年前的海百合,让世界考古学家睁大眼睛读这神秘的大峡谷。
我说不清楚是几时睡着的,在梦中,有文友说:你我都是中国作协会员,是不是要警戒某某人的远大野心,将自己的文字当化石深埋在这大山丛林,又野生在童话世界里,多年后,给人一个惊喜。醒来时,天已亮堂,想想她向我们推荐本土作家时的观音慈祥,自觉梦境好笑。又想起我在榕江县头塘村驻村那年,她在全国人大代表讨论组上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发言,那是她与另两个女代表一同同一议案的呼声,很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想起她的留在头塘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捐赠的儿童图书,再读她的《魚儿在山上飞》的生态童话绘本,她真的不是观音,也不信佛,但她却在民间一路做好事,帮人。在她故事中,没有文字出现的故事还有不少,而她黑字落在白纸上的故事,故事中有责任,文字上有温度。
这是春天,夜间下雨,天明就晴。我在一株樱花树下,感触断桥边上阳光飞花的乡土风情。有鸟飞过溪水上空,有麻雀朝躺在水中云朵上的鱼儿叽叽喳喳,似乎在叫:有鱼儿在山上飞了,你怎么还睡?我笑,是不是还在《魚儿在山上飞》的生态童话绘本中没有出来?
我们从花江峡谷地缝去向关岭县城,她从安顺开完一个会后赶往关岭与我们见面。我八年前在榕江县头塘驻村扶贫,在那里手伸八方建了一座留守儿童之家,她是第一批向这座留守儿童之家捐书的作家之一。在天书宾馆见了面,我说起这事,她似乎记不起了。忙着向我们介绍一个写小说的作家,说近期《小说选刊》选用了他的小说,是安顺作家群体的骄傲,被推荐的作家面有羞涩地说:感谢姚主席多年来的关心支持。她站起来,个头比在《小说选刊》发作品的本土作家高,我脑里闪过的第一印象:如来!不,她是女士,定格成观音。我心喜,难怪她的文字颇有佛意。
随之而来的佛意?我在百度里没有找到所要的答案。没有找着,并不能否定我要找的不存在民间。有的非物质的东西在民间传承了多年,成了民众认可的精神遗产,也没有进入辞条。精神世界里的东西,肉眼看不见,心却能感受存在的磁力,有些花就在你的视野外,将芬芳放在风中过来。姚晓英的鱼儿在山上飞,有天书周边山民吹响的唢呐声响。
唢呐与锁呐都是民间吹奏乐声音高亢提神的乐器,但南北唢呐在吐露的声音表达的音质上还是有区别的。我们最初接触的是安徒生童话,在阅读《鱼儿在山上飞》时,真的受些影响,北方人说他的唢呐声太……听着听着,他们不说话了,不得不承认我们本土的唢呐有独特的韵味空间,像米酒一样,不要以为度数不高,多喝几杯,醉倒还想喝。姚晓英的《鱼儿在山上飞》,刚阅读时,犹如面对土碗里的米酒。
似幻非幻的诗意表现,与酒没有关联,她的文字只是我从一个具象变化为另一个具象。犹如眼前有一块玻璃打碎后,大多数人将其清理,朝垃圾箱扔,她是把他人忽略的玻璃碎粒拾起,装进一个特制的筒子,让你举起来向光看,你便望见那些碎粒成了万千花朵。这是她化腐朽为神奇的望花简。她的童话故事里的题材似大米一样,众人在煮饭,但上桌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饭香。这饭香,不仅是厨艺,是做事人对端碗者的敬重之意。
在所有的意念中,我还是对佛独有崇敬意。母亲信佛,待人接物都讲佛善。她做过的善事在她离开这个世界后的多年里,不少人还在谈起她。姚晓英把她给头塘村留守儿童之家捐过书的事给忘了。
佛意讲究普照,普照是有温暧的光合呈现,姚晓英的文字在诗意展开的童话里,让读者感受到字意的暧意。这种暧意会不会就是佛意呢?
佛意的文字是指一个作家的良心,一旦黑字落在白纸上,就会有草木根深的生命力。阳光落在草木上的温度,适合植物生长。姚晓英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童的,也是写给成人的。正如阳光照耀,不只是为了花木,鱼儿飞鸟,行走的人与兽。
《鱼儿在山上飞》里出现的植物生物,结盟的生命磁场是作家内心世界的磁场。这磁场的射线穿透的,有虚与实的事物,故事里出现的虚,虚至洪荒年月,实在眼前:一片一片的森林消失,成为楼群。当然,作家没有直接让读者乘坐直通车,是把读者安置在镭射厅里戴上立体眼镜的抵达。一场幻与实的穿越,产生的得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这就出现了答案之谜。寻找答案之谜。
我一直想,在她的童话故事里寻找虚与实的不是?可我白白地浪费了一些时日。她的童话世界里的虚与实设置得太合理,犹如人身上的心与肺彼此不舍。放下屠刀的人,并不一定会立地成佛。但我向往佛意的善呈现上善若水之境遇。我相信佛意的善是有力量的。
在交谈中,她有过一句良知对作家文字的开光,这是不是我感知的佛意注释?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文字的确让我有:她对同事、文友、家人及一些弱势群体的关爱。想想,这些年来,只要有爱,我们就能解决许多问题。我不相信她当过教师,文字中没有说教的痕迹。当然,更不会在《鱼儿在山上飞》藏有教案,这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家没做好的事。她做到了不在饭桌上批评犯错的孩子。
申元初教授是贵州省研究儿童写作的理论家,说:姚晓英的作品,很有现代感,幽默感!我说:教授,您平常对一个作家的圈定是很强调主语的,在对姚晓英童话作品的评述中,是不是漏了“童话”两字?他笑,告诉我:姚晓英,一九九三年就在《十月》杂志发小说,当年编辑将她的作品与汪曾祺大家的作品编辑在一个重点栏目里,这年,她刚好三十岁。
又有人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白建春对姚晓英的儿童作品有字斟句酌的评论,说《鱼儿在山上飞》是……飞翔的神话展开的艺术……艺术的梦境呈现自然的哲学……自然的哲学寓示未来的复归。——面对这些专业的权威学术定论,我应当懂得不语才是本份。但我忍不住,就像儿时进了游乐园,大人们叮嘱过的,公共场所不要喧哗,一遇激动内心的事情,便不能抑制自己,双手高举欢呼。是的,我被《魚儿在山上飞》带回到遥远的童年。
我在她的《魚儿在山上飞》世界里半夜不睡。她的向往天空生长的树,与一花一木一世界的植物一样根植这片土地,树,长高了,叶子都不经风吹,可她给人的视角,云朵是向往天空生长的大树的叶片,风吹动的似幻非幻,是作家给读者的眼界,心上的眼界。
有句话,相由心生。说这话的圣人,仅因这话多少年后让人记住了他,他的内心一定有相关的童话,要不,他是说不出这样似是而非又哲学的名言。姚晓英的童话,受古人的多少影响?我不知。但我知道她《鱼儿在山上飞》源于父亲讲给她的故事。
《山海经》中记录的会飞的鱼、还有各种飞鸟、在生态童话读本中陪我失眠。关岭的夜色很浓,你看不见山的巍峨,雨很细微,但让人感知雨意的厚度。风在自言自语:托举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云贵高原,云雾缭绕,它们是水滴的翅膀。暗河中的鱼和浮游生物都在这样的生态里生存,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众自古就把动物们作为自己的家人。这不是姚晓英《魚儿在山上飞》里的言语吗?“文明,并非仅仅指向创造物质的技术;没有节制的技术带给人类的灾难不是正在发生吗?塑料制品与农药,速食与生命质量,我们为技术交了许多学费,原因是认知局限,代价是我们正在破坏想要的好日子,比如正常的四季风光,比如正常的鸟鸣花开,比如正常的生育繁殖,比如正常的潮涨潮落,比如我们是否还可以在春江花月夜的诗歌朗诵中看见真实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色?她的这些话我在花江大峡谷就听陪同的文友诉说,当时我只观注山水,花江大峡谷可是地球大裂缝,这里出土的亿年前的海百合,让世界考古学家睁大眼睛读这神秘的大峡谷。
我说不清楚是几时睡着的,在梦中,有文友说:你我都是中国作协会员,是不是要警戒某某人的远大野心,将自己的文字当化石深埋在这大山丛林,又野生在童话世界里,多年后,给人一个惊喜。醒来时,天已亮堂,想想她向我们推荐本土作家时的观音慈祥,自觉梦境好笑。又想起我在榕江县头塘村驻村那年,她在全国人大代表讨论组上对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发言,那是她与另两个女代表一同同一议案的呼声,很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想起她的留在头塘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捐赠的儿童图书,再读她的《魚儿在山上飞》的生态童话绘本,她真的不是观音,也不信佛,但她却在民间一路做好事,帮人。在她故事中,没有文字出现的故事还有不少,而她黑字落在白纸上的故事,故事中有责任,文字上有温度。
这是春天,夜间下雨,天明就晴。我在一株樱花树下,感触断桥边上阳光飞花的乡土风情。有鸟飞过溪水上空,有麻雀朝躺在水中云朵上的鱼儿叽叽喳喳,似乎在叫:有鱼儿在山上飞了,你怎么还睡?我笑,是不是还在《魚儿在山上飞》的生态童话绘本中没有出来?
很赞哦! ()